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玩什麼軟體賺的錢多

    折楊柳歌辭


    (其一)


    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


    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


    《折楊柳歌辭》屬《梁鼓角橫吹曲》之一,是北朝樂府民歌中的《橫吹曲辭》。郭茂倩所編《樂府詩集》載《折楊柳歌辭》五首,這是其中的第一首,寫離別。


    離別,不僅是詩歌的重要題材,而且在民歌中也不乏其歌詠之作。


    折楊柳贈別是古代送行的習俗。行客折柳為的是表示惜別。行客跨上馬兒不捉鞭,反而折下楊柳枝表示惜別,行客、坐者都吹起長笛,笛聲悲切,愁殺遠行的人。折柳贈別,是漢族固有的風習,但“上馬不捉鞭”的雄姿, “蝶座吹長笛”的場景,卻夾雜著遊牧民族善騎的特徵和北方人民特有的生活情調。富於濃厚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風味。


    北方自經永嘉亂後,各少數民族入據中原,民族矛盾十分激烈。但同時,漢族與少數民族的生活習俗與文化也互相影響、滲透。漢族人民受到少數民族粗獷的氣質薰染,也具有了雄健武勇之概,他們的歌聲也豪邁高亢,這首寫離別的民歌,體現了這一特色。這首民歌抒發離愁別緒,然而絕無南朝民歌的纏綿悱惻,而顯得豪放爽朗,慷慨激昂。民歌的前三句都在冷靜客觀地摹繪場景。先是上馬反身折柳的矯健動作,然後是行者、坐者吹笛的畫面。末句點明“愁”字,且用“愁殺”,把“愁”的感情推到極端。悠揚的笛聲,使行客聽著愁思難受。儘管“愁殺行客兒”,但感情並不低抑,而是悲中蘊壯,形成悲壯的格調。


    《上馬不捉鞭》透過刻畫離別的典型場景來渲染悲涼慷慨的心情。上馬不捉鞭,遠行也無須鞭子,十分準確地捉住了北方人民善於騎馬的特點。突現了驃悍雄健的騎馬人形象。反折楊柳枝,這一典型動作,包含著深沉的惜別之意。蝶座吹長笛,是北方民族特有的送行景象,這些動作、場景同北方人民迅猛、粗獷的性格十分吻合。 “愁殺行客兒”的情也是北方人民典型的悲壯之情。所以,情與景都具有典型性。


    語言質樸無華,純粹由北方人民的口語提煉而成,但表現力很強,首先是富於形象性,一句勾畫一個動作或情景,如浮雕般立於讀者眼前。其次是剛健有力,詩句的節奏較緊促,每句頓數為二,這就使語調顯得豪邁亢直, “上”、 “折”、 “吹”等動詞也下得相當有力。絕無一唱三嘆的嫋嫋餘音,也無巧妙的雙關語,而顯示出鼓點般清晰的節奏與旋律。

  • 2 # 豬豬

    折楊柳歌辭選二

    北朝樂府民歌

    腹中愁不樂,

    願作郎馬鞭。

    出入擐郎臂,

    蹀座郎膝邊。


    本篇寫一位少女想和愛人長相廝守,寸步不離的天真願望。她希望自己能

    變成一根馬鞭,從此與愛人形影不離,出出進進都掛在他的手臂上,無論是行

    還是坐都靠在他膝邊。這個願望固然可笑,卻是一片痴情的自然流露。“願作

    郎馬鞭”的念頭也只能萌發於遊牧生活習俗,生活在南方青山綠水間的姑娘是

    想象不出來的。

  • 3 # 琉漪心晨

    此首抒寫的是女子在春光明媚的日子裡,觸景生情,引起了對征戍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1

    原文是:

    垂楊拂綠水,搖豔東風年。花明玉關雪,葉暖金窗煙。

    美人結長想,對此心悽然。攀條折春色,遠寄龍庭前。

    2.譯文

    春天來了,垂楊盪漾在白雲綠水間,它那美麗的枝條隨著春風飄揚,好不嬌美。這裡適逢生機蓬勃的春天,花兒爭相開放,但玉關邊塞此時卻是冰雪交加,美人每當想起這些,都會倍感惆悵。她在金窗前獨自憑依,看葉暖煙空,心中更有無限離愁。她面對此景心中常會蕩起一種淒涼之感。真想攀折柳條,以遠寄到情郎所在的龍城前,讓他明白她的一片相思。

    3.簡析

    《折楊柳》,樂府《橫吹曲辭》舊題。此首抒寫的是女子在春光明媚的日子裡,觸景生情,引起了對征戍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辣白菜怎樣醃製黃瓜做法正宗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