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混跡於人世間的胖子

    當然可以平定,因為漢景帝是靠武力平定的七國之亂,並且七國之亂的叛軍也沒有因為晁錯被殺就停下進攻的步伐。

    雖然七國之亂打著“清君側”的旗號,但是劉濞以及其他諸侯國起兵的目的就是要推翻漢景帝,至於晁錯根本就不重要,甚至當漢景帝將晁錯腰斬後,劉濞還自稱東帝,七國叛軍也沒有停下進攻的步伐。

    究其原因就是諸侯國和西漢中央朝廷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雙方互不信任。漢景帝殺晁錯是無奈之舉,他只是想試著看能不能以晁錯的死換取七國退兵,但漢景帝可不會放棄削藩啊。而對諸侯國來說,漢景帝這傢伙就不是什麼好東西,當上皇帝沒幾年就削藩,這奪一個郡,那削幾個縣,這樣搞下去自己家這些地盤就都沒了。諸侯國根本就不信漢景帝會放棄削藩,而漢景帝也會諸侯國沒有什麼好感,雙方之間是沒有任何政治互信的。

    現在戰爭已經開打,七國叛軍在戰場上是連連獲勝,劉濞還想著滅掉梁國後就打進長安呢,現在根本就不會因為晁錯的生死就隨意撤軍,畢竟“兵者,國之大事”這話劉濞還是懂的,要麼不打,既然已經撕破臉皮開打了,那就得徹底打贏。

    七國之亂能否被平定並不在於晁錯的生死,而是取決於戰場上的勝負。劉濞是無論如何不會退兵了,那漢景帝的選擇也只有一個,讓周亞夫直接打下去,將七國叛軍一股腦團滅。無論晁錯是生是死,周亞夫都是要與七國叛軍對上的,梁王作為漢景帝的親弟弟也只能佔到漢朝這一邊,戰爭的勝負還是取決於梁王和周亞夫,與晁錯沒有任何關係。

    所以,無論漢景帝殺不殺晁錯, 七國之亂都是可以平定的。

  • 2 # 北疆同心聊歷史

    公元前154年,在吳王劉濞的煽動下吳楚趙齊(齊已分為幾個諸侯國)等七個諸侯國的幾十萬大軍呼嘯西下,浩浩蕩蕩殺向了長安城。

    (晁錯)

    當是時,由於朝廷治安已久,又對七國驟然反叛毫無準備,導致皇帝和群臣人心惶惶。

    局勢嚴重到了什麼程度呢?

    嚴重到了連力主強力削藩的晁錯都沒有了主意!

    一時間,群臣都把引發禍亂的矛頭指向了晁蓋。因為袁盎一向和晁錯與袁盎有矛盾,所以就抓住皇帝方寸大亂的時機進讒言,建議漢景帝用殺掉晁錯的方式,堵住七國“誅晁錯清君側”的借囗!

    (漢初諸侯國)

    漢景帝也是一時心動,還真就接受了袁盎的建議!

    結果晁錯就被漢景帝拋棄了,身穿朝服被腰斬於東市。

    然而,面對漢景帝主動送上的“大禮包”,吳王劉濞卻言毫不領情。劉濞不但不肯退兵,反而氣焰更加囂張了。

    最後,朝廷還得派周亞夫率兵對付吳楚叛軍,派竇嬰、灌嬰、酈寄等人對付齊趙叛軍,再加上樑王劉武的拼命抵抗,才得以平定了叛亂。

    漢景帝殺了晁錯七國也沒有退兵,看來晁錯是白白犧牲了。

    (袁盎)

    對於晁錯之死,後人評價說:晁錯智慧小而謀劃大,他的悲劇結局是一定的。

    晁錯的主要錯誤有兩個:一個是,既然已經決定要透過強硬手段削藩,為什麼不事先做好防範七國狗急跳牆的準備呢?另一個是,當七國之亂爆發後,晁錯又錯誤的建議皇帝御駕親征到前線去,而他自己則打算留在相對安全的長安。導致漢景帝對他產生了不好的看法,這才讓袁盎的讒言得逞。

    所以,晁錯至少應該為自己的悲劇負一半的責任!

  • 3 # 一個人的歷史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漢景帝殺晁錯,絕對不是卸磨殺驢那麼簡單,你說漢景帝刻薄寡恩可以,但也是被人逼出來的,而且不是通常認為的那幾個造反的王爺,吳王劉濞提出了“清君側,誅晁錯”,但他的目的只是為自己造反找一個口實,漢景帝殺不殺晁錯都一樣。但漢景帝不殺晁錯,估計七王之亂很難平定,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甚至有真正被推翻的危險。

    因為表面的危機來自於七王之亂,內在的危機了來自於功臣勇將的威脅。漢文帝在臨終前,曾經告訴漢景帝劉啟,周亞夫是個人才,但不到危機時刻不能任用。實際上,這有兩重含義:一是認同周亞夫的軍事指揮才能,而另一方面說周亞夫這個人飛揚跋扈,經常將在外軍命有所不受。加之他是太尉周勃的兒子,諸呂之亂的血腥場面還歷歷在目,令漢文帝劉恆不得不心存疑慮。

    晁錯身份特殊,他是太子洗馬,實際上就是漢景帝劉啟的老師。漢景帝年輕時跟從在晁錯的身邊,學習了很多本領。晁錯和功臣勇將們的矛盾,本質上是皇權與相權之間的矛盾。因此晁錯和丞相申屠嘉之間矛盾重重,申屠嘉又一次抓住了晁錯的把柄,於是去漢景帝面前去告狀。晁錯事先得到了訊息,搶先一步到漢景帝的面前主動認錯,令申屠加無功而返。申屠加氣的大口吐血,不久便離世,而這件事卻令了一位申屠嘉的忘年之友,對晁錯恨之入骨,這個人就是袁盎。

    當七王打出的“清君側,誅晁錯”旗號,漢景帝如坐針氈,不知該如何是好。這時大將軍竇嬰和袁盎找到漢景帝,他們表示罪過都是晁錯一個人的,皇帝怎麼可能有錯?無非是聽信了小人的讒言,只要皇帝殺死晁錯,七王就沒有了口實,同時也可以團結內部的人心,以周亞夫為首的將帥便可以替漢景帝賣命。如果漢景帝不殺死晁錯,那麼不僅七王會繼續進攻,周亞夫等人也不會聽從漢景帝的指揮,去出兵評判。你說袁盎是公心可以,說他藉機打擊報復,要替申屠嘉報仇也沒有什麼錯。

    因此,如果漢景帝當時不處死晁錯,那麼結局就是七王攻破京城,漢景帝被殺,功臣們另立新君,曾經發生的“諸呂之亂”將再次上演,只不過這次是代王劉恆一脈的劉氏宗族被屠戮殆盡而已。

  • 4 # 東坡說古事

    這個問題很簡單,不需要長篇大論地回答

    第一、七王造反的根本原因是漢景帝削藩政策,所以只要這個政策執行,七王就會反抗,晁錯只是七王反抗漢景帝削藩政策的一個藉口

    第二、漢景帝不殺晁錯能不能平七國之亂,答案是肯定的"能!"

    七王起兵的理由是"誅晁錯,清君側",漢景帝殺了晁錯就斷了七王起兵的理由,名義上佔據了主動,如果七王這個時候還不停止起兵,那麼漢景帝就可以以叛賊的名義對七王進行徵繳。

    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七王造反的結局已經註定。

    第三、還有一個最最根本的原因七王不會成功就是天下富足,百姓安居樂業,你造反,誰搭理你啊

  • 5 # 順其自然的鷹

    如果說七國之亂是晁錯強行削藩激出來的,那麼始作俑者應該找洛陽少年賈誼,不過對漢朝統治階級來說,無論是誰出的主意,都是為了維護他們的利益,削藩是遲早的事兒,遲削不如早削,至於時機也對,只是弄得有點狠,如果來上溫柔的一刀,也不會激起劉濞反叛。周亞夫已經用計困住了吳王,平叛馬上就要結束了。晁錯的死第一是他不自量力自找的,這類人就是俗稱的給點Sunny就燦爛,提了幾點建議得到了皇帝的賞識,就搞不清姥姥家姓啥了,竟敢在平叛時提出讓漢景御駕親征,他來坐鎮京城監國,犯了大忌,漢景的忮刻古今聞名,連自己的親兒子故太子都不放過,難道會相信你晁錯麼?第二,袁瑩從吳營回來及時補了一刀,說劉濞捎話只要漢景殺了晁錯馬上退兵,這道催命符也是晁錯自己爭取的,倘若在朝上與人和睦相處,別太目中無人,人家也可能不會落井下石,這下可好,想不死都難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市藥品再註冊管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