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jl665062

    凱恩斯宏觀經濟學最主要解決的是什麼的問題,它和古典主義經濟學有什麼區別:

    凱恩斯革命前,主張經濟自由的新古典理論始終居上風;凱恩斯革命後,主張政府幹預的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成了主流,但主張經濟自由的聲音仍相當強烈。

    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和凱恩斯主義成為現代西方宏觀經濟學兩大主流學派,這兩個學派的根本分歧是承不承認市場的不完整性,承不承認政府幹預的必要性。

    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堅持市場的完善性,認為追求自身利益的經濟主體對未來具有理性預期並據此行動。

    新凱恩斯主義堅持市場的不完善性,認為追求自身利益的經濟主體不可能對未來能洞察一切並據此行動,因此一切經濟資源的價格難以迅速調整並達到市場出清。

  • 2 # 羽哥在潮州

    凱恩斯經濟學誕生於20世紀30年代,它的誕生實際上是對那個年代席捲全球各國經濟大蕭條的反思。

    傳統的古典經濟學理論在經濟大蕭條的衝擊之下破綻百出。他無法解釋長期存在的失業現象,也無法解釋經濟衰退為何可以持續如此長的時間。凱恩斯試圖找出一種理論,以解釋當時的高失業率找出經濟蕭條的根源。凱恩斯是沿著古典經濟學的傳統思路均衡分析來思考大蕭條的。古典經濟學認為,凡是市場上自然形成的均衡,就一定是充分就業的。保證充分就業的機制是什麼呢?市場上的工資、價格和利率的自由調整,以及三者之間的聯動,使得產品和要素市場出清。特別是在勞動力市場上,當存在失業時,供大於求的形式,就會壓低工資。工資的下降,一方面減少了勞動力的供給,另一方面增加了企業個人的需求,縮小供需缺口,最終實現充分就業。

    用經濟學的術語就是講均衡狀態下不存在非資源失業。凱恩斯認為,均衡狀態和充分就業同時出現純屬巧合。市場經濟並沒有這樣的機制能夠保證充分就業的均衡。凱恩斯沿用了古典經濟學的基本分析框架,給出投資等於儲蓄的均衡條件。

    現在大家都很熟悉的教科書中的公式,當I=S時,產品市場達到均衡,這裡I是投資,S是儲蓄。到這裡為止,凱恩斯和古典學派還沒有什麼不同,接下去就發生了分歧。古典經濟學認為,只要I=S,勞動力市場上一定是充分就業的。

    凱恩斯說不對,即使I=S,失業或者更準確的講,非自願失業依然可能存在,這是為什麼呢?凱恩斯的回答是,I和S在古典經濟學中是由利率調節的。但實證研究表明,利率對投資和儲蓄的影響都很弱,決定兩者的有其他的變數,而且是兩組不同的變數。

    儲蓄和收入有關。收入減去消費等於儲蓄。投資函式比較複雜,除了相關度很弱的利率,凱恩斯引入了企業對未來的預期。這是他的一大貢獻。我們知道20世紀70年代經濟學界出現了理性預期學派。這個學派的幾個領軍人物後來獲得了諾貝爾獎。

    凱恩斯認為,企業家在做投資決策時是要看利率的,但作為資金成本的利率,這是一個次要的變數。對投資影響更大的是未來經濟和市場的形式。如果經濟和產品銷路被看好,企業就會多投一些。

    如果預計悲觀要少投一些,甚至不做任何投資。假如市場上有樂觀、中性和悲觀三種預期,分別決定了三條不同的投資曲線,以利率為自變數的函式。這三條投資曲線又對應三個不同的均衡條件。I=S那麼在哪一個均衡條件下,勞動力市場是充分就業的呢?

    凱恩斯說可能沒有一個是充分就業的,如果有也是巧合,這裡的關鍵是利率失去了對投資的調節作用。投資選擇由企業家的預期決定,利率調節作用的缺失,使充分就業成為小機率事件。非自願失業反倒是常態了。為什麼古典經濟學的體系中沒有失業呢?

    如上所述,有失業則工資下降,低工資一方面有助於減少失業,另一方面降低了企業的成本和產品價格,而價格又帶動利率下降。我們不在這裡展開討論價格和名義利率的關係,低利率刺激投資,從而增加對勞動力的需求。間接的減少了失業,這個自調解機制在凱恩斯這裡失靈了,起碼也是部分失靈。

    因為根據凱恩斯的觀點,利益對投資幾乎沒有影響。這樣一來,產品市場和勞動力市場透過利率的相互作用就被切斷了,兩者不能攜手進入理想狀態。產品市場上I等於S實現均衡,而勞動力市場上還存在失業。

    後來的凱恩斯主義者走得更遠。他們說,即使有失業,工資也未必下調,這就是所謂的工資剛性,凱恩斯主義經濟學這樣解釋了失業。當企業家對未來普遍感到悲觀時,投資需求不足,導致產出過低,勞動力市場上就出現了失業,失業還沒法由市場機制自動消除。因為有工資剛性,或者因為利率對投資基本沒影響。那麼結論是什麼呢?結論是政府幹預,政府應該把投資調節到能夠實現充分就業的水平上去。這是凱恩斯理論最重要的政策含義。凱恩斯主義者不僅把私人投資過低看成是失業的原因,而且認為企業預期不穩定是經濟週期波動的根源。

    企業的預期為什麼會經常發生變化呢?在這一點上,凱恩斯接受了熊彼得的觀點,但是他的解釋和熊彼得截然不同。熊彼得是系統的研究創新的敵人,也取得了最高成就。在這方面的研究,目前還沒有人能夠超過他。簡單的說,創新使企業的生產技術和市場環境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

    企業家不得不不經常的調整他的預期,受預期支配的投資上下波動,造成經濟的迴圈。這樣說來,真是諷刺,經濟學上兩大對立的學派。凱恩斯和奧地利學派早期的出發點竟然高度一致,但結論卻完全不一樣。面對市場自發的經濟波動怎麼辦?凱恩斯對策是政府調控穩定經濟。熊彼得卻說,波動是好現象,聖經既有活力創新,打破了舊的均衡。例如阿里和京東打破了零售業的原有格局,降低了商品的價格,消費者得到了實惠,這不是很好嗎?政府為什麼要去幹預呢?

    凱恩斯從熊彼得的創新那裡獲得靈感,還給企業家的預期起了一個名字:動物精神。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呢?未來的新技術新產品是什麼樣?今天沒人說得清,企業家的投資決策在很大程度上是被一種說不清的信念所驅使的。

    看看當下的網際網路投資多熱鬧,創業者和投資者有多少人看到了網際網路公司的前景?看不到的,大多數是在憧憬,憧憬又一個10億美元級的公司即將誕生,又一個百億美元級的公司即將誕生。這種預期沒有多少堅實的基礎。你去做預測算,估值模型算不出來的。凱恩斯發現了這一點,所以把投資衝動稱為動物精神。失業和經濟波動都需要政府幹預。

    凱恩斯由此賦予了政府前所未有的經濟職能。古典經濟學的體系中,雖然也有政府,但政府的職能是在市場之外,而不是把手伸到市場裡。密斯給出的政府的職能一直被古典經濟學家所遵循。具體來講有三個,第一個職能是界定和保護產權,這點在國富論中被明確的提出了。第二個職能是國防,第三個職能是公共產品。其實國防保護私人產權也是公共產品。所以廣義的講,政府的職能就是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公共產品怎麼定義的,並不是說帶個公字,就是公共產品。公路帶公字,但不一定是公共產品。公路可以是私人產品。關於公共產品的很多定義中,我認為最準確的還是斯密給出的:存在著社會需求但由私人部門提供賺不到錢的產品就是公共產品。

    凱恩斯突破了古典經濟學的傳統,給政府帶來了一項新職能,這就是政府幹預經濟,保證充分就業以及經濟的穩定執行。不僅如此,他還認為政府對經濟進行干預不會給社會造成很大的負擔,不必為執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而增加稅收,政策的成本是自我支付的或者說政策所需的資金是自動籌集的。

  • 3 # 歷史小廢鐵

    凱恩斯宏觀經濟學最主要解決的是供給與需求之間的關係問題,它和古典主義經濟學的區別是古典經濟學關注是微觀問題。

    凱恩斯拋開微觀經濟學的個量分析研究整個資本主義社會的總需求或者總收入與消費和投資總額的平衡關係,從而開創了現代宏觀經濟學。

  • 4 # hcxwxhlyzm

    凱恩斯主義(也稱“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是建立在凱恩斯著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的思想基礎上的經濟理論。主張國家採用擴張性的經濟政策,透過增加需求促進經濟增長。即擴大政府開支,實行赤字財政,刺激經濟,維持繁榮。它主要解決的是資本主義市場失靈的問題。

    1、主張不同凱恩斯主義主張主動干預經濟。古典宏觀經濟學主張不干預經濟,任其發展。

    2、針對失效不同凱恩斯主義針對的是短期的經濟活動古典宏觀經濟學針對的是長,但是短期的經濟活動也有所涉及。

    3、方向不同

    凱恩斯主義認為消費數量的變化導致經濟的變化。古典宏觀經濟學認為生產的多少影響經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7年吉利汽車銷量突飛猛進,大有手機華為之勢。那吉利靠什麼得到市場的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