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雲Lv

    陸游的一生,一直懷著對祖國的憂慮,一直沒有忘記要洗雪國恥,他無時無刻不在為收復中原而奮鬥,然而,理想豐滿,現實卻殘酷,終其一生,他也未能親眼看到祖國統一的那一天,這是陸游的遺憾,也是南宋的遺憾。

  • 2 # 月明5566

    陸游一生中在對收復中原一事上做過無數次的努力。然而,沒有一次能使他實現北伐的願望。


    01 遭貶謫、免職,北伐行動受阻


    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宋孝宗趙昚(shèn)繼承皇位。“新官上任三把火”,新君想燒幾把火以示自己收復中原的決心,於是起用抗金名將張浚為北伐作準備。陸游被孝宗任命為樞密院編修官兼類聖政所檢討官,並賜以進士出身。陸游向孝宗提出固守江淮,分兵進取山東的策略,但未被採用。隆興二年(公元1164年),陸游因向樞密使張燾進言,要除掉一些貪婪狡黠、撥亂是非、敗壞朝綱的奸臣,惹怒孝宗而被貶,“出通判鎮江府”。


    在鎮江,陸游恰好遇到其父的舊交、右丞相張浚路過鎮江,陸游藉此機會向張浚獻北伐計策。張浚雖有抗金決心,但在選派抗金的人員上做了錯誤的決定,讓李顯忠、邵宏淵這兩個素有矛盾的人討伐金軍,結果配合不好,導致了符離之敗。


    這一次戰事失利成為主和派攻擊張浚及北伐軍的藉口,於是在隆興二年(公元1164年)四月,張浚被召回朝,隨後江淮都督也被罷免。因陸游曾向張浚獻計獻策,有諫官彈劾陸游“交結臺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宋史.陸游傳》)。於是陸游才剛剛改任隆興府通判不久,又被免職。


    這裡連用了“交結”、“鼓唱”、“力說”三個貶義詞,看似極為嚴重,實則是“慾加之罪何患無詞”,由此可知,主和派對陸游是極為痛恨的,有欲除之而後快之意。為什麼主和派如此痛恨陸游?根本原因在於,他們不想有所作為,他們只想保持現狀,享受玩樂,而陸游作為一個積極、正面的人物,像一面鏡子一般照出了他們無能的面孔,陸游的存在阻礙了他們求和的道路。他們以為只要向金國求和、投降就能繼續從前歌舞昇平的生活,就能保持他們在半壁江山內對百姓壓榨的階級利益。但是他們不知金國的狼子野心,金國其實是志在整個天下,議和只是他們的暫緩之計;又或許主和派們不是不知對方的野心,他們只是不願意面對,抱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鴕鳥心理。


    02 南鄭之行,最接近北伐行動的一次經歷


    如果說這一次的免職使陸游悲痛憤怒,那麼接下來的這次北伐行動胎死腹中更是令陸游心灰意冷。


    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愛國將領王炎出任四川宣撫使,邀請陸游到南鄭的幕府工作,陸游欣喜萬分地不等夔州任滿便啟程赴新任。南鄭是漢中府治,四川宣撫使駐地,更是西北國防前線,宋金必爭之地,與漢中府城僅一河之隔。


    陸游到了川陝地區,視野開闊了,思維也發生了變化,因而改變原先固守江淮,分兵進取山東的主張。他向王炎進獻收復中原的策略:


    以為經略中原必自長安始,取長安必自隴右始。當積粟練兵,有釁則攻,無則守。——《宋史.陸游傳》


    這就是陸游寫的《平戎策》,要點就是:收復中原必須先取長安,取長安必須先取隴右;積蓄糧食、訓練士兵,一有機會就進攻,如果時機未到就固守。


    王炎雖然贊同陸游的“進取之策”,但是,這一切需得到朝廷的批示才可以進行下去。但是此時主和派再度左右著朝廷,加之宋孝宗早已安於現狀,無心北伐。因此,這一策略並未被採用。


    一次又一次的謀劃,一次又一次的被朝廷否決,使得陸游滿懷怨憤,陸游後來回憶這段往事時寫道:“畫策雖工不見用,悲吒那復從軍樂。(《三山杜門作歌》)”“畫策雖工不見用”並非指王炎之故,而是意有所指——朝廷,朝廷當權者昏聵無能,無所作為,安於現狀,收復中原事業進展緩慢甚至毫無進展,令陸游對朝廷大為不滿。


    而更讓陸游憤怒的是,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王炎被詔回京,並很快被削去軍權。


    見此情形,陸游心中的憤怒無以描述,以王炎為首的抗金派被打壓的七零八落。原本,對這一次南鄭之行,陸游是寄以厚望的,他懷著“為國效命,收復失地”的決心,本以為能大施身手,大幹一場,卻哪知,“出師未捷”便“胎死腹中”。從最初的南鄭之喜,轉為壯志難酬之恨;從離夢想最接近的地方,到現在與夢想之路愈行愈遠,殘酷的現實總是喜歡在人們最興奮的時候給予他致命的一擊。


    陸游空有一腔報國熱情,因為當權者的不作為、不進取,使得他一身抱負無法施展,更是慘遭貶官、免職,與理想背道而馳。這個認知使陸游痛苦不已。陸游知道北伐收復失地的希望越來越渺茫了,他悲情難抑,寫下“渭水函關元不遠,著鞭無日涕空橫(《嘉川鋪得檄遂行中夜次小柏》)”之語。此時,陸游在南鄭僅僅八個月,這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從軍經歷,也是最接近北伐收復中原行動的一次經歷。


    03 日漸老去,收復中原終成遺憾


    後來,陸游出任過成都府安撫使參議官,也曾走馬燈似的輾轉於四川蜀州、嘉州、榮州之間,但是,都與北伐沾不上邊。陸游滿心苦澀,憤慨情緒無處宣洩,但他也沒有完全消沉下去,他仍然心懷希望,無時無刻不在希望能收復中原,然而,他的願望註定要落空,那一段時間,陸游都是在閒遊中度過的,他用詩句描寫當時的處境是:“冷官無一事,日日得閒遊。(《登塔》)”


    直到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范成大任成都府路安撫使兼四川制置使,陸游對這位上司兼好友寄予厚望,以為北伐大業有望。但范成大不同於王炎,他完全遵照朝廷不思進取的詣意辦事,完全沒有北伐的意圖。陸游悲嘆志苦難成,愁白了頭髮。


    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陸游以七十八歲的高齡扶哀入都,主持修撰孝宗、光宗兩朝歷史的工作。在此期間,因韓侂(tuō )胄主張北伐,陸游大力讚揚並支援,又應韓侂冑之請,為其作記題詩。開禧二年(公元1206年)五月,南宋朝廷下令伐金。但因韓侂冑用人不當及主和派的百般阻撓和破壞,北伐遭到嚴重的挫折,軍隊連連失利。不久,韓侂冑被殺害,陸游也成為了主和派的攻擊物件,朝廷還取消了從前贈給陸游的名譽官職和各種待遇。但無論投降派如何猖獗,陸游都不屈服,決不改變忠於祖國和民族的志節,他寫下“雙鬢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感事六言》)以此明志。


    嘉定二年(公元1210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陸游因病與世長辭,終年八十五歲。

  • 3 # Xfy湖光山色漣漪波

    答:陸游從小受愛國主義教育,立志要收復中原。在收復中原上,他在朝廷為官,做了一些積極努力的事。疏孝宗,整飭吏治軍紀,先固守江淮,徐圖中原(《乞分兵取山東札子》)

    致書北伐主將,提供建議(《賀張都督啟》)

    任職南鄭幕府,作《平戎策》擬收復計劃。

    親臨駱谷口,仙人原,定軍山,大散關等據點要塞視察巡邏。

    蜀州閱兵,作《蜀州大閱》

    上疏光宗(《上殿札子》)你沒了還推賢納士。。

  • 4 # 張彩13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自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 陸游自幼就受到愛國的家庭教育,立下了抗戰復仇的壯志。

    陸游一生堅持抗金主張,雖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擊,但愛國之志始終不渝,死時還念念不忘國家的統一,是南宋偉大的愛國詩人。他勤於創作,一生寫詩60年,儲存下來就有9300多首。 陸游的詩題材極為廣泛,內容豐富,藝術方法主要是現實主義的,他的絕大多數的篇章都是南宋時代的社會現實的真切反映,因此有人把他的詩譽為“詩史”;同時他在創作理論方面也主張寫實,要從事社會實踐,他說:“道向虛中得,文從實處工”,又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但是,正象所有傑出的作家一樣,在他的作品中也常常表現出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這兩種,兩種藝術方法的不同程度的結合。他在揭示現實的種種不合理現象的時候,總是把他的社會理想、強烈的愛憎和明確的褒貶體現在作品之中。在白天,他目睹民族侵略、權奸誤國的現實,不禁滿懷激憤,渴望上馬殺敵,報仇雪恥;

    這樣的渴望不能實現。陸游活著的時候,曾經是帶兵打仗的將軍。在和金兵作戰的過程中立下功勞,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愛國將領。

  • 5 # 張慧敏Ms

    陸游北伐的策略是先取關中進而平定中原。

    陸游希望從川陝進攻主要原因是他在川陝任職過,在吳挺手中幹過,並深得四川宣撫使王炎的賞識。辛棄疾希望從兩淮取攻勢因為其是山東人,而且長期任職於東線。尤其是他在鎮江做過官,對東線形勢比較瞭解。

    歷史上南北的大規模戰爭,不論是南方北伐還是北方南下,一般都會以川陝、中原和兩淮三個大的戰略方向全面展開。三個方向是大的戰略方向,但會各有側重點。晉滅吳的主攻點是從巴蜀和襄陽南下荊州江陵,隋滅陳主攻點是南下兩淮。金國早期與南宋的作戰主攻點不一。


    依照當時的情況來看,南宋不具備對金國進行全面開戰的實力,更沒有這個慾望。不過從歷次宋金戰爭來看,南宋始終是把主攻方向放在了荊襄和兩淮方向上,將川陝作為側翼牽制性力量。

    道理其實也很簡單,南宋北伐主要目標是收復三京即東京開封府、南京應天府和西京洛陽府,而這三個地方都正在中原,距離南宋的荊襄和兩淮戰區距離最近,而這兩個戰區也都屯駐大量精銳。比如在襄陽自岳飛收復後多年經營成為軍事重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過來人”的哪些不成文的“規矩”,讓你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