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思緒隨便飄


      單絃牌子曲

    單絃牌子曲也屬牌子曲類,是一個發展得較成熟的牌子曲類曲種。以單絃牌子曲為基礎,發展和創造了一個新的戲曲劇種——北京曲劇,推出了《楊乃武與小白菜》、《啼笑因緣》等一批新的優秀劇目

      (1)單絃牌子曲的形成

      單絃牌子曲在乾隆(1736~1795)時期形成,主要流行在京津地區,後來也流傳到東北和長江一帶。其來源是京津一帶民間的各種小調,後來其中的岔曲和牌子曲合流,形成了現在的單絃牌子曲。其得名是因表演時只以一把三絃伴奏自彈自唱,而被稱作“單絃”。


      (2)單絃牌子曲的演唱形式


      單絃牌子曲最初只有一人自彈自唱,後來改為演唱者自打八角鼓,另有一人伴奏;再後又出現了兩人對唱的形式,稱“拆唱”;多人演唱時有“領”有“合”,稱“群唱”,伴奏也用多種樂器。


      (3)單絃牌子曲的唱腔


      ①岔曲


      岔曲一般是以抒情寫景為主的,它的基本唱腔為6句,如傳統岔曲《春至河開》、《秋風陣陣》、《晚霞》等,都是屬於這種6句結構的,一般稱為小岔曲。後經發展擴大了結構,形成大岔曲,如《松月繞》、《風雨歸舟》等,是把小岔曲中的某幾句擴充為垛句段落,但其唱詞、唱腔還基本上是抒情寫景的性質,並無多少敘述故事的特點。


      岔曲的6句唱腔之間都有過門隔開,分句是明顯的,從被過門隔開的6個樂句看來,每句在音樂上都是完整的、獨立的,但從2、4、5樂句配的唱詞看來,它們的句意都是不完整的,也是不能獨立的。這幾句唱詞的後半句都與本句斷開,與下一句唱詞前半句連在一起,形成一種特有的首尾相連的律動,造成了對唱詞句意完整的期待感和音樂上的推動力,這種腔詞的矛盾結合,是單絃岔曲最突出的特點。


      岔曲各句唱腔的落音不太固定,常落於mi、sol、do幾個音上,有的段子也有落re的樂句,但其結束句一般都落mi,最後的過門落do,所以岔曲唱腔以mi、sol、do為骨幹音以及過門結束音來看是宮調式。


      岔曲因無一般的鼓板擊節樂器,所以它的板眼不規律,記譜常記複合節拍。


      ②單絃牌子曲


      單絃牌子曲是把岔曲前三句當作〔曲頭〕,後三句為〔曲尾〕,中間插入各種曲牌組成的。


      〔曲頭〕


      即岔曲前3句,作為引子用於牌子曲的開始部分,與大鼓裡的“詩篇”相似。傳統段子的〔曲頭〕通常不敘述故事,而只用象徵的手法點出主題,但現代段子常開門見山直接唱故事,用曲頭來介紹時間、地點、環境。


      〔數唱〕


      〔數唱〕是最常用的曲牌之一。多用於〔曲頭〕之後,具有輔助〔曲頭〕引述故事的功能,如介紹環境或交待人物等。〔數唱〕的唱腔是上下句結構,每句落音一般不限,下句常落mi或do。


      〔太平年〕


      最常用的曲牌之一。據說原是河北民歌。用於單絃牌子曲時,常接在〔數唱〕之後。唱腔旋律性比較強,既可用於敘事也可以用於抒情。四句結構,第3、4句唱腔後面常有固定的襯詞“太平年”、“年太平”,落音皆為sol。現代段子一般都不唱襯詞,而把這兩句曲調放在伴奏中。


      〔南城調〕


      常用曲牌。原是清音子弟書中的俗曲,北京四城調之一。上下句結構。〔南城調〕與〔靠山調〕類似,唱詞都屬於鼓詞的形式,說唱化的程度比較高,表現感情的範圍比較廣,適宜作長篇敘述。


      〔怯快書〕


      原名〔山東快書調〕,傳入北京後為了與北京快書區別,就取名〔怯快書〕。唱腔很多半說半唱,落音上句不定,下句一般落do或re。


      〔流水板〕


      〔流水板〕原是北京快書(又名聯珠快書)中的一種調子。上下句結構的〔流水板〕反覆時,上句落音自由,下句一般落re或sol,也可有其它各種變化,但在全段結束時落do。該曲牌最大的特點是以其一氣呵成的上下句反覆疊累及閃板切分的節奏造成緊張熱烈的氣氛,把故事推向高潮結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CC是幾驅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