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符號系統,這是語言的本質特徵。符號是用來代替客觀事物的,有形式和意義兩個方面。語言的物質形式是聲音,語言符號是聲音和意義的集合體。
符號的形式與意義的結合是任意的,沒有什麼必然聯絡;語言中的音和義的關係也是約定俗成的,由社會習慣所定。語言符號一經社會“約定”,就有強制性,社會成員必須遵守,任何人都不能隨便變更。語言系統又是分層次的結構,由作為備用單位,用來構成符號形式的音位和作為使用單位的音譯結合的符號——語素及符號序列——詞、句子等層次構成,這就形成了語言大系統下面的語音、詞彙、語法、語義等分支系統。以語義系統為核心,各分支系統既各自獨立,又相互依賴,緊密聯絡。語言系統依照組合規則和聚合規則關係來組織和運作。
啟示:
(1)學習一種語言要重視意義。掌握音義聯絡,遵守約定俗成的社會規則。
(2)學習一種語言要掌握語言系統和分支系統。如漢語的語音、詞彙、語法和漢字。
(3)聲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語言本質上是口頭的,文字是第二性的。語言學習和教學應從聽、說開始,首先著眼於口頭語言。
2. 語言存在於言語之中
根據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對語言的言語的區分,語言是對言語的抽象和概括,常常指作為社會慣例的語音、詞彙、語法的規則系統;言語是語言的表現形式,也可以說是個人對語言在特定環境中的運用,即運用語言的詞彙和語法手段組成具體的話語。
啟示:注意言語和語言、言語層次的教學與語言層次的教學的統一。
(1)對外漢語教學必須以言語為物件,從言語入手,只有透過言語才能學會語言。教學中首先要抓聽說讀寫言語技能的訓練以培養交際能力。
(2)從言語中接觸到的大量語言事實,應總結歸納成一定的語言規則,讓學習者自覺掌握。注重系統的語音、詞彙、語法教學。
3. 語言有生成性
語言有極大的生成性,可以用有限的規則生成無限的表達意義的語言形式。由音位到語素到詞到句子,層級遞增。
(1)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創造性地運用漢語的能力。
(2)教學方法要著重引導學生掌握並靈活運用語言規則。
4.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
語言交際是交際雙方透過口頭或書面的言語活動進行表達和理解。表達往往採用讀和寫,理解往往採用聽和讀的方式。
(1)對外漢語教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讓學習者掌握運用漢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2)語言課要充分體現工具、技能課的特點。把知識轉化為技能並形成交際能力。
5. 語言是人類的思維工具
思維是人的大腦對客觀世界進行認識活動的過程,可以分為技術思維、形象思維和概念思維。
人類的主要思維活動——概念思維必須藉助於語言,透過概念、判斷、推理等形式來進行。思維過程必須透過語言來實現,思維結果必須透過語言來固定、完善並儲存、傳播。人類的思維方式、思維規律必須在語言中反映出來;語言的結構特點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思維的方式和習慣。
不同民族的思維能力一樣,只是思維方式既有共同一面也有相異一面。共同之處使得可以相互理解;差異處會在交際中會產生一定的障礙。應驗包含著一個民族獨特的思維方式。
(1)要學好目的語,必須瞭解目的語民族獨特的思維方式。教學中透過各種渠道介紹漢民族的思維方式。
(2)培養學生運用目的語進行思維的能力,課堂中儘量用漢語進行教學,學生用漢語進行理解和表達。
6. 語言產生於特定的社團並體現該社團的文化
世界上語言有5000多種,各種語言間有一定的“普遍特徵”,但是不存在全人類共同使用的語言。
語言大體上是按民族來分劃分的,不同民族有不同民族的生活環境、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和不同的思維方式。這就形成了語言不同的特點。語言離不開民族或社團的文化。
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受文化的影響並反應文化,成為文化的載體。理解語言必須瞭解該語言的所反映的文化;理解文化必須瞭解負載該文化的語言。運用第二語言進行交際是一種跨文化的交際,必須遵守該語言的社會文化規約和社會習慣。
啟示:教學不能脫離漢語所體現的中國文化,緊密結合與語言相關的文化的因素。
7.語言是人類獨有的,只有人類才具備學習和運用語言的特殊生理基礎
(1)語言是可以學會的。
(2)成功的第二語言教學必須考慮到學習者的生理和心理因素。
(3)第二語言學習具有普遍性質,研究第二語言學習的過程和規律,指導教學。
語言是符號系統,這是語言的本質特徵。符號是用來代替客觀事物的,有形式和意義兩個方面。語言的物質形式是聲音,語言符號是聲音和意義的集合體。
符號的形式與意義的結合是任意的,沒有什麼必然聯絡;語言中的音和義的關係也是約定俗成的,由社會習慣所定。語言符號一經社會“約定”,就有強制性,社會成員必須遵守,任何人都不能隨便變更。語言系統又是分層次的結構,由作為備用單位,用來構成符號形式的音位和作為使用單位的音譯結合的符號——語素及符號序列——詞、句子等層次構成,這就形成了語言大系統下面的語音、詞彙、語法、語義等分支系統。以語義系統為核心,各分支系統既各自獨立,又相互依賴,緊密聯絡。語言系統依照組合規則和聚合規則關係來組織和運作。
啟示:
(1)學習一種語言要重視意義。掌握音義聯絡,遵守約定俗成的社會規則。
(2)學習一種語言要掌握語言系統和分支系統。如漢語的語音、詞彙、語法和漢字。
(3)聲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語言本質上是口頭的,文字是第二性的。語言學習和教學應從聽、說開始,首先著眼於口頭語言。
2. 語言存在於言語之中
根據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對語言的言語的區分,語言是對言語的抽象和概括,常常指作為社會慣例的語音、詞彙、語法的規則系統;言語是語言的表現形式,也可以說是個人對語言在特定環境中的運用,即運用語言的詞彙和語法手段組成具體的話語。
啟示:注意言語和語言、言語層次的教學與語言層次的教學的統一。
(1)對外漢語教學必須以言語為物件,從言語入手,只有透過言語才能學會語言。教學中首先要抓聽說讀寫言語技能的訓練以培養交際能力。
(2)從言語中接觸到的大量語言事實,應總結歸納成一定的語言規則,讓學習者自覺掌握。注重系統的語音、詞彙、語法教學。
3. 語言有生成性
語言有極大的生成性,可以用有限的規則生成無限的表達意義的語言形式。由音位到語素到詞到句子,層級遞增。
啟示:
(1)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創造性地運用漢語的能力。
(2)教學方法要著重引導學生掌握並靈活運用語言規則。
4.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
語言交際是交際雙方透過口頭或書面的言語活動進行表達和理解。表達往往採用讀和寫,理解往往採用聽和讀的方式。
啟示:
(1)對外漢語教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讓學習者掌握運用漢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2)語言課要充分體現工具、技能課的特點。把知識轉化為技能並形成交際能力。
5. 語言是人類的思維工具
思維是人的大腦對客觀世界進行認識活動的過程,可以分為技術思維、形象思維和概念思維。
人類的主要思維活動——概念思維必須藉助於語言,透過概念、判斷、推理等形式來進行。思維過程必須透過語言來實現,思維結果必須透過語言來固定、完善並儲存、傳播。人類的思維方式、思維規律必須在語言中反映出來;語言的結構特點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思維的方式和習慣。
不同民族的思維能力一樣,只是思維方式既有共同一面也有相異一面。共同之處使得可以相互理解;差異處會在交際中會產生一定的障礙。應驗包含著一個民族獨特的思維方式。
啟示:
(1)要學好目的語,必須瞭解目的語民族獨特的思維方式。教學中透過各種渠道介紹漢民族的思維方式。
(2)培養學生運用目的語進行思維的能力,課堂中儘量用漢語進行教學,學生用漢語進行理解和表達。
6. 語言產生於特定的社團並體現該社團的文化
世界上語言有5000多種,各種語言間有一定的“普遍特徵”,但是不存在全人類共同使用的語言。
語言大體上是按民族來分劃分的,不同民族有不同民族的生活環境、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和不同的思維方式。這就形成了語言不同的特點。語言離不開民族或社團的文化。
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受文化的影響並反應文化,成為文化的載體。理解語言必須瞭解該語言的所反映的文化;理解文化必須瞭解負載該文化的語言。運用第二語言進行交際是一種跨文化的交際,必須遵守該語言的社會文化規約和社會習慣。
啟示:教學不能脫離漢語所體現的中國文化,緊密結合與語言相關的文化的因素。
7.語言是人類獨有的,只有人類才具備學習和運用語言的特殊生理基礎
啟示:
(1)語言是可以學會的。
(2)成功的第二語言教學必須考慮到學習者的生理和心理因素。
(3)第二語言學習具有普遍性質,研究第二語言學習的過程和規律,指導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