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想事成風輕雲淡
-
2 # 智慧智慧的夢幻
中國第一部白話小說是魯迅的《狂人日記》,中國第一部白話詩集是胡適的《嘗試集》。
《狂人日記》是魯迅創作的第一個短篇白話日記體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寫於1918年4月。該文首發於1918年5月15日4卷5號的《新青年》月刊,後收入《吶喊》集,編入《魯迅全集》第一卷。
《嘗試集》系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詩集,開新文學運動之風氣,是胡適先生里程碑式的著作。問世以來引起文學界、理論界的廣泛爭論,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狂人日記》的創作背景
1915年,陳獨秀創辦《青年雜誌》,這被視為新文化運動的開始。1916年,《青年雜誌》改名《新青年》,並在次年刊出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和陳獨秀的《文學革命論》,這兩篇文章轟動了國內文化界,被認為是新文化運動的檄文。
魯迅早在日本留學期間就已產生以文藝來改造國民性的思想,並付出了許多實際的行動。他在十年前所發表的幾篇文章,如《人之歷史》《文化偏至論》《科學史教篇》和《摩羅詩力說》等,其意旨與新文化運動的內容是基本契合的。
1917年8月9日,魯迅應錢玄同之邀,答應其為《新青年》寫文章,並在1918年4月完成《狂人日記》的創作。在創作《狂人日記》之前,魯迅曾經看過大約百多篇外國文學作品。
《狂人日記》是魯迅在經歷了沉默與思索之後的第一聲吶喊,作品中融入了他多年來的憤怒、怨恨、不滿、焦慮,以及希望、祈求等各種複雜的情緒,也必然地體現了作者多年來對中國歷史的深思和對現實社會的認識,是一篇徹底的反封建的“宣言”,也是作者此後全部創作的“總序言”。
-
3 # 憶記如此
《狂人日記》是魯迅創作的第一部短篇白話日記體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寫於1918年4月。該文首發於1918年5月15日4卷5號的《新青年》月刊,後收入《吶喊》集,編入《魯迅全集》第一卷。
小說透過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寫,揭示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表現了作者對以封建禮教為主體內涵的中國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現了作者深刻的懺悔意識。作者以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的立場對中國的文化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時對中國的甚至是人類的前途表達了深廣的憂憤。
《狂人日記》在中國現代文學史和中國現代文化史上都具有跨時代的意義。作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它奠定了中國現代小說(文學)創作的基礎;它的深切的思想是中國現代啟蒙主義的高度概括。其在形式和思想方面都深刻影響了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和中國思想史。《狂人日記》在擴大文學革命的影響,開拓現代小說的道路特別是在批判封建禮教的流毒方面,其影響仍然是巨大而深遠的。
-
4 # 春兒59817447
第一篇白話小說.1918年,魯迅在《新青年》上發表白話短篇小說《狂人日記》,借“狂人”之口控訴幾千年封建專制統治的罪惡,號召人們打倒人吃人的封建舊禮教.
解答 1918年,魯迅在《新青年》上發表白話短篇小說《狂人日記》,借“狂人”之口控訴幾千年封建專制統治的罪惡,號召人們打倒人吃人的封建舊禮教.魯迅把反封建的革命內容同新文學形式結合起來,是魯迅的第一篇白話小說,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樹立了新文學的典範.
-
5 # 使用者646010538
1918年5月15日,魯迅出版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
那個就跟今天一樣給人感覺平淡無奇的日子裡,魯迅在日記裡寫道:“二日:晴。午後自至小市遊。”
魯迅平靜得連日記裡都沒有提到《狂人日記》,那個下午他應該是輕鬆而忘我的。
《狂人日記》最初發表於一九一八年五月的《新青年》,這篇文章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魯迅先生用他辛辣的文筆毫不留情地揭露了那個黑暗的年代人吃人的社會本質。
-
6 # 劉留42
中國第一部白話長篇小說是元末明初施耐庵作的《水滸傳》。中國現代第一篇白話小說是魯迅於1918年5月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的《狂人日記》。《狂人日記》是魯迅的一篇短篇小說,也是中國第一篇白話小說。1918年5月15日發表於《新青年》雜誌。收錄在魯迅的短篇小說集《吶喊》中。它由13則日記組成,記錄了“狂人”的精神狀態和心理活動,深刻揭露了集權專制社會的“吃人”本質,表現出徹底反對集權專制社會的戰鬥精神。
在藝術上運用了現實主義和象徵主義相結合的手法。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
-
7 # 寶貝兒
魯迅1918年4月創作的小說《狂人日記》是中國文學轉型期的第一部現代白話體小說。
《狂人日記》描寫了一位患有“迫害症”的狂人,將“狂人”定位為一個精神病患者,起初他發覺旁人看他的眼神都很怪,他甚至感到趙家的狗看他的眼神都不對。
狂人是這樣說的:
“今夜晚上,很好的月光。我不見他,已是三十多年……然而須十分小心。不然,那趙家的狗,何以看我兩眼呢?”
他決心“研究”一下這奇怪的眼光,結果是發現周圍有很多吃人的人,他把發現的結果告訴了大哥,並規勸他們戒了這“吃人”的習慣。
結果大哥請來了醫生,診斷的結果是他得了“迫害症”,被關進了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屋中。
小說中,狂人一共提及了七個“吃人”的現象:
狼子村佃戶吃“惡人心肝”事件;
祖師李時珍“本草什麼上”寫著人肉可以煎吃;
歷史上記載的“易子而食”;
徐錫林的被吃;
割股療親的說法;
人血饅頭事件;
食肉寢皮行為等。
狂人口中的“吃人”,其實是說封建禮教迫害人,比如女性被“三從四德、貞節牌坊”所迫害,最後大都下場很慘,這就是封建禮教把人咬出了血,撕了人的肉,吃了人。
在中國歷史上,人們常常把仁義道德包裝成正義,觸犯了封建制度的人自然被視為惡人,必予懲罰,被吃也被視為合理,被群眾所普遍接受。
而狂人的出現,打破了這樣的平衡,他代表了反抗舊禮教、反抗封建制度的覺醒者。
《狂人日記》中的大哥在家庭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當家里人對狂人都採取忽視厭惡的態度時,大哥對狂人的態度是友善的,似乎是狂人的保護者。
然而在狂人眼中,“大哥”也和外面的人一樣,是“吃人”中的一員,“吃人的是我哥哥!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被自己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大哥的隱喻至此就被揭露了:“大哥”是封建家族的代表。
他雖然是“狂人”的親人,會為狂人治病維護狂人,但是前提是在不涉及封建禮教制度的前提下,一旦“狂人”的行為觸犯了傳統的封建禮教,大哥會毫不猶豫地大義滅親。
回覆列表
是魯迅的《狂人日記》
《狂人日記》是魯迅的一篇短篇作品,收錄在魯迅的短篇小說集《吶喊》中。它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首發於1918年5月15日4卷5號《新青年》月刊。內容大致上是以一個“狂人”的所見所聞,指出中國文化的朽壞。《狂人日記》在近代中國的文學歷史上,是一座里程碑,開創了中國新文學的革命現實主義傳統。另有果戈裡的同名作品《狂人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