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智囊智囊

    大家好,我是智囊智囊。

    姓氏的區別,其實用一個數學概念就可以解釋。

    即,氏是姓的子集。

    也就是說,氏其實是姓的一部分。

    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

    武王伐紂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武王叫姬發,是姬姓。

    當武王建立了周朝以後,分封了很多姬姓的親族到各個地方當諸侯。

    最知名的諸侯應該是周公旦,被封到了魯國。周公旦就是武王的弟弟,所以魯國的國君也是姬姓。

    其餘的諸如曹國國君是姬姓,起源也是武王弟弟。

    諸如衛國國君是姬姓,起源也是武王的弟弟。

    還有像鄭國、晉國等等,都是姬姓諸侯國。

    咱們可以設想一下,當武王伐紂成功以後,這些姬姓諸侯們可能會給後代起名“建國”以示慶祝。

    咱們上面提了五個姬姓諸侯國加上週天子,那麼就有可能會出現六個“姬建國”。

    現在正值過年,家族團圓的日子。

    像周天子所在的大家族,人丁興旺。

    你說,這麼多叫姬建國的怎麼辦?

    所以,周天子的孩子繼續叫“姬建國”,魯國來的“建國”就叫“魯建國”,曹國來的“建國”就叫“曹建國”, 衛國來的“建國”就叫“衛建國”, 鄭國來的“建國”就叫“鄭建國”, 晉國來的“建國”就叫“晉建國”。

    好區分了吧?

    這魯曹衛鄭晉,就可以理解為“氏”。

    就是姬姓某氏。

    他們原本都是屬於姬姓這個大家族裡面的,為了區別,所以在姓的基礎之上,給自己設定了一個“氏”。

    魯曹衛鄭晉,都是現在還存在的,追根溯源的話,都是姬姓。

    一般來說,根據封地來設定自己的氏,上面的以封國為氏就是這種。

    我再舉一個例子,再更充分地解釋一下這個關係。

    我們知道晉國就是姬姓諸侯國,晉國有一個著名的大夫,叫荀息。

    荀息,姬姓,原氏,名黯,字息,所以他也被稱為原息。

    晉武公消滅荀國以後,把荀國的土地賞賜給他,所以他又以荀為氏,也就是我們說的荀息。

    荀氏一直都是晉國的高層,不少荀氏家族的成員都任職於高層。

    還是為了區別,荀息的長孫荀林父,就用自己的官名作為氏,就是“中行氏”,所以荀林父也被稱為中行林父。

    荀息的另一個孫子,荀騅(zhui,三聲,騅)被封在程邑,所以就以程為氏,是為“程氏”。

    荀息的另一個孫子,荀首被封在智邑,所以就以智為氏,是為“智氏”,後世最出名的就是被趙魏韓三國聯手消滅的智伯就是這枝子。

    在智氏被消滅的前夕,智果(智過)害怕自己家族受到智伯的牽連,專門跑到有關部門那裡,把自己改成了“輔氏”,躲過了滅頂之災。

    所以,大家能夠非常清晰地看出來,這“輔氏”是“智氏”的一部分,這“中行氏”、“程氏”和“智氏”都是“荀氏”的一部分,而“荀氏”又是“原氏”的一部分,最後“原氏“又是“姬姓”的一部分。

    講到現在,已經有三種決定氏的規則了,一種是根據封地封國來設定氏,一種是根據官職來設定氏,一種就是智果這種隨心所欲莫名其妙的不知為啥的。

    再多講一種不走心的。

    大家都知道戰國時期的齊國是田氏,他們取代了姜子牙的姜姓呂氏稱為了齊國的國君。

    後來齊國國君田氏將自己的宗族一分為八,分別是第一、第二、第三一直到第八。

    他們就以這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和第八為氏。

    就是這麼的草率。

    後來這八個大多都演化成了“第”,其中“第五”還演化出了“五”和“伍”等等吧。

    當然,大家也看到,我用的是“田氏”不是“田姓”,所以實際上,“田氏”起源於“媯姓”。

    再到後來,好像大家也不太講究所謂的“姓”了。

    “姓”和“氏”慢慢地變成一個詞一回事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擋風玻璃上有白點,怎麼洗都洗不掉,用什麼可以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