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閩鄉古意人

    堂哥告訴我,當初要是把錢花在買房上面,他現在至少身家千萬,也不至於兒子在老家找不到媳婦!

    我有個堂哥年齡比我大10多歲,我在讀小學一年級,他就跟著家裡的親戚一起去廣東做生意,那年應該是在1992年左右吧。

    90年代初的廣東,被人們稱為遍地是黃金,到處是發財的機會,堂哥他也發財了。

    96年,他在老家的馬路邊買了塊地皮,蓋了一棟有4個門卡的5層半的高層自建房,共花了60多萬。

    這棟房子的裝修,按現在來看,土裡土氣的,但放在那個年代的農村,卻是很豪華的。

    他家外牆貼瓷磚,一樓是水磨石地板,同村其他村民,一樓地板經濟好些的是六角紅磚,經濟差一些的是厚土層,每次掃地要先撒一些水,不然會有很多灰塵。

    他家二樓及以上的房間地板,全是鋪瓷磚,牆壁全是粉刷的白牆,每層樓都有沖水式的衛生間。

    有親戚發出感嘆:“和你家比,我們家就像是豬圈一樣”。

    親戚說得並不誇張,要知道當初我們村還有不少人住的是70~80年代的老房子,家裡也沒有衛生間,房間牆壁不是硬邦邦不平整的石頭,就是泥草土牆,房間裡更不可能有衛生。都是在房子外面上旱廁,旱廁又臭又髒又不衛生,和沖水廁所沒法比。

    2007年,堂哥又把他家的老宅拆了,重新蓋了一棟6層半的自建房,從打地基到裝修,前後共花了100多萬。

    2019年堂哥大兒子相親,但好多姑娘都看不上他,聽堂嫂說,好多女的嫌棄他家在市裡沒買房。

    我有點奇怪,家裡這兩棟自建房,難道不夠女的住?

    堂嫂回道,人家姑娘才看不上這兩棟房子,說農村房子不值錢,賣又賣不掉,農村一棟房子,還不如在市裡有一套房子。

    這時期的堂哥,他身上其實沒有什麼錢了,他所從事的行業,受實體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從2010年開始,他和親戚投資了幾個地方,都虧本了,所以也沒錢去市裡買房。

    我也曾經問過他,為什麼當初不拿些錢去市裡買房,非要在家蓋新房。

    堂哥有點無奈地說,他其實當初是想在城市買房的,只不過他母親還有我爸、我四伯等長輩都反對。

    我有點無語,我爸這管得也太寬了吧?當初他也是反對我哥在寧波買房,讓我哥錯過了房產紅利期,也曾反對我在廣東買房。

    他管自己兒子不說,還管別人買房的事,幸好我堂哥為人不錯,沒有怨恨他,要是換成別人,那就不好說了。

    2021年春節我沒回老家,堂哥打電話給我,說他兒子今年結婚,物件是外省的,讓我不方便回家就不用回去參加了,因為特殊原因,村裡也不讓辦酒席,只能幾個堂兄弟聚一聚,相互認識一下。

    從我堂哥的身上就能看出,為什麼有人覺得,農村一棟房,不如城市一套房。

    01、房子使用

    現如今的農村,已經不是2000年前了,好多年輕人都是在外地打工賺錢,只有過年過節才會回老家一趟。

    去外地打工,要租房子住,每個月賺來的錢,要交給房東一部分,而自己老家的房子卻沒有辦法出租,家裡有老人孩子的還好些,要是家裡沒有,那房子只能吃灰了。

    從房子的使用價值來看,如果把蓋房子的錢,拿去城市買房,肯定是要划算一些,每個月還貸,總比交房租給別人好。

    有人可能會說,每個月的房貸多貴啊,租房子每個月的租金要便宜多了。

    但根據我的瞭解,房租便宜的房子往往住宿條件也很差,常用的家電也沒有,水電費還比別人要貴一倍左右,我就曾交過1.5元的出租房電費,空調都不敢開,出租房只能用電磁爐做飯,加空調一天要用20度左右的電,一個月電費都要接近1000元了。

    租房住,房東隨時可能漲租金,或者把房子收回,你需要另外找房子,單身搬家沒有什麼,但要是有家室孩子也在身邊,搬家累不說,也會打亂原有的生活節奏,像是離學校更遠了。

    並且房租是給房東交的,房子還是房東的,房貸是給自己交的,房子是自己的。

    從農村人常年在外生活來看,確實是農村一棟房子,都不如城市一套房實用。

    02、房子升值問題

    農村靠賣房子發財的,我幾乎就沒有聽過,就是網路上所傳的,農村拆遷致富,根據我的瞭解,也大多數是發生在城中村,或者離很城市很近的交界處。

    如果是在鄉下遠離城市,農村拆遷所得的賠償,不足以讓你一夜暴富。

    假設堂哥在96年把60萬多萬,是花在廣州、深圳買房上面,而不是回老家蓋房,以這兩地當前的房價,現在的身家能達到上千萬。

    花同樣的錢,在農村蓋房子,因為農村宅基地的要求限制,城裡人不能去農村合法買房,賣給同村人,價格也不會高。

    因此從房子的升值上來看,有人覺得,你在農村花了一百多萬蓋房,還不如在城市的一百多萬房子,甚至在某些超級城市,這點錢只能買個衛生間。

    03、觀念發生改變

    我在網上經常看有些農村人說,還是農村房子好,家裡是獨棟的房子,面積寬敞,也能自己養雞自己種菜,吃的是綠色食品,呼吸的是新鮮的空氣。

    但我在網上同樣也看到有農村人說,農村買東西不方便,沒有外賣,村裡的人際關係複雜,一點小事,就能傳遍整個村,村裡人喜歡對別人指指點點等等,總之是很謙棄農村的。

    同是農村人,卻有著兩種不同的觀點,那是因為不同時代出生的人,對生活所追求是不一樣的。

    30歲以上的農村人:這一代人普遍是出生在農村,也是在農村長大,他們對家鄉有著很深的感情,認為還是在自己家鄉好。

    30歲以下的農村人:這一代人有些特殊,他們有些出生在農村,卻從小跟著父母在外地,對家鄉的感情並沒有那麼深。

    也有些人所受的教育,所接觸的資訊,影響到他的人生觀,特別是那些農村年輕的女孩子,她們嚮往城市結婚後,與公婆分開居住,各自不打擾,她們也向往,有個固定的居住地,而不是要四處奔波,時不時就搬家換地方住。

    寫在最後:

    寧要城市一層樓,不要農村一棟樓,這種說法之所以能存在,有人會認同,我個人覺得還是因為近些年來,城市發展過快所導致的。

    對我個人而言,如果是從農村房子實用性、或者升值性上來說,我也是比較認可這個說法的,畢竟我還沒到退休的時候,家裡也有孩子需要上學,如果只是在農村有房子,城市沒有房產,會面臨教育的問題,也會面臨時不時要搬家的問題。

    我個人比較傾向在農村保留自己的戶口,有一棟不需要太豪華的自建房,不是很破舊能擋風遮雨,然後再將錢拿去城市買房,給下一代創造有利的環境,將來自己老了,也可以選擇回家鄉養老。

  • 2 # 外婆寫字

    我家的情況就應了這個景

    寧要城市一層樓,不要城市一棟樓。

    家裡就一個兒子又考上了大學的家庭,做父母的都考慮離家隨孩子到城市。

    我家,我和老公年輕的時候,就背井離鄉在外面討生活。

    幾十年過去了,兒女們都長大,學業有成,工作穩定,早就不考慮在家的老房子,實際上已經破敗不堪,回一趟家也只能寄人籬下。

    我是個遠嫁的,可能對婆家沒多大印象,所以幾十年出門在外沒有想回家的鄉愁,只對孃家念念不忘。

    來崑山幾十年了,有種第二故鄉的感覺,工廠裡待了幾十年,覺得在外邊成家立業理所當然,起碼孩子們的起點維度高了好多。

    從崑山出發到上海,到蘇州,到杭州,或是到南京,起碼有種說走就走的方便。

    老家呢?老早在路邊等車,要一個多小時趕到火車站,有時還沒坐位,大包小包地扛著,真的是如同搬家般累贅。

    那是打工的身影,帶著滿懷希望出門,把孩子們撇在家裡盼星星盼月亮,過年回家一趟把掙一年的錢拿出來過個肥年,正月初四又開始打算啟程,走的時候兒女依依不捨,給每個人幾塊錢說去買糖,他們小還不懂得離別的滋味,看著他們跑遠的身影,心裡沉甸甸的……

    孩子大一點給錢哄不走了,孩子們會撕心裂肺地在後邊攆著跑著哭著,做父母的狠下心來是被生活所逼。

    幾畝薄田供不起兒女讀書,只能背起行囊遠走他鄉。

    所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打工人,好多人就想明白了,只有能掙錢的地方安個家才是長遠打算,把留守的孩子們接出來,早出晚歸能見面的生活才是天倫之樂。

    所以人的思想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和以前大相徑庭,舉全家之力為家人買個窩,是打工人的最大理想。

    也許是時代的進步,讓人把家安在天涯海角,故鄉已經變得很遙遠……

    我自從在崑山安家以後幾年才回一趟家,已經習慣了崑山的生活,偶爾回去覺得很陌生,這就是人總會變的,習慣了隨便哪裡就是家。

    這就是我對“家”的理解

    沒工作的地方有一棟樓,住在那裡能幹什麼呢?靠什麼來維持一日三餐,還有雜七雜八的開支?

    所以有工作的地方有一層樓也比老家一棟樓來得踏實。

    老家工作機會很少,人情世故又很複雜,弄得人很累,外邊都是自己過自己的,生活簡單,相比之下如何選擇,自然心裡就有了答案。

    當然如果出門在外只租房子,沒有買房子,就另當別論了,家裡老人孩子等著的,一年到頭回家一趟那種歸心似箭就不言而喻了。

    “家”在每個人的心裡份量都很重,家安在哪裡,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本賬,合適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所以每個人的出發點不同,想法是不一樣的。

    我的兒女都生活在城市裡,我們留在城市周邊,是為了在最好的時候給他們最好的接納,讓他們安心工作,踏實生活,這是做父母的明智之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巴基斯坦海軍計劃在2040年裝備航母,能否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