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直率蘋果9

    因為熱空氣經常碰到冷空氣,容易下雨

  • 2 # 獨山月夜

    北來的冷空氣跟南來暖空氣交鋒的時候,形成大片雲雨區下的雨。


    2.接近地面的暖溼空氣急劇上升,形成雷雨雲下的雷雨。


    3.由颱風帶來的颱風雨。


    4.暖溼空氣受到山坡阻擋,順著山坡上升遇冷凝結成雲下的地形雨。


    其中冷暖空氣交鋒下的雨最大,次數也最多,幾乎佔全年下雨量的60%以上。


    夏天伏天,天氣雖然很熱,也有南來的暖空氣,但是冬天北來的冷空氣還沒有完全撤退,很容易形成交鋒的場面下大雨。同時,夏天的天氣熱,空氣經常處在頭重腳輕不穩定的狀態之下,很容易沿著山坡上升,給地形雨創造條件。另外,颱風和打雷閃電也是夏天的特產,別的季節很少。這樣一來,夏天的雨水就自然比別的季節多了

  • 3 # 冬去春來丫

    因為入伏的季節氣溫高,地下水蒸發的多,水蒸氣遇到冷空氣就變成了雨,所以下雨

  • 4 # 空曠沈易

    入伏是指正式開始進入三伏天,這個時候的天氣會慢慢變熱,會進入一年之中最炎熱的時期。在入伏之前一段時間,中國大多數地區都處於梅雨季節,會經常下雨,入伏之後還會不會經常下雨,要看各個地方是不是已經出梅了,如果沒有出梅,那麼還可能會經常下雨,如果已經出梅了,那麼就不怎麼下雨了。

    這個要看各個地方的氣候,主要看當地梅雨季節是否已經結束。有些地方入伏之前,梅雨季節已經結束了,所以下雨會比較少,二有些地方入伏後,梅雨季節還沒結束,所以還是會經常下雨,一直到梅雨季節結束降雨才會變少。

    如果在出梅之後入伏,那麼就不會經常下雨,如果在出梅前入伏,那麼下雨就會比較多。所以入伏了還會不會經常下雨,主要看入伏的時間是在出梅之前還是之後。

    出梅期通常在每年的七月中旬,大概是7月8日至19日。梅雨是長江中下游每年從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持續的多雨天氣。這時的器物容易發黴,故江南李子成熟時又稱“梅雨”,或稱“黃梅雨”。入梅:平均氣溫連續5天超過22℃,4個雨天視為入梅;梅花:相反,如果連續五天平均氣溫超過30℃,而且沒有下雨,那就是出梅。因此,進出梅雨季節還要看天氣,所以沒有具體的限制。

  • 5 # 使用者2262624175157

    因為入伏之後,溫度高,溼度大,遇到冷空氣很容易降雨,所以,雨水多。

  • 6 # 娟娟133731331

    因為入伏的季節剛好颱風影響吧

  • 7 # 使用者1966894371691

    2021入伏下雨有什麼說法


    2021入伏下雨有什麼說法 入伏下雨了會怎麼樣

    入伏下雨說法

    俗語“頭伏有雨,伏伏有雨”,意思是說,在入伏的時候如果下雨了,那麼表示在二伏、三伏的時候雨水也比較多,同時氣溫也沒有往年悶熱。

    其他三伏天說法:

    在長江流域流傳著“三伏不熱有秋旱”的諺語。

    夏至無雨三伏熱 (川)

    夏至無雲三伏燒 (陝)

    夏至鳴雷旱三伏(桂)

    “三伏不熱”往往是長江流域夏季環流形勢不夠強所造成。秋季時則整個環流形勢也易較早轉為冬季環流形勢。因而長江流域,尤其是長江下游地區,如南京、蕪湖等地“三伏不熱有秋旱”的關係較好。蕪湖7月平均氣溫低於30℃,則10月雨量少於95毫米;7月平均氣溫高於30℃,則10月雨量多於95毫米。23年中有21年符合此關係,相關百分率達91.3%

  • 8 # 使用者6057707744163

    俗語,“頭伏有雨,伏伏有雨,意思是說在入伏的時候,如果下雨了那麼表示在2伏3伏的時候雨水也比較多,同時氣溫也沒有往年悶熱。

  • 9 # YY我就是妖妖

    三伏天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其中初伏和中伏是從夏至後開始推算,在民間有“夏至三庚”的說法,意思是從夏至的第三個和第四個庚日分別是初伏和中伏,儘管末伏時的天氣也會特別炎熱,但是末伏卻是從立秋後第一個庚日開始。

    初伏和中伏通常情況下會在小暑到處暑之間,小暑和處暑不僅僅是全年最熱的兩個節氣,同時也是降雨量最多的節氣,因為在入伏時是陰雨天氣的話,那麼便意味著多年小暑和大暑的降雨會很頻繁,而末伏是在立秋之後,立秋不僅僅代表著秋季的開始,同時還意味著多雨季節的結束,因此末伏的天氣通常會以晴朗為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九零後無法給父母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