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悔憶智冰

    太費時間,人家有時間要用在寫書上。

    其次,網上人際關係錯綜複雜,搞不好就陷入罵戰——如餘秀華、賈淺淺那樣。那就更需要時間了,雖然網上的論爭對文學也有益,雖然他們並不畏懼網罵。

    莫言是得了諾獎有世界聲譽的作家,他的時間更加寶貴,而且出於對於文學的忠誠,他總是在不斷進步。

    他的演講《人類的好日子不多了》,應該是現在人類最先進的思維。

    他的新作《詩人金希普》和《表弟寧賽葉》,斷然放棄了他已經取得非常成功的魔幻現實主義手法,改用後現代惡搞。

    這在文學上也是非常先進的,以上兩端足見莫言在思想上在文學上都在不斷進步,沒有躺在諾貝爾文學獎上睡大覺,沒有到網上玩。

    寫書真的需要充裕的時間。

    賈平凹在陝西文學三駕馬車中產量最高,時間也非常寶貴。

    並且,他新作不斷。

    賈平凹新作:

    《暫坐》

    《醬豆》

    出生於1952年的賈平凹,今年68歲了。他被公認是中國當代寫作最勤奮、產量最高的一線作家。近十年裡,賈平凹以每兩年一部長篇的速度推出新作,2011年他出版了《古爐》,2013年出版了《帶燈》,2014年出版了《老生》,2015年出版了《極花》,2018年,他的新長篇《山本》問世。2020年9月初,記者從作家出版社獲悉,他的兩部最新長篇小說《暫坐》和《醬豆》即將推出。這是賈平凹創作的第17部和第18部長篇小說,為中國文壇創造了一個長篇小說“雙黃蛋”。

    (摘自《華西都市報》)

    “中國當代產量最高的一線作家”,不是那麼好當的,要時間。

  • 2 # 站內自有好風光

    他們要自己思考,過多關注自媒體會被眾多紛紜的思想影響,對咱們普通人來說可以吸取精華,但是對大作來說,自己的特色自己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

  • 3 # 體制說事

    第一,追求不一樣。如莫言、賈平凹之類可稱得上是文學家,他們追求的是文學藝術,希望自己能在中國語言文字上有所突破,他們的目標是歷代文學大豪,他們心中的天地更廣闊,自然不會來自媒體這塊小池塘。

    第二,精力不允許。文學創作不是兒戲,不是一會半會頭腦發熱、隨性而為、零敲碎打的盲目舉動。它需要結合時代背景,要求作者有縝密的思維,謀全域性的能力,優秀的語言駕馭能力以及動人的觀察能力。每逢大作,僅僅是構思,列提綱都可能要幾個月,對詞語的使用也會經過反覆推敲打磨。試問光是進行創作就花費了大量時間,他們又怎麼會有精力搞自媒體呢?

    第三,文學家之所以稱為文學家,是因為他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誘惑。的確,如果莫言、賈平凹之流自己做自媒體,憑藉光環加成以及自身能力,很快可以賺的盆滿缽滿,但是他們一旦下場,很快就會被泛娛樂化,利有了,卻失去了名。神之所以被稱為神,是因為他不露於人前。

    當世人皆留戀紅塵,莫言、賈平凹等優秀作家卻能不為世俗誘惑所動,不問世事,潛心投入創作,十年磨一劍,一朝動世人,實為中國文壇之幸!

  • 4 # 用心捧讀音樂臺

    真正的大家,像莫言等,都在默默的研究學問、深耕細作,哪有時間去做自媒體。人家知道網路上魚龍混雜,形形色色的人都有,自己一生成就的功名稍有不慎,很可能是小河溝裡翻大船,很不值得。做學問需要安靜的環境,你看真正好的大學都遠離喧鬧的市中心,獨處偏僻淨土。我佩服莫言這些大家學者,有風度有層次,有獨立的思想和人格,文章小說真實反映現實生活。不像有些人寫小說等於把新聞聯播重新播放了一遍,沒有一點意思。

    反而是一些二流的角色,粉墨登場,自己開一些自媒體,整天在鏡頭前胡吹亂侃,賺足了眼球,撈足了錢財。你要是學者就好好做學問搞研究,天天在網路上糊弄誤導一些沒有讀過書的老百姓有意思嗎?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真正有學問的大家都懂得謙虛,桶中的水越滿越悄無聲息,越不滿越晃盪的很,聲音越大。

  • 5 # 夢幻驢AGULA

    從我的角度來看,大概有這樣幾個原因:

    1、儘量低調,不要無事生非。

    莫言老師是一個很謙和的人,多年來起碼我沒有看到他在人前拿架子擺譜。在他獲諾獎的前兩年,我發現他變得謹言慎行,就跟復旦大學現任圖書館館長陳思和先生說:莫言變了,變得會裝了。陳先生“呵呵”一笑:他現在是令人矚目的公眾人物,還是像現在這樣低調一點兒好吧?

    2、個人喜好和需要。

    賈平凹兄字寫得好。他在書房裡寫作的時候習慣於先點上一炷香。然後用毛筆寫作。

    我個人認為:這是他的喜好與特點,沒準兒百年之後他的手書作品要比他的文學作品更有收藏價值呢?

    3、職業習慣。

    李洱老師就曾經跟我說過:新媒體他確實不想觸碰,他的文學作品原則上是不會改編成電視連續劇的。

    4、手稿寫作順手且具有紀念意義。

    我曾經去過張煒老師的個人創作室。很空靈,也很清淨。除了書架,就是他的一大堆手稿,1200萬字。他身上的毛衣胳膊肘磨了茶杯大小的兩個洞,我看了之後有一些心酸。

    5、時間是他們與新媒體之間最大的距離。

    理解他們吧,理解萬歲!

  • 6 # 我的名字叫醜石

    一、自媒體不適合傳統文學發展,待久了反而失去自己初心,這是作家的至痛!

    曾經關注了一個作家,最開始他來自媒體很興奮,詩歌、散文等等,但推薦量低,漲粉很慢,一年才4000粉絲,反而那些寫家長裡短,娛樂八卦的人不但能夠掙到錢,而且閱讀量高,漲粉多。

    自媒體是開放的,大家言論自由,但只要冠以“作家”二字,很多人就會反駁,覺得你沒有拿得出手的作品,就沒有資格稱為作家,更沒有資格評頭論足。

    但其實,真正讓大家熟知的也就莫言、賈平凹、餘華幾個人,很多作家的作品不是不好,而是沒機會讓大家熟知。

    有些人不瞭解內情,就會片面認為作家只是空頭作家,不足以說服人。

    三、江湖風雲變幻莫測,作家能來自媒體說明這裡有足夠的吸引力,但如何在這裡立足,或者傳承好的文學,還是需要時間。

    自媒體對於傳統文學還是有很大空間的,越來越多的讀者,對傳統文學還是很熱愛的。

    自媒體的快餐文字對讀者沒有太多營養,只是娛樂內心,真正讓人思想提升,內心昇華的還是傳統文學。

    最後,好的作品讓人銘記於心,好的作家讓人期盼,心裡期待!

  • 7 # 志遠詩文

    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追求目標的高度不同。

    在自媒體上玩的,大多數人寫的很難被正規出版社刋發的,有一定寫作水平也有興趣寫,便紛紛擠身於人人可上的自媒體平臺,寫的多數屬於即興式的快餐文化,比較通俗,迎合大眾口味,但質地相對來說不高,很少能長久流傳下去的。而著名作家既能稱之為″著名的″, 就一定是具有相當高的文學水平,他們所追求的,是希望寫出能夠傳世的文學精品,出版社也以能夠出版他們的作品為榮。在此境況之下,著名作家自然無須再來自媒體了。

    第二,寫作所費的精力不同

    在自媒體上寫文的,大多又是業餘的,憑興趣愛好在寫,雖也有所追求,但總體上是以愉悅心情有點收益即可,有時間有題材就寫以更新,與粉絲交流,沒時間或沒題材可寫就只能暫時斷更了。而著名作家雖有較高的文學造詣,但要寫出文學精品談何容易,必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全身心的投入才有望成功,因而他們是沒有餘暇來泡在自媒上的。

    第三,社會地位和身價不同

    雖然我們常講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而實際上是有等級之分的。在自媒體上玩的人們,各人的社會地位和學歷等雖也不同,但多數屬於普通人群,大家互不瞭解底細,都以另取網名在玩,總體上相互閱讀交流是平等的。而著名作家已有相當高的聲望地位,自視思想修養和寫作水平不能與普通人群相提並論,當然不屑於花費時間和精力來自媒體了。即或有個別的比較著名的人士在自媒體,擁有數十萬粉絲,卻大多不回覆粉絲的留言評論,這個就可說是一個例證。

    以上回答,是或不是,最好去問莫言、賈平凹先生。

  • 8 # 獨一無二的老墨

    莫言、賈平凹這類著名作家一直爭議很大。他們的文學功力暫且不談,但他們作品的思想性、格調讓許多讀者媾病,寫作功利性太強。如果他們一旦開自媒體,可能會招致大部分讀者的吐槽,不利於他們的聲譽,也是自尋煩惱,乾脆低調為人算了。

  • 9 # 鴻鵠迎罡

    如雷貫耳的著名作家,如,莫言、賈平凹、餘華、閻連科等人,他們的名字本身自帶流量,能體現出極高的“名人效應”,如果他們開設自媒體,隨隨便便在賬號上發表一些文章,根本不愁流量,篇篇能爆,普通作者根本達不到他們的高度。

    但是,他們為何不喜歡開設自媒體賬號,依然堅守傳統的寫作、發表、出版的方式呢?

    這個問題其實並不難回答。

    實際上,以我的瞭解,賈平凹先生曾經在某個網路平臺上開設過個人賬號。

    賬號註冊完成後兩個小時,賈平凹嘗試著釋出了一條訊息,內容為:祝大家新年快樂!

    據說,賈平凹看到這些資料後非常吃驚,認為網路上的力量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讓他根本無法掌控。後來,不知什麼原因,沒有見到他再次更新。

    透過這個故事,能看出文化名人不喜歡開設自媒體賬號,至少有三個原因。

    其一,像賈平凹、莫言這樣的作家,在現實生活中本身就是名利雙收的人生大贏家,本身也自帶流量,沒有必要透過網路來宣傳自己。人家的寫作計劃或者說工作計劃安排得滿滿當當,沒有時間和精力做這些事。

    可以算一筆賬,大家就理解得更直觀一些。

    作家出書獲得稿酬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基本稿酬,每千字30——100元,如果一本書30萬字,那麼最高可以拿到的基本稿酬是3萬元。鑑於賈平凹、莫言之類的作家影響力很大,出版社付給他們的基本稿酬會更高。

    二是版權費,基本按照8%——12%支付,就是說賣出去一本書作者可以拿到定價的8%——12%,比如,一本書定價為40元,賣出一本作者就能拿到4元左右。賈平凹、莫言之類的作家,每出一本書幾乎都是暢銷書,平均銷量最低都在50萬冊以上,光是版權費就至少能拿到200萬元以上。

    另外,如果文學作品改編成影視作品或話劇作品,原作者還可以拿到40%左右的改編費。

    所以說,像賈平凹、莫言這樣的著名作家,用2——3年寫一本書,可以輕輕鬆鬆拿到幾百萬元,甚至更多的報酬。

    如果讓他們開設自媒體賬號進行寫作2——3年,依靠流量收益,未必能掙來這麼多。

    況且,賈平凹、莫言在平時還可以寫寫書法,畫一些畫,他們的書畫作品深受追捧,都能換來許多真金白銀。現實情況會促使他們沒有必要在網上寫作掙微薄的保費,對他們來說,這樣做沒有時間和精力,也不划算。

    其二,網上“噴子”和“槓精”太多,喜歡用語言攻擊作者,敗壞作者的心情。

    網路上言論相對自由,任何人都可以對某些人的作品評頭論足,哪怕是賈平凹、莫言這樣的著名作家的作品,也可以暢所欲言地發表自己的看法。

    但是,網路上總有一些喜歡鑽牛角尖的人,俗稱“噴子”或“槓精”,只要作者在文章中出現一個小疏忽,這些人就會抓住不放,以“聖人”的姿態,用語言進行冷嘲熱諷。

    在網上發表過文字作品的作者,幾乎都見識過“噴子”或“槓精”的威力,他們無處不在,無處不噴,所以,遇到這些人,只能敬而遠之,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任由他們唾液橫飛吧。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不犯錯誤當然更好,但每個人不可能一生都不犯任何錯誤。即使在紙媒上,也允許出現0.3%的錯誤率,就是說,一篇1000字的文章中,可以允許出現3個錯別字。

    像賈平凹、莫言這樣的著名作家,如果在自媒體賬號上寫文章,因一時疏忽敲錯了字,沒準會被“噴子”或“槓精”攻擊得無地自容,無法面對。

    其三,自媒體賬號裡邊的文章屬於“短、平、快”的快餐文化,不太適合傳統文學的傳播,作家如果沉溺其中,容易喪失初心。

    創作傳統文學時,對遣詞造句、修辭手法、文章結構等方面都有嚴格要求,有一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架勢。

    而自媒體裡邊的文章,很少有這方面的要求,追求通俗易懂,作者只要把自己的意思或觀點表達清楚,語句描寫通順就可以了,畢竟,網文面對的是各行各業的普通大眾,而不是有一定文學修養的讀者。

    況且,自媒體的收益直接跟流量掛鉤,自媒體裡邊的爆文,大多是跟社會熱點事件、家長裡短、奇聞異事有關的文章,真正的作家是不屑於寫這類文章的,但又不得不面對流量慘淡、收益微薄的窘態。如果要寫,作家必須改變寫作方式,降低姿態,投讀者所好,這樣做容易讓作家喪失初心,忘記了作家身份。

  • 10 # 隨記隨拍錄生活

    當今的一些著名作家很少開自媒體,我的分析原因如下:

    一、時間寶貴。作家的時間很寶貴,他們要創作大量優質的作品,需要專心致志、不被各種因素打擾。而自媒體費時費精力,運營一個帳號,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新自媒體需要學習掌握一些新的技能和規則,這些是需要時間沉澱的,他們沒時間研究這些。

    看過幾個知名散文家的帳號,好幾個月了,粉絲才過百出頭。

    說一下我遇到的一個情況:有一個某省的作家協會的會員關注過我的帳號,我一看是作家協會會員,是一個作家!都把我嚇著了,我是個新手,粉絲都沒幾個,怎麼會關注我?我看他的粉絲有一千多個,我想,過千了,應該不是求fen的吧,也許是哪篇短文觸動了他?不管他,堅持原則,不想互fen,有空多進他的帳號看看,就沒有關注他。哈哈,結果沒幾天,就取關了我,原來作家也要求粉,看來,普通作家在網際網路上也生存不易啊!

    三、著名作家普遍歲數偏大。這個年紀對新媒體的駕馭能力不一定強,可能都玩不過農民拍的vlog,新媒體的許多知識要學習掌握,如新媒體影片是主要類,但要學拍攝和剪輯,歲數大學習起來費勁,作家哪有時間搞這些,他們要抓緊時間寫書,況且作家也不需要靠這種掙錢方式。

    四、網路噴子多,會影響情緒。再優秀的人在網路上也會被噴,網路上各種噴子、槓精特別多,沒有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根本堅持不下來。多少人栽在了網路謠言裡,你不知哪句話說得不妥,就會讓人抓住把柄,特別是名人,更要小心翼翼。

    再說,著名作家本身就自帶光環,他也不缺讀者,沒必要也沒功夫在網路上吸引讀者,也沒時間回答網友的各種提問。他們寫的書賣得好的話,收入幾百萬不成問題。

    所以,著名作家很少開自媒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0萬左右的suv什麼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