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自由的牧童

    古代發生瘟疫後,官府也會出臺一系列政策的。

    首先會讓尚藥局快速研究並配置針對瘟疫的中藥,火速調撥到疫情擴散嚴重的地區,並且開倉放糧救濟遭遇苦難的百姓。

    對於疫情蔓延特別厲害的地方,官府也會進行封鎖交通、禁止出入等措施。根據歷史資料記載,有些朝代的官府對疫情嚴重的村莊曾有以火燒的殘忍行為來阻斷傳染源。

  • 2 # 使用者吳惠霞

    古代對抗瘟疫,一般中醫治療方法;l.釆生草藥,煲藥湯飲療。2.鹽,艾草、生薑等洗沐浴泡澡。3.艾草,丁香、柴蘇煙燻等等方法。4.放血療法等等。

  • 3 # 大腳貓哥

    瘟疫在古代並不罕見,甚至可以說經常發生。根據中國中醫研究院最新編輯出版的《中國疫病史鑑》, 從西漢到清末,中國至少發生過321次大型瘟疫,平均七年左右就發生一次大型瘟疫,而影響相對較小的疫情如軍營內疫情,區域性疫情等則更加不可勝數了。

    甲骨文中已經有了“蟲”“蠱”“瘧疾”這些文字的記載,特別是“癘”在中國古代文字學中間是指“瘟疫”的意思。這個字在《尚書》《山海經》《左傳》都出現並且使用了,這是中國最早的有關瘟疫的文字記載。《周禮·天官·冢宰》記載:“疾醫掌養萬民之疾病,四時皆有癘疾。”《周禮》中也記載了流行性疾病和季節的關係。《呂氏春秋·季春紀》記載:“季春行夏令,則民多疾疫。”

    自秦朝開始,就開始有關於瘟疫的詳細記錄了,如《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記載:”(秦王政四年)天下疫。“漢景帝元年(公元前143年),“民大疫死,棺貴,至秋止。”漢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疾疫死者以萬數,人至相食。”等等。

    《大明劫》劇照,明末瘟疫大肆流行,死者數百萬

    “瘟疫”這個詞最早出現於晉代,葛洪《抱朴子·微旨》中有:“入山則使猛獸不犯,涉水則令蛟龍不害,經瘟疫則不畏,遇急難則隱形。”瘟疫如洪水猛獸,令人談之生畏,避之不及,那麼中國古代有哪些對付疫情的方法呢?

    第一,隔離。《漢書》中記載了最早的隔離方法:“元始二年,旱蝗,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在瘟疫流行的地區空出一些住宅,作為患者的隔離病房,集中治療,以防擴散,切斷傳染源。晉朝時規定:“朝臣家有時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雖無疾,百日不得入宮。”漢代還出現了一些隔離機構,如“癘人坊”等。北宋時期,越州“春大疫,為病坊募僧二人,視醫藥飲食。”為了隔離染疫之人,地方官府招募僧人來照顧病人。

    武漢的方艙醫院

    第二,控制源頭。宋神宗年間虔州發生瘟疫,原因是上游的水源被汙染,流水無孔不入,瘟疫蔓延速度極快,疫情越來越嚴重。新任知州劉彝果斷採取措施,以“雨汙分離”的思路建成了著名的“福壽溝”,確保汙水不再流經生活區,從源頭控制了瘟疫的蔓延。

    蝙蝠經常攜帶冠狀病毒,曾被懷疑攜帶新型冠狀病毒導致疫情流行

    明代李時珍發現了瘟疫的傳播,同野生動物有關,野生動物也會成為瘟疫傳播的載體。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提出了吃野味會傳播疾病的說法,他說:“諸鳥有毒,凡鳥自死目不閉,自死足不伸,皆不可食,食之殺人。”

    而在李時珍劃分的四類野生動物中,李時珍認為食用“鱗、獸、鳥、蟲”,極有可能會傳播疾病。對於瘟疫的防治,李時珍還提出了蒸汽消毒法,冰塊外敷法等方式,至今這些方式仍然被應用。

    第三,做好公共和個人衛生。據《漢書·五行志》記載:“商君之法,棄灰於道者,黥。”可見秦朝時,對亂扔垃圾,就有嚴重的處罰。古人特別重視水源和居住環境的衛生,孫思邈就在《千金要方》中記載了相關的消毒防疫方法。地方官員們也對百姓的用水衛生重視起來,南宋醫家陳言在《三因方》中稱:“疫之所興,或溝渠不洩,蓄其穢惡,燻蒸而成者。”官府採取的辦法,除了“差淘渠人通渠”外,還“疏浚河道,勿使積汙,廣鑿井泉,勿使飲濁”,後期甚至採用了“驅蠅祛疫”的方法。在個人衛生上,古人認為“疾病,內外皆掃,徹褻衣服,加新衣”“褻衣”即是內衣,藏汙納垢,。容易滋生細菌。同時提倡“衣被宜潔淨,飲食宜淡泊,臥房宜開闊,窗戶宜開爽,疫氣自然消。”

    古人也在重視公共衛生及個人衛生

    第四,藥物治療法。葛洪《肘後方》中記載了闢瘟疫藥幹散、老君神明白散、度瘴散、闢溫病散等治療、預防瘟疫的方劑。其中“天行發斑瘡”是全世界最早有關天花的記載。東漢著名醫學家張仲景所著《金匱要略》中記載了一劑名叫澤瀉湯的藥,具有利水除飲,健脾制水之功效。主治飲停心下,頭目眩暈,胸中痞滿,咳逆水腫,也對瘟疫有抑制的作用。清代餘師愚撰寫的《疫診一得》中,記載過一劑名叫“清瘟敗毒散”的方藥,直到現在依然在使用。古人還用焚燒蒼朮、木香、降香等芳香藥物,以達到避穢、健脾化溼的功效。

    《金匱要略》的注書

    第五,免疫法。早在兩千多年前,《黃帝內經》中就明確提出“治未病”的思想,這就是免疫思想的萌芽。葛洪《肘後備急方》載“療狂犬咬人方,乃殺所咬犬,取腦敷之,後不復發。”唐代孫思邈在《千金要方》、崔之悌在《纂要方》、王燾在《外臺秘要》裡都有類似記載,可見這種方法在古代可以有效治療狂犬病,並長期流傳。

    人們發現透過主動感染的方式,可以避免某些疾病的發生,這個原理後來成功應用在天花的防疫上。在中國早期古籍中把天花稱為“虜瘡”,相傳它是由戰俘傳入中國的,又被稱為“豆瘡”或“痘瘡”,這是因為天花發病時會產生皰疹、膿皰,痊癒後會留下瘢痕。天花不斷髮威,一直到明清時代仍然是致死率極高的流行性疫病。明代醫學著作《痘疹世醫心法》記載:“嘉靖甲午年(1534年)春,痘毒流行,病死者十之八九。”

    針對天花,人們逐漸探索出了接種“人痘”來阻止其傳染的手段。所謂“人痘”,就是用人所感染的天花病毒為材料,主動地讓未感染的人接觸這種毒素,以達到產生天花病毒抗原體的目的。清代醫學著作《牛痘新書》認為:“自唐開元間,江南趙氏,始傳鼻苗種痘之法。”在孫思邈《千金要方》中也有“取患瘡人瘡中汁黃膿敷之“這樣的治療方法記載。

    “旱苗法”,將天花結的痂取下,研成細末,用一個彎曲的管子吹入被接種者的鼻孔

    古人在對抗瘟疫的過程中總結了大量實用的方法,即使其原理並不清晰,或依賴的是玄而又玄的五行八卦思想,但其中一些方法我們仍在使用。在新冠肺炎的治療實踐中,中醫藥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特別是在改善、消除臨床症狀方面。

    新冠疫情還在蔓延,但隨著醫學的發展,更多的疫苗及特效藥被研製出來,結合古人的實踐,相信2022年新冠病毒大規模傳播一定可以被遏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加油時“加滿”和“加200”,哪一個選擇更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