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悅君兮90716
-
2 # myida李白、杜甫之類的文學大家沒有在中國被拍成電影,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本身的故事缺乏爭議性。
電影因為時間長度有限,必須在有限的空間內講述一個完整的帶有矛盾的故事,同時還要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並最終達到“情感昇華”的目的,所以,對故事性要求很高。就算他們生活的年代有戰亂吧,李杜之類的文學大家生活相對平淡,缺乏這種戲劇性。
其次,作品本身的特點不同。莎士比亞的作品集中於稀奇古怪、跌宕起伏的故事,至今仍然是西方文藝靈感的來源,而李杜的作品大多是情緒和觀點的表達,具有碎片化的特徵,讓編劇很難把他們的作品和他們的人生故事結合起來。充其量他們只適合當電影,比如《妖貓傳》之類的配角。
第三,中國的觀眾市場。說實在的,中國的觀眾品味總體水平不是很高,大眾更喜歡簡單粗暴有刺激的電影,無論是什麼文學巨匠,在電影市場中都是小眾群體。拍攝一部電影曠日持久,開支巨大,很少有出品方敢冒這種險。不要說以“文學巨匠”為題材的電影,即便是更有號召力的選題,比如馮小剛導演的《1942》,出品方是華誼兄弟,作者是劉震雲,演員陣容:張國立、陳道明、李雪健、張涵予等等,也是國內一線了。馮小剛算是市場化很成功的導演了,這一部作品應該算是他的理想主義嘗試,從1993年看中劇本,到真的拍攝,一共經歷了18年。結果怎麼樣呢?雖然這個片子藝術價值很好,但是首映之後票房慘淡,華誼兄弟的股票一度跌停。甚至被入選所謂的“2012年十大華語電影虧損排行榜”。
白居易
李白
-
3 # 寒冰泉
杜甫的電視劇有《大唐詩聖》,李白的電視劇好像沒有。《大唐詩聖》拍的還是相當好的!詩人一生對政治救民的執著追求與現實主義的人民疾苦傾訴與書寫;杜甫與詩仙李白的心心相通,一面之緣;杜甫與青青的感情故事都感人至深。
-
4 # 寂滅50532483
市場決定的,目前我們影視作品就是很好的供給側改革例子。主流喜歡看什麼投資方就拍什麼。這種名人傳記型影視作品以前也有 但是看的人很少就沒有人拍了。除非國家支援的,政治領袖!
-
5 # 冬旭揚
國內影視業力求追逐利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這裡的成本專指深入研究探索的腦力成本。原因有二:一是文學巨匠的影像打造需要很深的文化溯源和思想表現,這需要非常的熱愛和功力,必須沉下心來且拋開利益的得失,現今中國處於無信仰狀態,費力不討好的事自然鮮有人為。而願意者無錢投入。二是民眾需求所限,國民信仰缺乏,快餐意識風行,文化內心也尊崇,但缺乏欣賞能力,造成真正需求市場極小。
回覆列表
第一,從目前的趨勢來看,辮子戲還是佔據了大量市場,漢唐明稍遜,而在表現力上,唐文化的恢宏氣度也讓很多導演望而生畏。
第二,如何處理商業片和文藝範的平衡,是傳記電影或歷史電影的難題,期望有導演,編劇可以挑戰一下。
第三,演員要有仙氣,有厚重,有演技還要有人緣。哈哈,真像愛情公寓一樣,導演未定,劇本暫無,演員待定咯。
不過,中國電影的發展很快,有很多中中國產片開始探索自己講故事的方式,說不定,下一部爆款就是傳記電影,哈哈哈(ಡωಡ)hiahiah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