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醉酒的帥兔子1
-
2 # 清新雲朵龍的傳人
1.傲慢與偏見在醫生群體中具有傳染性。
他們喜歡公開嘲笑患者問診時的無知,彷彿正常的提問都是患者愚蠢的證明。他們閉口不提自己的傲慢和不公,卻勾畫了一幅患者群體的畫像:知識貧乏,道德可疑,不具備獨立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也不具備尋求專業意見的能力。
同時,他們透過媒體和自媒體給醫療受害者貼上「醫鬧」的標籤,使醫療受害者的維權之路雪上加霜。
2.由於怕被貼上「醫鬧」標籤,患者一旦遭遇醫療侵害,常常要一邊維權一邊洗刷汙名,反覆強調「我不是醫鬧」、「我是合理合法的」。這就是刻板印象威脅效應。
這一效應長期存在,意味著醫患之間的不平等持續存在。
3.「醫鬧」的傳說,在年輕的普通醫生中間有「止小兒啼」的功效,能提高年輕醫生的服從性和抱團意識。
進入醫學院的學生被教育醫生之間要相互保護。這種只注重狹隘集團利益的功利主義顯然是一種文化汙染。但為了抱團,許多人接受了這種同化。如此一來,醫生這個職業非但沒有使年輕的從業者增強救死扶傷的社會義務感,反而使他們學會了霸凌。
在「醫醫相護」的行業文化薰陶下,他們把對醫生提出質疑的患者看作異己,對受害者的痛苦視而不見,習慣於預設立場,不看病歷、不問病史,超專業、超執業範圍進行隔空醫療鑑定,為陌生同行的醫術醫德背書。無論你受過什麼樣的教育,從事什麼樣的職業,只要你成為患方,他們就會否定你的理效能力。
這些為同行搖旗吶喊的醫生(至少他們在網上自稱是醫生)深信:負面醫療新聞都是由於患者的無知和媒體的誇張造成的。
但是,他們不約而同地迴避了另一個事實:正因為患者缺乏醫學知識,許多違反醫療倫理和職業道德的醫療行為未被發現,醫學的專業性成為心懷鬼胎的醫生的最佳掩體。
4.「汙名是優勢階層與弱勢人群之間權力差異的產物」。汙名化的背後,是醫療倫理的變質。正如網友所說:「一個被害者家屬能強硬地極盡所能維權,這是潛在加害者們害怕的。」透過對患者群體使用歧視化、汙名化策略,醫療行業逐漸壟斷了話語權,減免了自身的法定義務,而與此同時,公眾在醫療問題上卻面臨日漸喪失話語權利的處境。一個現實是:普通患者在網際網路上的聲音極為微弱。
籍此,加害者和潛在加害者使即將走進醫院的無數患者相信:屋子裡只有你們已經發現的那一隻蟑螂。
-
3 # 伊人13375
醫院錯哪了?
如果真是醫療事故肯定有相關部門管,覺得相關部門偏袒醫院,那還有法院。
如果都不支援你,那就是你錯了!
“進來時好好的卻死了!”好好地去醫院幹嘛?醫院開展一日遊業務了嗎?
現在醫院是最大的弱勢群體,擾亂醫療秩序的受不到處罰。醫生動不動就被投訴,有理也要道歉。
長此以往傷害的是廣大有患徳的病人。
-
4 # 使用者淡泊明志
醫院有沒有錯不是誰說了算的,現在的醫院似乎是弱勢群體了,只要誰感覺就醫過程不開心,開口就是無醫德態度不好等等,醫院就醫過程中產生有錯,一般都是有醫療糾紛調解委員會辦公室進行溝通,或者走司法渠道進行解決,法律是公正的,誰推脫也是沒有用的,總不能忍讓某些所謂的“老百姓”一鬧就賠錢吧。
回覆列表
任何一個機構,機關,個人,都不可能做到完全無錯,你把醫院換成任何一個機構,這種問題都成立。如果你不知道咋辦,建議你自己百度一下或者學學法律,別張嘴就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