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點起2
-
2 # 海中巖hahaha
是先認為好聽才覺得好聽,和好聽不好聽沒什麼關係。粵語歌流行是伴隨著改革開放同步進行的,廣東是改革前沿,最早富起來,又緊鄰香港成為大陸引進先進東西的通道,歌曲就一起過來了。文化就是經濟的延續,經濟中心也必然是文化中心,經濟落後文化就沒有地位。那些年從香港引入的歌曲電視劇一直在引導中國的文化前沿,就是因為香港比內地發達,廣東比其他省發達。80、90年代成為香港電視劇歌曲發展的黃金時代,一個香港三流歌星都能在大陸走紅,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張明敏能上春晚火遍全國。隨著內地發展,進入新世紀,中國國力提升,香港和內地差距越來越小,香港經濟上已無多大優勢,香港電視臺都完了,再也製作不出好的電視劇,也無力引導內地文化了,反而是大陸電視劇向香港輸出了,香港的明星都來內地發展了,他們也得學好普通話了,都要用普通話唱歌了。
順便說一句那些大家認為好聽的粵語歌其實都是盜版,都是翻唱的日本歌曲,原創比例非常低,在沒有智慧財產權的年代能流行起來,現在這麼幹要賠死了。如果真是聽不懂也覺得好聽可以去聽日本的原唱,反正都是聽不懂。發音美不美的不知道,旋律確實美,但那不是香港的作品,是日本的作品。
-
3 # 駱駝飛鳥YU
上世紀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加之內地流行文化的匱乏,當時國內引進了一批香港的影視作品,也包括粵語流行歌曲,普羅大眾一下子被吸引住了,香港經濟發達,緊挨著廣東,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自然承擔起了橋頭堡的作用,當時的粵語流行文化對我們的衝擊一波接一波,讓人目不暇接,總覺得聽他們說廣東話很洋氣,粵語流行歌曲聽起來特別好聽且上檔次,加之粵語有五聲六調,抑揚頓挫明顯,又帶有古漢語詞彙,迅速在華人世界大放異彩。
-
4 # 紫蘇tutu
粵語是中國珠三角地區的一門特色方言,是香港音樂成功把粵語帶到了非粵語地區,讓粵語歌成為了流行的音樂。
1982年,電視開始出現在千家萬戶,港臺流行歌曲及演唱風格得以透過電視劇及電視“春晚”來向大眾傳播。
1992年,“四大天王”出現,從此粵語歌曲不但廣為傳唱,卡拉ok點歌也多以粵語歌為主。
粵語歌為什麼好聽?
首先,歌詞,都是尋常話,但有故事性,富含哲理,意蘊深刻。另外,言簡意賅,有押韻感,這也導致粵語歌聽起來更押韻,也更加有親切感和層次感。
其次,旋律。很多粵語歌借鑑了日本歌曲的旋律,甚至很多好聽的歌都是日語歌翻唱,還有粵語歌旋律的變化也和聲調基本都一樣,所以聽起來好聽,也上口。
最後,歌手。粵語樂壇有很多優秀的歌手,加上商業化包裝,歌手在演唱歌曲時,形象帶動歌曲,吸引廣大觀眾聽眾,推動流行。
是香港歌手唱歌更走心?還是粵語歌本身有股神奇的力量?反正,就是好聽,聽不懂也愛聽。
-
5 # dongy5
粵語發音靠後近喉自然帶動胸腔共振,鼻哼喉鳴,六聲九調有大量入聲。古樸典雅而且厚實。普話發音主要在囗腔前部,齊齒呼撮囗呼兒化捲舌,音節ⅰuV0e歸韻都很限制發音器官和氣息流出。所以發音靠前,薄弱而無力。對比日韓語,明顯少氣勢。粵語就好多了。
-
6 # 潘龍江悔恨寫紅塵情歌
你是在聽八九十年代的歌曲,你聽現在的粵語歌曲好聽嗎?旋律好聽你都不懂啊,粵語歌曲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填歐美歌曲的曲子,還有日本的曲子。那人家英語和日語的原詞不是更好聽。一天到晚這裡瞎掰。
-
7 # 海哥在廣東
首先我是廣東人,但我並不講廣州話,其實廣州話我也是來到廣州之後才會聽,但並不會講。當然,如果是聽歌曲不看歌詞的話,我一般也是聽不得不是很懂,但很多時候,正如這位兄弟所說的,粵語歌雖然聽不懂,但是也覺得很好聽,這裡面其實是有原因的。
原因第一個就是粵語歌曲,在開始的階段是很多是抄了日本等海外歌曲的曲子的,這些曲子已經在當地大紅大紫,那麼這個情況下,他再抄過來,本身曲子就非常的美,我們不管聽得懂,聽不懂都被他曲子的美所打動,這就所謂的音樂,是沒有國度的。我們聽到好聽的歌曲,都想翩翩起舞。這算是倖存者偏差,他也已經挑過一遍了。
第二個就是八九十年代的時候,香港粵語堂的騰飛,早就成就了一批作詞人,作曲人,還有唱歌人,加上這些人的歌曲隨著當年的電視劇的傳播,導致所有人都覺得這些歌曲耳熟能詳,非常的好聽。和香港曲壇巔峰了二三十年,在二三十年裡面,即使是每年留下一兩首歌曲,留給你腦袋的歌曲也有近百首,就說這近百首歌曲,你一下子能聽得完嗎?
第三個我們說雖然說粵語歌曲好聽,但你再聽一聽現在的粵語歌曲,你覺得還覺得好聽嗎?所謂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覺得好聽的粵語歌曲都是那些經典的,以前的粵語歌曲,而不是現在的粵語歌曲。所以所謂好聽也是分情況的。你看,最近幾年流行的都是網路歌曲,還有各種翻唱歌曲,那些好聽的粵語歌已經離我越來越遠。
可能隨著經濟的發展,大陸的歌曲也開始超越港臺,現在發展得非常的快,我們經常看到有一些外國的朋友也開始唱中國的歌曲,比如典型的越南的就喜歡翻唱中國的歌曲,還唱的挺好,這些是經濟發展的魅力啊!
-
8 # 堅硬的穿山甲
幾乎沒有人說到點子上。粵語歌之所以好聽,關鍵是發音部位比較深,形成了比普通話發音更大的共鳴,使聲音聽起來比較渾厚有感情,有點美聲唱法的發音效果,不信你對比同一首歌的國粵語版本,絕大多數是粵語版的更渾厚抒情好聽,當然也有個別歌是國語版更好聽或者差不多,比如戀曲1990,難捨難分,水中花,像我這樣的朋友,再見亦是淚,大約在冬季等。國語發音比較靠前,自由度更大,所以歌曲種類更豐富,更大氣,音更高,音色顯得更悅耳。所以 ,總的來說個人抒情歌粵語更好聽,國語歌曲更豐富更大氣更悅耳。
-
9 # 小健145107595
估計是除了罵人的時候都比較柔聲細語。甚至是罵人的時候也可以柔聲細語。不象其他一些語言,正常說話都跟吵架似的跟人爭論什麼的感覺。
-
10 # Fai--Gor
首先你要先了解一個問題,現代音樂簡譜1234567何時傳入中國的?答案是1904年在日留學生李叔同引入到中國。那麼在此之前中國的音樂是如何譜寫的?答案當然是漢字了。古樂有5聲,然而普通話只有4聲,如何能作出5聲?很顯然古樂的創作與普通話沒半毛錢關係!這不矛盾麼?當然不!據歷料記載中國最早的樂譜記錄在春秋戰國時期,古人用金木水火土五行演算法得出“宮商角徵羽”5音,現代音樂簡譜與之對應則是“56123”,這正是現代音樂的5個全音。而普通話只得4聲,是無法演譯出這5個音的!但古漢語的活化石~九聲六調的粵語則完美地表達出來。著名的黃霑先生正是根據大樂必易的道理用這5個音譜寫出經典的《蒼海一聲笑》。普通話只得4聲,同音字太多,唱歌時有很多字是變了調的,即同一個字唱與說是兩回事,有時候光是聽不看詞真不知唱什麼。例如2008京奧會開幕式上劉歡的《我和你》唱出來後成了“窩喝你”。然而粵語歌的創作則非常嚴謹,要求是同一個字唱與說必須講求一致,否則會令人誤解成另一個字,那就尷尬了。所以懂粵語的人聽粵語歌基本不看詞都知道唱什麼,亦感受到歌唱者的情感,從而領略出歌曲的含義。粵語歌曲的創作相對於普通話歌曲的確更困難,但正因為粵語歌曲的唱說一致原則,令粵語歌曲在坊間的傳唱度較易走高,繼而流行,受眾也越來越多,如王赫創作的《大風吹》在高潮部分採用粵語填詞,迅速走紅全網,粵語歌曲在一番良性迴圈之下,火遍大江南北,流行歌顧名思意~流行,何為流行?雅俗共賞則是真諦!
-
11 # 魔力鳥俯緲大地
大張偉說過,愉悅人的旋律,能夠勾起人類共鳴的音樂組合也就幾百種,把這些音符旋律輸入電腦,打亂順序重新編排,很容易就創造出一首新歌,而且會很受歡迎。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如果真的如他所言,那麼粵語、國語、英語抑或其他語言,只要有了共情力的音符串聯,就能作出感人的新音樂作品
-
12 # 懂你
香港的廣東話流行文化帶來的廣東歌。改革開放初期,內地的文化貧瘠,港臺的流行歌曲無疑讓人耳目一新。經歷過八九十年代。00年代起已經日漸式微。覺得粵語歌聽不懂也覺得好聽,說明提問者起碼也是年近半百了。現在的90/00後,你提這樣的話題他們只會覺得好笑
-
13 # 靈敏帆船aa
雖然我本人是廣東人,也講白話,但香港樂壇我實在不敢恭維。臺灣早期很多優秀作品,被改成了粵語版後,原本詩情畫意,優美動聽的歌曲硬生生的改成粵語版無厘頭,使人感到噁心!臺灣樂壇是藝術,香港樂壇是娛樂,真沒錯!
-
14 # 北極光天空
個人認為粵語歌抑揚頓挫的幅度大,特別是慢歌,普通話唱出來沒有什麼起伏,達不到心靈共振。粵語歌直接把車,從城市開成越野,開成拉力賽,就算平地也有起伏,甚至是震撼!
-
15 # 檸檬水的味
我八零後的,小時候聽的歌都覺得挺好聽的,不止是粵語歌,但粵語歌佔了大部分,那時候無論是粵語歌還是香港電影都特別火,也許是內地太落後,還沒那麼大膽子拍或唱這些作品。粵語歌無論是旋律還是歌詞都寫的特別好,雖然聽不懂但能看懂啊,那時候作詞作曲的都很用心。就像磁帶上寫的一樣經典永流傳。
回覆列表
我告訴你。那叫母語羞澀。你不光粵語聽著好聽,最難聽的德語,唱起來你聽著都好聽。
什麼x聲x調。和歌曲好聽沒一點關係。我們平常聽的英語歌,根本就沒聲調,不好聽麼?日語歌也沒聲調好聽麼?其實只要不是母語,都會很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