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染的閒言碎語
-
2 # 嗨彩虹
現在不能,10年後可以。還需要時間把萬物互聯。就能看到威力了。特斯拉相當於蘋果,華為打敗蘋果,需要一定時間!還不能被制裁。
-
3 # 繽紛海浪TK
我支援,剛剛定了一臺M7,之前,比亞迪等好幾個都交了定金,最後還是M7,第一眼喜歡的,其它等解封了去退定金
-
4 # 蘭花島
能的。原因是華為已經投入了十幾億美金和大量的科研人員。也是華為目前虧損最大的業務。但是餘承東以前所有吹的牛都實現了。華為在進入哪個行業之前肯定做過大量的研究。而暫時的虧損也不會影響。華為每年投資的幾千億研發費用,其實有很多也是浪費的。沒有辦法誰也不知道未來那條路是正確的。總是要有試錯成本的。
你要是瞭解過華為的問界,你就會覺得特斯拉不是很好,作為華為鴻蒙生態中汽車領域重要的一環,除了與其他問界車型一樣搭載了鴻蒙車機,能夠與其他華為智慧裝置進行聯動以外,問界 M5 EV 還首次搭載了華為自研 HUAWEI DriveONE 純電驅智慧平臺以及 HUAWEI DATS 動態自適應扭矩系統。
根據釋出會上的描述,HUAWEI DATS 動態自適應扭矩系統除了能提升車輛的操控性、駕乘舒適性,還能夠進一步提升車輛續航。
同時釋出會上餘承東還自豪地表示,這是全球最美的純電 SUV ,遙遙領先同級別競品。
那麼餘承東這次到底是實話實說,還是又一次吹牛?我們在拿到車以後,第一時間進行了詳細測試,下面就一起看看測試結果吧。
續航測試:600 km+ 居然還有續航焦慮?
本次 42Test 的車型版本是問界 M5 EV 標準版,電池為 80 kWh 的磷酸鐵鋰電池,官方 CLTC 綜合工況續航 620 km。
按照 42Test 的標準,續航測試將會分成「高速工況」和「城市工況」兩部分。華為自研 HUAWEI DriveONE 純電驅智慧平臺以及 HUAWEI DATS 動態自適應扭矩系統能否讓 M5 EV 像釋出會說的那樣無續航焦慮?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它的實際表現。
高速續航:低於預期
高速續航的路線為,我們先從位於北翟路的公司地庫滿電出發,沿著外環線開上 G60 滬昆高速,隨後一路往金華方向前進,到達諸暨出口後下高速隨後立即原路返回上海。
測試當天 11 月 9 日的氣溫為 25 ℃,車輛空調使用了夏季標準:22 ℃、2 檔風、開啟 AC,胎壓前後都為 2.7 Bar。由於舒適(標準)駕駛模式不支援調節動能回收力度,所以測試時使用個性化駕駛模式,將加速模式調至標準,能量回收調至高。
問界 M5 EV 支援顯示綜合續航里程,比 CLTC 標準更符合車輛實際續航表現,所以全程的表顯都為綜合續航里程。
車輛充滿電後表顯綜合續航為 510 km,在高速路段行駛了 376.5 km 後,表顯續航還剩餘 22 km。測試當天前半段高速路況比較通暢,平均時速可以達到 105 km/h 以上。後半段返程時車輛較多,部分路段出現了擁堵。整個測試行程用時 3 小時 50 分鐘,平均時速 87 km/h。
M5 EV 的高速工況能耗為 19.3 kWh,表顯續航和實際的掉電數值比例為 1:1.29。根據這個資料推算,80 kWh 的標準版問界 M5 EV 的高速工況理論滿電續航 395 km。
從整個測試中的每 10 km 的掉電速度可以看出,在前半段較為通暢的路況下,車輛每 10 km 掉電在 14 km 左右。而後半段速度較慢的情況下,掉電比例就比較接近 1:1 了。
這個續航表現有些低於我們的預期。由於是單電機版本,在出發前我們猜測實際續航應該會在 420—430 km,結果卻並未跑到 400 km,以至於我們都沒有到達常規的 G60 楓涇服務區進行補能,到嘉興服務區就歇菜了。
城市續航:表現尚可
如果 M5 EV 的高速續航不能讓你們滿意,那麼城市工況下的實際續航表現也許會更符合你們的預期。
按照 42Test 的測試標準,城市工況續航測試包含 2 個部分:途經定西路、世紀大道、徐匯濱江、武康大樓等交通要道的 50 km 地面路段;以及繞著長年充斥著大車,路況複雜的外環高速行駛一圈,共計 100 km。
測試當天 11 月 11 日的氣溫為 19 ℃,車輛空調使用了夏季標準:22 ℃、2 檔風、開啟 AC,胎壓前後都為 2.7 Bar。同樣使用個性化駕駛模式,將加速模式調至標準,能量回收調至高。
城市續航測試環節我們實際行駛了 150 km ,總計用時 6 小時 14 分。由於城區道路測試環節存在大車流以及大量紅綠燈走走停停的工況,整個測試行程的平均時速僅有 27 km/h。
問界 M5 EV 的表顯續航下降了 179 km,在外環路段行駛下的平均能耗在 17 kWh/100 km 左右。但在城區地面道路經常堵停的情況下,平均能耗會達到 19 kWh/100 km,最擁堵的時候會超過 20 kWh/100 km,表顯續航和實際的掉電數值比例為 1:1.19,理論滿電續航 427 km。
這次我們將 100 km 的外環測試放在了前面,從每 10 km 的掉電比例可以看出,由於路況較為通暢,前 100 km 大部分時間可以做到 1:1 的掉電比例。
但後半段 50 km,我們遇到了週五的大車流,花費了將近 3 小時 30 分鐘才開完了 50 km。在堵車的情況下,車輛的掉電比例不亞於在高速上高速行駛。
總結一下,作為一輛單電機的中型 SUV ,問界 M5 EV 標準版在高速工況下的續航有些不盡人意。在時速達到 110—120 km/h,能耗會高達 20 kWh/100 km。
但城市工況下的續航表現還不錯,足以滿足大部分人一週五個工作日的通勤需求,唯獨堵車情況下能耗依然會高達 20 kWh/100 km。
充電測試:充得不慢,但別充滿
由於問界並沒有自己的自營充電站,這次我們依然來到了最大充電功率 120 kW 的小桔充電站進行問界 M5 EV 的充電測試。
雖然是 120 kW 的一樁雙槍,但測試時另一個充電槍並沒有車輛使用,所以不存在分流導致功率下降的情況。
我們從 SOC 5% 開始進行充電,初始充電功率可以達到 100 kW 以上,SOC 10—55% 階段功率始終維持在 93 kW 左右,SOC 接近 60% 時功率會下降到 87 kW,SOC 接近 70% 時功率會下降到 80 kW 以下,前 80% 快充階段充電功率都不錯。
但一旦 SOC 達到 80% ,充電功率會出現斷崖式下跌,直接從接近 80 kW 跌倒 34—35 kW,導致後半段充電時間大幅增加。從 80% 充到 95% 需要 23 分鐘,從 95% 充到 100 % 還需要 19 分鐘,換句話說,從 80% 充滿需要長達 42 分鐘。
總的來說,問界 M5 EV 在充電方面的表現符合 400 V 平臺的正常水平,80% 之前的快充階段都能做到快速補能。但 80% 之後充電速度就不盡人意了,95% 之後更是慢得讓人發慌。
如果沒有跑長途的需求,建議平時充電到 80—90% 即可,不然花費在涓流充電上的時間實在是太長了。
效能和駕駛:最運動的問界
駕駛感受
我們這輛問界 M5 EV 是單電機標準版,先簡單過一下機械引數:
後 200 kW 永磁同步電機,最大功率 200 kW,最大扭矩 360 N·m,百公里加速 7.1 s;
前雙叉臂後多連桿;
HUAWEI DATS 動態自適應扭矩系統。
相比於問界 M7,M5 不僅有著更小的三圍尺寸,前懸架也從 M7 的麥弗遜變為了雙叉臂,讓 M5 開起來明顯比 M7 有樂趣。
M5 EV 的調教風格是偏向於運動 SUV 的,底盤和懸架的齊整性要明顯優於 M7 。不論是低速透過減速帶,還是高速透過道路上的溝溝坎坎,懸架都沒有產生多餘的晃動。
不過轉向手感上,M5 EV 在標準模式下明顯是有些輕的。調到運動模式會重一些,但相對其他運動 SUV 還是有些輕,在激烈駕駛變道時會讓駕駛員有些信心不足。並且轉向手感只能在個性化模式下進行調節,其餘模式下均和駕駛模式繫結。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M5 EV 的動能回收,在標準模式下鬆開加速踏板幾乎感受不到動能回收,與燃油車的滑行基本一致。
但調到最強後,中低速狀態下動能回收強度大大加強,非常接近特斯拉,即使是平時開電動車的司機也未必能很快適應。雖然動能回收力度很強,但完全鬆開車輛最終也不會剎停,最低會減速到 3 km/h 緩慢向前挪動,最後還需要駕駛員踩剎車停止。
另外問界 M5 EV 的動能回收只有兩檔可調,建議可以加一箇中檔位,這樣回收力度既不會太強也不會太弱。
加速和剎車
按照慣例,而我們 42Test 效能測試依然採用的是「單人工況」,測試時問界 M5 EV 標準版的剩餘電量為 95%,測試溫度 27 攝氏度,動力模式為「運動」。在封閉場景中,連續進行了 10 次百公里加速測試和 10 次百公里剎停測試,具體成績如下。
可以看到, M5 EV 的百公里測試成績較為穩定,測試資料基本都在 7.1 s 左右,與官方資料一致,最快一次成績為 7.0 s。
M5 EV 全力加速的時候,初段動力並不會很強,所以車輛並沒有明顯的抬頭。中後段的動力輸出會明顯更強,這也許就是 HUAWEI DATS 動態自適應扭矩系統的控制邏輯。
百公里剎停的成績就有些不穩定了,最短一次僅有 34.38 m,但最長一次卻有 36.43 m,兩次成績相差 2 m 以上。並且最短成績的出現時間是晚於最長成績的,而我們的測試又是在同一路段連續進行的,所以可以排除剎車衰減原因。
我們這輛車採用的是前後 255/50 R19 的倍耐力 P ZERO 輪胎,這款輪胎的乾地抓地效能較為出色。但由於採用的是低風阻封閉輪轂,無法親眼確認剎車卡鉗的配置。
雙層夾膠玻璃 = 好的 NVH?
在噪音實測的環節中,我們關閉所有車窗、空調、音響、座椅按摩等有聲響功能,同時清空車上物品保證不影響測試結果。隨後在封閉道路內按照 60、80、100、120 km/h 的時速行駛,分別對駕駛員耳邊的噪音採集三次樣本取平均值,具體結果如下。
可以看到,畢竟採用了雙層夾膠玻璃,M5 EV 在 100 km/h 以下時噪音表現還是不錯的。
但當時速達到 100 km/h 以上時,噪音明顯增大,120 km/h 時更是接近 70 dB,有些吵了。
如果大家對這個資料沒有概念,我這邊用同樣採用了雙層夾膠玻璃、有框車門的 ES7 噪音資料供大家對比參考一下。可以看到 ES7 在不同車速下均更加安靜一些,尤其是 100 km/h 時優勢明顯。
外觀與內飾:越來越年輕
問界 M5 EV 從正式釋出到現在也已經有兩個多月的時間了,店裡也早已有了展車,相信對這輛車感興趣的人都已經看過實車了吧?
下面我來講講,這輛車外觀和內飾方面,我覺得比較有意思的部分,以及一些大家可能忽略的細節。
外觀:更受女性青睞
問界 M5 EV 的三圍尺寸以及軸距如圖所示,與同為中型 SUV 的 Model Y 比較接近。
從車頭正前方看過去,與 M5 增程版的區別只是去掉了中間碩大的中網,改為了一體式封閉前臉。
車燈部分遠看與增程版並無區別,但細看會發現,EV 版的大燈改用了兩個燈泡的設計,側面還印著「AITO」字母。
進氣口在車牌下方,縮小到了正常的純電車型尺寸。前向環視攝像頭被放置在了牌照上方。
左右兩側的導流口並不是裝飾,而是真正能降低風阻的貫穿式導流口。
輔助駕駛依然和其他問界車型一樣,採用了來自博世的單目攝像頭+前毫米波雷達方案。
M5 EV 是有前備箱的,並且尺寸還不小,去一趟超市買的大部分東西都可以放進去。但由於是偏正方形的,所以 20 寸的登機箱是無法放進去的。另外,前備箱沒有物理開關,只能在中控車機中開啟。
玻璃水新增口在前艙左側,需要拆開蓋板才能新增。
從側面可以看到,M5 EV 的車頭部分是比較長的,幾乎佔據了 1/3 的車長。頂部還未到 B 柱就開始向下收,但角度並不大,保證了後排乘客的頭部空間。
NFC 感應模組被放置在了主駕左側的後視鏡上,側向環視攝像頭放置在了後視鏡下方。
輪轂雖然也是低風阻輪轂,但形狀與增程版不同,為五輻花瓣形狀。官方推薦胎壓為 2.8 bar 。
門把手採用了隱藏式彈出門把手的
主副駕各有一個支援調節亮度和色溫的化妝鏡,足以滿足不同使用者在車上化妝的需求。
天窗採用了一整塊玻璃,根據透明度來看,夏天還是會比較熱,最好自己裝上遮陽簾。
扶手箱的尺寸一般,深度並不足以放下一瓶 500 ml 的礦泉水,另一個 120 W 的車載快充口也在其中。
中央區域下方並不是完全鏤空的,而是左右各鏤空了一小部分,僅能放置一些小物品。主駕側有一個用於資料傳輸的 USB A 口,一個最高支援 66 W 快充的 USB C 口,副駕側有一個最高支援 66 W 快充的 USB A 口。
中控臺中央放置了一個高音喇叭,仔細看可以看到類似花瓣的紋路。不得不說,M5 EV 上這套華為 SOUND 音響系統雖然低音方面不是很足,但聽人聲的時候聲音非常清澈。
主駕一側的 A 柱上放置了 DMS 檢測攝像頭,支援人臉識別快速載入對應車輛設定。
輔助駕駛:能用,但不好用
釋出會上,餘承東對問界 M5 EV 的輔助駕駛僅僅用了一句「全系標配 L2 級別輔助駕駛」帶過,原因是問界 M5 EV 與其他問界車型一樣,搭載的依然是來自博世的單目攝像頭 + 前毫米波雷達的方案。
所以開上路以後,我對這輛車的輔助駕駛表現並沒有抱什麼期望,但其實際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
寫到這裡,是時候給問界 M5 EV 下一個結論了。它延續了問界系列的在智慧座艙上的一貫優勢,鴻蒙生態無疑讓它最受華為使用者的青睞。
HUAWEI DriveONE 純電驅智慧平臺和 HUAWEI DATS 動態自適應扭矩系統,從實測資料上看並沒有對續航表現帶來什麼明顯幫助,讓人不免擔心雙電機版本的續航情況。
機械素質一直不是問界系列的強項,但在 M5 EV 上做到了目前最好的水平,偏運動的調教風格使得底盤和懸架都比較齊整,但在轉向手感上差了一口氣,讓人覺得這輛車又沒那麼運動。
外觀好不好看我自己說了不算,但整體在我們車庫的評價還是非常不錯的,暖星雲這個顏色應該會吸引不少女性使用者。但內飾方面,棕色的配色略顯老氣,年輕使用者應該會更喜歡其他顏色的內飾。
輔助駕駛方面,還是期待一下明年據傳搭載華為全套輔助駕駛方案的問界 M9 吧。
問界 M5 EV 無疑在智慧座艙方面是目前第一梯隊的車型,但它是一款全方面「遙遙領先」的車型嗎?和特斯拉比較如何呢?你們說呢?
感謝閱讀,再次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