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ColinWodell
-
2 # 多彩北京123
我偏向於認為:資料中臺是一種機制。
在傳統IT架構中,不同部門,不同業務系統和不同的資料中心會產生大量資料。這些資料如果煙囪一樣是垂直劃分的,彼此之間無法連線,我們也把這種資料叫做資料孤島。
分散在各個孤島上的資料彼此獨立,無法很好的支撐企業的經營決策,也無法很好地應對快速變化的前端業務。
因此,我們需要一套機制,利用這一套機制整合這些分散在各個孤島上的資料,為企業經營決策、精細化運營提供支撐,這套機制就是資料中臺。
資料中臺的4個核心能力應該是:資料匯聚整合、資料提純加工、資料資產化,資料服務化。
什麼是中臺?
按照資料諮詢公司Thoughtworks首席諮詢師王健給出的10個字定義,中臺就是:“企業級的能力複用平臺”。
“企業級”:劃定了中臺的範圍,區分開了單系統的服務化與微服務口。
“能力”:指定了中臺的主要承載物件,能力的抽象解釋了各種各樣中臺的存在。
“複用”:定義了中臺的核心價值,過去的平臺化對於易複用性並沒有給予足夠關注。
中臺的興起,使得人們的目光更多的從平臺內部,轉換到平臺對於前臺業務的支撐上。
“平臺”:說明了中臺的主要形式,區別於應用系統拼湊的方式,透過對於更細粒度能力的識別與平臺化沉澱,實現企業能力的柔性複用,對於前臺業務更好的支撐。
我們用白話來理解,什麼是資料中臺更容易!
中臺就是公共服務平臺,資料中臺就是將資料加工以後封裝成一個公共的資料產品或服務。
hbn">家裡廚房有油/鹽/醬油/醋/料酒/生抽…很多種調料(資料),你(業務部門)特別喜歡吃糖醋排骨/糖醋魚/糖醋里脊
…(各種業務應用),你老媽 (IT部門)覺得每天都按照比例調製糖醋汁很麻煩很浪費時間還每次都有偏差(每次資料有誤差)
於是你老媽決定按照“1料酒;2醬油;3白糖;4醋;5水”的比例(資料演算法) 調製好一大桶糖醋汁(資料產品),以後每天倒一點糖醋汁就可以很快做出一盤糖醋食物(業務應用)。
這個調製糖醋汁的過程就相當於構建了一個數據中臺,糖醋汁就是資料產品。資料產品往往不是直接提供給使用者使用的,而是提供給業務應用使用的(類似於糖醋汁,不是用來直接喝的,而是用來做糖醋食物的)。
另外,為了調製更快更準確,可能還需要買一些密封大桶/漏斗/量杯 (ETL/BI等資料工具)
當然,如果你家十天半個月才做一次糖醋XX(低頻),那就沒有必要調製一大桶糖醋汁放那兒(不需要構建這個資料產品)。類似這個邏輯,如果你家每天都做八寶粥,則可以把八種糧食(資料)混合好放一個大桶裡做成八寶粥混料 (資料產品)。
如果你老媽的糖醋xx做的特別好開了個餐館,每天做給幾百個人吃(需求量變大),就需要調製更多糖醋汁買個冰箱存起來(資料倉庫),這也解決了隨用隨跳(實時取數)的效率瓶頸。
所以,在做資料中臺之前,先自問一下:
•有沒有糖醋汁、八寶粥混料的需求?(有沒有資料產品的需求?)
•有多少人吃?(使用這個資料產品的需求量大不大?)
•多久吃一次?(需要這個資料產品的頻率高不高?)
如果以上都合理,就可以開始規劃資料中臺了。
資料中臺的核心理念在於“資料取之於業務,用之於業務”,即它相比於資料平臺注重的是對業務的積累和沉澱,構建了從資料生產到消費,消費後產生的資料再回流到生產流程的閉環過程。
業務積累和沉澱的過程體現在資料中臺對外提供的資料服務,資料中臺作為整個企業組織所有業務的資料消費需求的提供方,透過業務對資料服務的不斷滋養,會形成一系列穩健的資料服務,這樣當出現新的市場機會需要構建新的前臺應用時,資料中臺可以無差別的進行資料服務供給,從而保證了企業組織的創新火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