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菲林映畫紀念館
-
2 # 搖滾熊貓
《V字仇殺隊》
CCTV電影頻道曾經播放過這部電影。這是一部真正的現代寓言,非常耐人尋味,也是一部反英雄,反型別的電影。
這部電影最重要的概念是神秘復仇者V的言論:我可以是任何人,任何人也可以是我。是的,電影從頭到尾未曾拍攝面具之下的演員到底有著怎樣的臉龐。
電影甚至暗示V有可能是黑人,同性戀或者女性(也可能是女黑人同性戀,很符合美國現在的zzzq)。就是這樣一個年齡,性別,國籍,人種,身份,性取向都成迷的反面英雄貫穿了劇情。
有的人說:V for We(他認為V代表了他們)。
這是個怎樣的神秘復仇者呢?他以極為殘忍的手段反抗不公,他是樸素道德觀的踐行者,他用經典寓言般的殺人手法來製造惡人的惡報。
電影的設定是假設納粹軸心國在二戰中戰勝了同盟國,在納粹主義下,不法商人利用壟斷醫療,藥品和必需品來獲取暴利,大發國難財。這些人不惜監守自盜,荼毒民眾的健康。
他們還繼續著像731部隊那樣的秘密人體實驗,用抓到的反抗者做活體細菌實驗。他們實行宵禁,會把沒能及時回家的女人不由分說一律抓走,甚至侵犯這些被抓去的人。
讓觀眾印象深刻的是,V踐行了類似恐怖主義,“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樸素道德,他是怎麼對付那些沒有底線的惡人的?
面對製造災難,壟斷財富,大發國難財的惡人,他把藥物強塞到惡人口中,令其窒息。面對拿活人做細菌實驗的惡人,他用注射方式殺死對方。面對納粹首領大boss Fingerman(翻譯過來是芬格蔓,其實是“手指人”的意思),他選擇用雙手扼其脖頸,扼殺對方。
有人認為他是以暴制暴、動用私刑,甚至稱他為恐怖主義者也不為過,也有人認為他是替天行道,是反抗者。人們懼怕他,但最恐懼的人,是那些壞事做絕的惡人們。故事的最後,是忍無可忍的普通人都像陳勝吳廣起義一樣紛紛奮起反抗納粹。
這個故事核心讓我想起唐朝諫臣魏徵常對唐太宗說的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引用自《荀子哀公》裡荀子引用孔子的話:水則載舟,亦能覆舟。)還有毛爺爺說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3 # 錦繡河山208
筆者已年過過稀,兒時最喜歡的一部電影是《戰上海》解放大上海時守衛上海的敵軍,利用市區高樓大廈與解放軍展開了拉鋸戰,
黨中央與總前委下令:(市區不準用重火炮,重武器)這是考慮到能將大上海完整無損的交結人民的重大決策,蘇州河邊上解放軍傷亡很多。用總前委鄧小平與粟裕的話來說:(解放上海是在瓷器店裡捉老鼠),
由可見戰上海有多艱又難,後解放軍在上海地下黨的配合下夜渡蘇州河,攻入蘇州河的郵電大樓,迫勢敵人舉白旗投降,戰上海勝利後,華東野戰軍進入上海,睡在上海的大馬路上,給上海的市民留下了深刻的良好印響。
-
4 # 小侯工作室
我覺得是國慶三部曲的第一部2019年國慶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國》,除了這部劇的宣傳到位,更多的是內容精彩。建國70年,從平凡的崗位上體現出了每個人的不平凡,以普通人的付出展現了偉大時代的變革。
這部劇2019年國慶,我去電影院看了,之後網路平臺,電視臺共看了不下5遍。現在硬盤裡都存著高畫質版。可以說這部片對我的感觸真的很深。
-
5 # 真誠小儒
文革後期看了一部電影叫《我們村裡的年輕人》,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這部拍攝於60年代初的電影,這部電影展現了年輕人的青春活力,打破了當時樣板戲和少數幾部電影一統天下的局面。
-
6 # 坤辰
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英雄兒女》,每每看到王成獨自守在陣地上,一邊奮勇殺敵,一邊用步話機高喊:“為了勝利,向我開炮”時,就會熱淚盈眶,就有想上前線殺敵的衝動!
回覆列表
很多人看完此片,都有一個疑問:為什麼1900不肯下船。如果你問錯了問題,又怎麼能得到正確的答案呢?要想搞明白1900為什麼死守那破船,必須先問:那是一艘怎樣的船?那是一艘橫穿大西洋的遊輪,無數歐洲舊世界的人透過這艘船,擺渡到了新世界——美國。這艘船上坐過許多許多的人,有錢人、窮人、義大利人、法華人,大部分都是失意的可憐人,他們帶著失望和心碎離開Continental,在航船靠岸的時候,帶著希望大叫:美國!這艘船上坐過許多名人,電影裡有一組對鋼琴師房間的特寫鏡頭,其中有些鏡頭掃過牆上掛著的照片,照片中能看到愛因斯坦和他合奏過,許多歐洲的文化名人也和他在同一張照片中。這些偉大的歐洲名人,帶著曾經輝煌的歐洲文明坐在這艘船上,頭也不回地離開了歐洲大陸,奔赴美國。
你留意到嗎?鋼琴師非常反感爵士樂,20世紀是所謂的爵士時代,而爵士正是美華人發明的獨特音樂,是新世界文化的代表。還記得專門登船挑戰海上鋼琴師的那個黑人嗎?這傢伙是那麼裝逼,小門牙還是分開的。但是這傢伙在歷史上是真有其人,但真人是個白人,電影為什麼改成黑人?因為,黑人文化是美國特有的文化,歐洲是純粹的白人文明,但美國文明則混入了黑人的血統。所以,導演將這個人物處理得那麼不堪,是可以理解的,這個穿一身白衣服的黑人,就是美國文明的象徵。而且,在電影開頭,導演就吐槽了爵士樂:如果你自己 都不知道自己在演奏什麼,那就是爵士。但海上鋼琴師手上的每一曲,都是為了某一個人,某一種情緒而彈。
所以,這是一艘不同尋常的船,它像一面鏡子,洞照著Continental文明的垂垂老矣,也洞照著美國新大陸的冉冉升起。
導演是義大利人,作為一個二十世紀末的歐洲人,回望百年前,也只能有這種濃濃的鄉愁吧。Continental的輝煌是一個再也回不去的夢想,那個永不下船的鋼琴師正是這鄉愁的最好詮釋,他執拗的留在船上,儘管他知道,新大陸有那麼多的道路,通向那麼多的方向,每個方向都有一個新的希望,孕育著新的未來,可是,他偏不喜歡。這是一個歐洲遺老遺少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