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劍的劍客

    以有道伐無道;天下,乃人人之天下 ,非一人一姓之天下 ,有德者居之 無德者失之 。這是古代戰爭最常用的藉口 。

    在古代發動戰爭 ,最重要的就是要師出有名 ,要讓自己站在道義的最高點上 ,只有這樣才可以籠絡民心 ,壯大自己 。所以在很多戰爭發生之前 ,挑起戰爭的一方都要發一篇檄文 ,列舉對方的各種罪狀 和 失道之處,講明自己發起戰爭是多麼的順天應時 ,順應民心 。而“無道”則成了對方最重要的罪行之一 。因此 歷朝歷代最後一位皇帝 往往都成了無道昏庸之君 ,將之推翻的新王朝開國皇帝則成了有道君王。

    自從陳勝吳廣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之後 ,老百姓便不再堅信“ 君權神授”這一思想 ,哪怕是對方貴為天子 ,一旦“失道”了 也應該被“有道”之人取代 。

    所以“有道伐無道”, 便成為了發動戰爭的最好藉口 。

  • 2 # 納蘭伈伈

    看發起戰爭的人是誰了?國家與國家,傷害本國利益、侵佔疆土。階級之間,清君側,為民請命,復興先國。

    傷害本國利益、侵佔疆土

    國家與國家之間,大多是為了利益爭奪,好聽點的就是對方招惹是非,侵害本國利益,為了人民安居樂業。

    這個因素最出名的應該就是: 圍魏救趙

    起因是:公元前354年,趙國進攻衛國,使衛國成為它的附屬。但是這個衛國之前是入朝魏國的,現在開始親附趙國了,魏惠王生氣了,於是決定派龐涓討伐趙國。龐涓也是不辱使命,不到一年時間就攻打到了趙國的國都邯鄲,趙王嚇到了,開始向齊國求援。齊王為了不讓魏國實力壯大,答應幫忙後派大將孫臏出馬,孫臏和魏國大將龐涓有宿怨,想了一招:趁魏國國都兵力空虛,引兵直攻魏國。魏軍回救,齊軍趁其疲憊,於途中打敗魏軍,遂解趙圍。

    階級之間的對抗發起的戰爭,多是向上管理。陳勝吳廣起義、太平天國等。

    陳勝吳廣起義(大澤鄉起義

    前209年陳勝與吳廣發動的反秦起事,亦是秦末民變的一部分。秦二世元年七月,陳勝、吳廣與戍卒九百人前往漁陽途中,在大澤鄉被大雨延誤行程,按秦法誤期當斬,陳、吳無計可施,只好率戍卒起兵反秦,各地紛紛響應。陳勝與吳廣有矛盾,以部將田臧謀殺吳廣。陳勝派大將周章率起義軍主力進攻關中,因孤軍深入,遇秦將章邯反撲,周章陣亡,不久陳勝敗退,遭車伕莊賈刺殺而死。

    雖然此次起義算是曇花一現,但很大程度上喚醒了底層人民心中的反抗暴君統治的火苗。比如范增,一個七十歲的老人,開始立志,希望在有生之年把自己的智慧貢獻給反秦事業。

    七國之亂(靖社稷,清君側)

    漢景帝即位後,御史大夫晁錯提議削弱諸侯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晁錯發展了"重農抑商"政策,主張納粟受爵,增加農業生產,振興經濟;政治上,進言削藩,剝奪諸侯王的政治特權以鞏固中央集權,損害了諸侯利益,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國諸侯以"請誅晁錯,以清君側"為名,舉兵反叛。景帝聽從袁盎之計,將晁錯腰斬於東市。

    除此之外,還有安史之亂打的旗號是:“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還有什麼共富貴、替天行道之類的,發動戰爭的人總要將自己放在一個道德制高點上,師出有名,這樣才會引一些謀略之士來投奔,得到天下之人的鼎力相助。

  • 3 # 鄭說豫見

    兵者國之大事,發動戰爭總要有合適的理由,所謂師出有名。交戰之前,傳檄四方,說清楚打仗的目的和意義,好的檄文能使朋友更多,敵人更少,是戰事成功的前提,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一、尊王攘夷

    齊桓公高舉尊王攘夷的口號,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公認的春秋霸主。這樣的口號,天子高興,諸侯得利,百姓免遭外族欺凌,對內對外都佔據了道義的最高點,最被認可。

    相似的口號例如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扶清滅洋,都是在內部樹立一個權威,同時激發全民族的力量來對抗外部敵人。

    二、大楚興,陳勝王

    大楚興、陳勝王,是陳勝吳廣起義時搞的把戲 ,是帶有迷信色彩的口號,藉助神秘的力量增強人們的信心。

    類似的口號包括東漢末年的黃巾軍的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明末紅巾軍的彌勒降世、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漢朝的代漢者當塗高也,隋朝末年的楊花謝李花開,宋朝流傳點檢作天子。這種口號往往與宗教相關,讓人感覺上天站在自己這邊,在敬天畏命的古代很有效果,無形中增加了戰事的成功率。

    三、清君側

    有些人明明是造反,偏偏打著清君側的名義,目的就是打消跟隨者的顧慮,畢竟造反是要殺頭的。清君側,往往還要打著奉天子密詔或太后密詔,誅殺禍亂朝廷的奸臣。漢朝七國之亂打的是清君側誅晁錯的名義,劉備打曹操,聲稱奉了衣帶詔,連安祿山造反時也只是說要討伐楊國忠,明朝燕王朱棣起兵也是以清君側靖難的名義。

    但是清君側成功了的話,清了奸臣,君主也避免不了被殺的命運,但勝利者是不受譴責的。

    四、奉辭伐罪

    奉辭伐罪,是奉天子明詔討伐有罪之人,代天巡狩,奉天子討伐不臣,這在相信君權神授的古代,是最正大光明最被認可的口號。曹操討伐孫權劉備,說是奉辭伐罪,而孫權劉備則說曹操託名漢相實為漢賊。

    宋江在梁山,則高樹替天行道大旗。敢於反抗之人,似乎只能否定對方的正統性,才能說服自己。古代的多次皇位爭奪戰,都是一方要戡亂,一方要糾偏,都覺得自己正義,打的不亦樂乎。

    五、均田免賦

    均田免賦,是以打破貧富差距,創造公平社會為目標,這對長期處於社會底層的窮人來說,是改變命運的機會。在古代,田地是最主要的財富,往往集中在富人手中,階級固化,貧富差距大,窮人生存艱難還要承擔繁重的賦稅,均田免賦的號召力無疑非常大。

    類似的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太平天國,打土豪分田地,都是在社會出現嚴重危機,底層人無法生存的情況下喊出來的最原始的口號,體現了人們追求公平社會的要求,也是社會發展的內在動力。

    六、共富貴

    這是赤裸裸的利益引誘,說高尚點是千里覓封侯,收取關山五十州,出將入相,說低俗點是打進某某城,十日不封刀,宅子銀子女子任選。利誘有時候很有效,畢竟大多數人也就這些追求。

    李自成打進北京,要做好皇帝,不願索餉太急,被大將劉宗敏回懟,大家共同做賊,你當你的好皇帝,我們只管追銀子。高官厚祿才是激勵人們玩命上陣拼殺的原始動力!

  • 4 # 雲霧還是大山

    國與國之間的戰爭藉口一是為拯救他國子民,讓他國子民脫離其統治階級的殘暴統治。二是為維護本國百姓的利益,為了不讓本國百姓不受欺壓。

    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之間的戰爭藉口一是推翻統治階級的暴政,為被統治階級創造更好的生活。二是統治階級為了維護社會秩序,維護百姓長治久安的生活環境。

    統治階級之間的內部戰爭藉口一是清君側,維護國家主權不被踐踏,君主的威望不被質疑。二是順應天意,爭當天選之子,確立自己的統治地位。

  • 5 # 石海釣沉

    與君田獵,共逐鹿於中原,可乎?(實力地位相近者)

    大楚興,陳勝王(適合白手起家)

    患天下不均,今為爾等均之(同上,畫餅)

    帝王將相,寧有種乎(同上)

    奉天討暴,奉天除逆,奉天討不臣(大貓手裡攥著呢)

    靖社稷,清君側(下克上,臣弒君)

    迎闖王,盼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最簡單的生物本能驅動)

    攻進XX府,Y日不封刀。(同上)

  • 6 # 平沙雁影

    討逆伐暴;

    替天行道;

    清君側;

    勤王安民;

    復興先國,如“反清復明‘復興漢室’”"驅逐韃靼,恢復中華"

    大致也就這些!不靠譜的多!

  • 7 # 娛評人大魚

    古代發動戰爭哪種藉口最被認可?

    這個要分情況和年代,在春秋時代,一般藉口是維護周禮。這個藉口,幾乎是整個周朝期間,所有諸侯國家及團體發動戰爭的共同藉口。周禮是什麼,就是周朝人的尊卑秩序。周天子是必須高高在上,不容侵犯的。各個諸侯國,都必須尊奉周天子,聽從周天子的號令,按時參加周天子組織的集會、帶兵打仗等各種活動。而且還必須準時給周天子提供貢品。

    周朝以後大部分藉口是“替天行道”,最著名的就是“蒼天已死,黃天當立”,因為古人受“天命”思想的影響很大,他們認為,人間的一切,都是上天註定的,上天早已安排好了,如果有人違反了上天的安排,上天就會安排另外一個人來糾正。

  • 8 # 北疆同心聊歷史

    那自然是“以有道伐無道”啦!舉義兵討伐暴君,解萬民倒懸之苦,往往是古人發動戰爭的最好的藉口。

    比如:約公元前1630年,商部落的首領——湯,發動推翻夏朝暴君桀的時候,就是以此為藉口的。

    夏朝末年,夏桀殘暴無道,奢靡無度,寵幸褒姒,排斥良臣,拒諫飾非,又殺害了諫臣關龍逄,導引其他部落與之離心離德。

    而當百姓怨聲載道的時候,桀還狂妄自大的揚言說“太陽亡我才亡”,而他的百姓卻憤怒地說“你這個太陽什麼時候才滅亡啊?我們願意和你同歸於盡”。

    就在夏朝危機四伏的時候,商部落的首領——湯,趁機發動了反對夏桀的戰爭。最終,成湯在“鳴條山之戰”打敗了夏桀的軍隊,放桀於“南巢”,建立了商朝,這就是所謂的“成湯革命”。

    再比如,周武王攻打商朝“天子”紂王的時候,也是用“以有道伐無道”為藉口的。

    商朝末年,商紂王也和夏桀一樣喜歡奢靡追求享受起來。紂王寵信妲己,排厭良臣,為了攻打東夷更是窮兵黷武。

    紂王的“無道”引發的後果相當嚴重。

    統治階級內部矛盾重重,進而引發了其他部落的覬覦之心。

    紂王呢?非但不知改悔,反而囚禁了箕子、殺害了比干,以非常強硬的態度拒絕大臣的勸諫。

    於是乎,內外離心,萬民嗟怨,群臣解體,紂王也落了個無道昏君的惡名,主動給周部落提供了利用“以有道伐無道”推倒商朝的理由。

    最後,周武王趁著商朝主力大軍遠伐東夷,商朝都城朝歌空虛的機會,聯合了“八百個諸侯”,在“牧野之戰”中打垮了紂王的“七十萬”大軍。

    演出了一幕“周市長”率領“八百個鄉長”,推倒了“紂王省長”的歷史話劇!

    最後他們成功地殺死了紂王,並在約公元前1046年建立了周王朝。

    因為在桀和紂的統治下,天下人感受不到“溫暖”,反倒是苦不堪言!你想啊,天下人能支援這樣的主子嗎?

    天下人還能不盼望“明主出世”,“拯救斯民”於水火之中嗎?

    後世之君多以此為鏡鑑。

    他們常常以夏桀和商紂敗亡為教訓,力爭成為“有道主君”,以保江山永固,家國萬年。

    唐太宗李世民就曾經說過: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君主)有道則人推而為君,(君主)無道則人棄而不用。

    在那個君權獨大的時代,唐太宗的觀點非常符合實際。在那個時代,皇帝是國家唯一的最高統治者,他的一言一行都會被臣民視為榜樣。

    在這種情況下,君主“有道”則國泰民安,君主“無道”則會天下大亂。天下亂了,有人就會找出“以有道伐無道”的理由,挑起反對朝廷的戰爭啦!

  • 9 # 勿幕筆記

    弔民伐罪。

    之所以發動戰爭都需要找個理由,那是因為一個好的理由可以幫自己拉到巨大的支援。

    而古代發動的所有戰爭中,最有利的理由就是“弔民伐罪”。“弔民伐罪”的意思是討伐有罪的統治者,來拯救受苦受難的人民。在發動戰爭時你只要喊出這個口號,那你就天然的站在道德制高點,你就會最大程度的得到百姓的支援。有了百姓的支援,那無論是兵源還是錢糧都會得到有效的解決。而有了兵源和錢糧之後,你自然也就會吸引那些大義凜然的文人謀士來效忠。

    “弔民伐罪”這個口號你喊得越響,這個人設你立得越穩。那你得到的支援也就越多,你的實力也就越強,你離成功也就越近。

  • 10 # 夏雨風

    古代史上,周武王在姜子牙的輔佐下,釋出了史上第一個"討伐商紂王"的戰鬥檄文,列舉商紂王種種逆天之行,帶領天下諸侯國向商朝國都進攻。

    商紂王組織了大量奴隸和罪犯進行了反擊,可在周武王的戰鬥檄文鼓動下,商奴隸和罪犯不戰自潰,兵敗如山倒,逼迫商紂王自焚而國亡。

    漢武帝劉徹,在國富民強中,釋出"伐匈令",廢除上貢和親匈奴的不平等條約,向匈奴正式宣戰。衛青和霍去病帶兵五伐匈奴,一直打到匈奴老巢為止。從此改變了被動挨打、和親上貢以求和的局面。

    東漢末年,黃巾軍遍地開花。劉備的老師盧植等釋出"勤王令"。劉關張三人見令在桃園結盟,組建了"勤王軍",開始了軍旅生涯。

    三國諸葛亮為了匡扶漢室、討伐曹魏,上了"出師表",得到了劉禪支援,帶兵出川進行了六伐中原。

    其餘有朱元璋釋出"驅逐韃靼,恢復中華"令,派大軍向北元發起總進攻。

    近代以黃埔學生軍為主的國民革命軍釋出了"北伐令",向三大舊軍閥發起了總攻擊。

    解放戰爭,朱總司令釋出"向全國進軍令",全面吹響了全國解放的號角,渡江戰役百萬雄師過大江,勝利佔領了舊都南京。

    師出有名,才能一戰定天下!

  • 11 # 南門江

    如果是大臣造反:

    一般是清君側。不直接說要搞掉皇帝。

    比如

    西漢景帝六王之亂打的旗號是:清君側,誅晁錯。

    安史之亂是:“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

    大明靖難之役:“尊祖訓、清君側,誅奸臣齊泰、黃子澄,為國靖難”。

    清君側被野心家使用得最頻繁,肯定是最被認可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用濃眉+首輪籤交易杜蘭特,那麼湖人和籃網誰是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