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森林鹿

    簡單概括,這個詞在白話裡可能最早的以“助威”義的出現形式,是元曲裡“火上澆油”這個詞義,到明清又變成“加油添醋”,到民國,獨立出來的“加油”已經凝固成詞,舉例為民國成書的《武宗逸史》(作者署名“齊秦野人”)已有這個用法:

    “皇上正玩得高興,旁邊還有一隊擊鼓的小太監,不停地為他擊鼓加油。”

    所以這個詞,跟機動車新增燃油應該沒太大關係(民國時候機動車普及度不高),可能跟點燈、供佛、燒菜關係更大些。說回來,至少在元朝以前,古代華人助威鼓勁,應該是不會喊“加油”的。那麼喊什麼呢?

    以目前有限的資料來看,很可能喊的是一個“好”字。

    現代我們聽到“加油”聲最多的場合,是大型的體育比賽當中。古代的大型群體性體育活動,場面壯觀讓觀眾熱血沸騰、控制不住要喊幾嗓子的,最典型的應該是唐朝的“馬球”。

    打馬球的時候,場下觀眾喊什麼,在唐詩裡能找到一些蹤跡。比如楊巨源《觀打球》詩裡說:“入門百拜瞻雄勢,動地三軍唱好聲”,“唱”這裡就是“大喊"的意思。王建《宮詞》也說:“對御難爭第一籌,殿前不打背身球。內人唱好龜茲急,天子鞘回過玉樓。”“龜茲”這裡是指樂曲,以鑼鼓等擊打樂為主的,那麼場外觀眾(樂隊)是一邊喊“好”一邊敲鑼打鼓助威的。

    這個叫“好”的傳統,個人以為到晚清戲曲大發展時,仍然保留著。熟悉京劇的人應該都知道,就不多說了。

  • 2 # 金玉環行

    o(*≧▽≦)ツ┏━┓,我得先笑一陣,看到過許多古代電影電視劇好象沒聽到過裡面喊加油助威的。加油一詞是現代人的叫法。古代人喊加油助威無非就是擂鼓。兩兵一交戰就擂一陣子鼓。激烈的很了鼓點緊密,就“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要麼就是“咚咚,咚咚,咚咚"或者是“咚咚咚,咚咚咯"有輕有重,輕重緩急。可能是因攜帶不方便,戰爭年代吹的是號子,號角一響,勝利在望。現在又有了啦啦隊喊“加油"

    還有就是拉縴,打夯的,最喜歡打夯歌,打夯歌很有意思,“來個123喲,咳喲"‘大夥加把勁喲,咳喲"‘有專一人喊前半句,其餘人接應‘咳喲"後半句。唉!隨著社會的展。打夯歌也將納入歷史遺產,沒人用嘍!

  • 3 # 到底註冊個啥名字

    看到這問題,我還真是查了下,發現古代似乎沒有特定的“加油”專用詞。

    文字性的也就是“與君勉之”類,活動場面的激勵詞語沒查到。

    寫這個回覆的時候,我使勁回憶電影電視裡的搏鬥場面,思維裡除“殺啊”以及“啊啊”吶喊,實在想不出別的詞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近幾年理財又有多少正收益的朋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