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文科生不需要有自我限制,在高中以前學習的文科知識只是基礎教育,而且進入大學關鍵需要學習的是快速學習的能力,和你選擇什麼專業真的關係不大,現在大學畢業後跨專業就業的人比比皆是。
現在大學生畢業應該能夠勝任任何行業的工作,整個教育理念也應該隨之改變。不應該再去強調一個學生在化學院就必須學多少化學知識,而是應該樹立起一個對學科的認知,以及對這個學科到底是怎樣的發展思路有個大體的瞭解,瞭解學科裡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發展規律。學生們都很聰明,要教給他們的不是課上某個問題,在具體工作中遇到具體問題,他必須有一個解決方案,大學應該教授給他解決方案是如何設計的,這是細枝末節的知識點無法解決的關鍵。
《快公司》雜誌網站的一篇文章,分析了高校教育和職場對接的現狀並認為,未來10年到15年,大學教育將出現以下四種變革趨勢。
調查顯示,很多僱主都抱怨求職者缺乏人際交往和溝通技巧。“他們能夠透過微積分考試,卻無法在崗位上找出並解決問題、溝通談判或主持會議。”對於未來的大學生而言,這些透過實戰經驗獲得的軟技能將成為衡量學習能力的準繩,而不是修了多少個學分和學時。
目前,很多高校也已經開始迴應這一教育需求,開設了專門傳授實際就業技能的課程。學生的進步方式不再是完成課程,而是必須證明自己掌握了特定技能或“能力”。這類學校的學費也可能由企業出,來換取一名在某項緊俏技能上訓練有素的員工。
喬治城大學副教務長蘭德爾•貝斯說,“非高校的各類教育途徑劇增,它們在學習生態系統中的存在,將迫使並推動高校重新自我定位,把在其他場合無法進行的學習模式作為核心。
專家們預測,未來的教育模式會是混合搭配式的教育,校園體驗搭配線上體驗。比如,學生可以選擇大規模開放式線上課程或訓練營,用一年時間,快速地完成低階的入門課程。然後再到校園裡,接受網上無法獲取的實操體驗式教育。
本•尼爾森是成立於2011年的美國線上教育平臺密涅瓦計劃(Minerva Project)的創始人兼CEO,他認為,“當大學的角色從傳授資訊過渡到啟發心智時,專業的性質也會隨之改變。我們早已知道,僱主們並不看重專業。” 近期一項針對318家企業開展的調查中,93%的老闆更看重“批判性思維、人際溝通及解決問題的技巧”,而不是大學生的專業。僱主們需要能夠肩挑多項重任的人才,這樣的人才必須掌握靈活應對的能力和大量實用技能。
文章分析,教育將變得更進一步跨學科化。比如,以往拿到的是生物學學位,以後的新興領域將把生物學與全球衛生、或神經學與創業學結合起來。“專業的概念將逐漸消失轉化為整體學科組合,包含一批微文憑,分別對應一系列技能。”
如今資訊無處不在,學校必須提供一種特殊的學習體驗了。很多人會問,在流動式學習的新世界裡,教師將扮演什麼角色?文章認為,一些變革已經在顛覆人們對高等教育慣有的思維模式,學生不一定再需要一位教師站在講臺上,面對幾百名學生授課。
未來的教育模式會偏向以課題為重。以課題為基礎的大學學習環境會更接近於幼兒園課堂,而不是學術講堂。學生們會分成幾個小組,老師負責引導,這種教學模式“更注重教師的輔導技巧,或是擔任領頭的同輩輔導員,在課題現場貢獻專業技能,好比醫生為醫務人員提供醫學知識。”
看清楚未來教育的趨勢是關鍵,畢竟等你大學畢業也就是四五年之後的事情了,如今社會發展速度這麼快四五年之後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
所以說文科生學理科完全沒有關係,不要有心裡上的障礙就好,況且說不定這樣的跨學科思想還能在理科學習中獲得意想不到的幫助
建議文科生不需要有自我限制,在高中以前學習的文科知識只是基礎教育,而且進入大學關鍵需要學習的是快速學習的能力,和你選擇什麼專業真的關係不大,現在大學畢業後跨專業就業的人比比皆是。
現在大學生畢業應該能夠勝任任何行業的工作,整個教育理念也應該隨之改變。不應該再去強調一個學生在化學院就必須學多少化學知識,而是應該樹立起一個對學科的認知,以及對這個學科到底是怎樣的發展思路有個大體的瞭解,瞭解學科裡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發展規律。學生們都很聰明,要教給他們的不是課上某個問題,在具體工作中遇到具體問題,他必須有一個解決方案,大學應該教授給他解決方案是如何設計的,這是細枝末節的知識點無法解決的關鍵。
《快公司》雜誌網站的一篇文章,分析了高校教育和職場對接的現狀並認為,未來10年到15年,大學教育將出現以下四種變革趨勢。
第一種趨勢,關注技能而不是學時。調查顯示,很多僱主都抱怨求職者缺乏人際交往和溝通技巧。“他們能夠透過微積分考試,卻無法在崗位上找出並解決問題、溝通談判或主持會議。”對於未來的大學生而言,這些透過實戰經驗獲得的軟技能將成為衡量學習能力的準繩,而不是修了多少個學分和學時。
目前,很多高校也已經開始迴應這一教育需求,開設了專門傳授實際就業技能的課程。學生的進步方式不再是完成課程,而是必須證明自己掌握了特定技能或“能力”。這類學校的學費也可能由企業出,來換取一名在某項緊俏技能上訓練有素的員工。
第二種趨勢,混合式教育學位。喬治城大學副教務長蘭德爾•貝斯說,“非高校的各類教育途徑劇增,它們在學習生態系統中的存在,將迫使並推動高校重新自我定位,把在其他場合無法進行的學習模式作為核心。
專家們預測,未來的教育模式會是混合搭配式的教育,校園體驗搭配線上體驗。比如,學生可以選擇大規模開放式線上課程或訓練營,用一年時間,快速地完成低階的入門課程。然後再到校園裡,接受網上無法獲取的實操體驗式教育。
第三種趨勢,教育的跨學科化。本•尼爾森是成立於2011年的美國線上教育平臺密涅瓦計劃(Minerva Project)的創始人兼CEO,他認為,“當大學的角色從傳授資訊過渡到啟發心智時,專業的性質也會隨之改變。我們早已知道,僱主們並不看重專業。” 近期一項針對318家企業開展的調查中,93%的老闆更看重“批判性思維、人際溝通及解決問題的技巧”,而不是大學生的專業。僱主們需要能夠肩挑多項重任的人才,這樣的人才必須掌握靈活應對的能力和大量實用技能。
文章分析,教育將變得更進一步跨學科化。比如,以往拿到的是生物學學位,以後的新興領域將把生物學與全球衛生、或神經學與創業學結合起來。“專業的概念將逐漸消失轉化為整體學科組合,包含一批微文憑,分別對應一系列技能。”
第四種趨勢,課堂授課不再是必須。如今資訊無處不在,學校必須提供一種特殊的學習體驗了。很多人會問,在流動式學習的新世界裡,教師將扮演什麼角色?文章認為,一些變革已經在顛覆人們對高等教育慣有的思維模式,學生不一定再需要一位教師站在講臺上,面對幾百名學生授課。
未來的教育模式會偏向以課題為重。以課題為基礎的大學學習環境會更接近於幼兒園課堂,而不是學術講堂。學生們會分成幾個小組,老師負責引導,這種教學模式“更注重教師的輔導技巧,或是擔任領頭的同輩輔導員,在課題現場貢獻專業技能,好比醫生為醫務人員提供醫學知識。”
看清楚未來教育的趨勢是關鍵,畢竟等你大學畢業也就是四五年之後的事情了,如今社會發展速度這麼快四五年之後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
所以說文科生學理科完全沒有關係,不要有心裡上的障礙就好,況且說不定這樣的跨學科思想還能在理科學習中獲得意想不到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