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不沉的經遠

    蔣琬的計劃即使成功,對歷史的影響也不會太大,更無法改變結果。

    蜀漢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時因病去世。按照他的遺命,留府長史蔣琬接替諸葛亮執政拜尚書令,又加行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再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封安陽亭侯。

    延熙元年(公元238年),蔣琬受命開府,加大司馬,總攬蜀漢軍政,並奉詔率軍進駐漢中,以尋找機會北伐。蔣琬駐守漢中期間,多次命姜維率偏師西進,攻打曹魏。不過這些攻擊大多是騷擾性質,雖然給予了曹魏一定打擊,但是並沒有取得太大的戰果。

    蔣琬認為諸葛亮北伐攻打雍涼,都是因為道路艱險,運輸困難,最後糧草不繼,不得不半途而廢,不如走水路東進,便於補給。所以他打造舟船,準備沿漢水、沔水東下,攻打曹魏的魏興、上庸二郡。

    只是這個時候蔣琬舊疾復發,只能暫時擱置東進之事。而朝中大臣也認為順水而下進兵容易,但是萬一失敗想撤退也困難,弄不好就是第二個夷陵之敗,不是一個好方案。於是劉禪命尚書令費禕、中監軍姜維前往漢中,勸阻蔣琬,此議就此作罷,再未提起。

    (蔣)琬以為昔諸葛亮數闚秦川,道險運艱,竟不能克,不若乘水東下。乃多作舟船,欲由漢,沔襲魏興、上庸。會舊疾連動,未時得行。而眾論鹹謂如不克捷,還路甚難,非長策也。於是遣尚書令費禕、中監軍姜維等喻指。

    不過蔣琬放棄這個計劃,除了風險太大之外,更重要的則是回報太低,不值得冒險。

    上庸位於漢中東面,地處山區,地瘠民貧,人口稀少,單就經濟角度來看,價值不大。不過透過沔水,從上庸可以上連漢中下達襄樊,陸路還和宛城相通,是連線漢中和荊州的一條重要通路。

    早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擊敗曹操控制漢中以後,就命宜都太守孟達率兵從秭歸北上,奪取了房陵,接著又命他出兵攻打上庸。因為擔心孟達一個人難以完成任務,劉備又命劉封從漢中率軍沿沔水而下,作為主帥統轄孟達所部一起攻打上庸。兩路蜀軍抵達上庸以後,太守申耽率部投降。

    達將進攻上庸,先主陰恐達難獨任,乃遣封自漢中乘沔水下統達軍,與達會上庸。上庸太守申耽舉眾降,遣妻子及宗族詣成都。

    劉封去上庸時帶了多少兵馬史書上並沒有記載。不過孟達當初和法正一起奉劉璋之命,各率兩千人馬前往荊州迎劉備入川。此後法正隨劉備同行,他的手下也交給孟達統轄,這樣孟達所部至少有四千之眾。劉封既然是主帥,他帶的部隊應該比孟達還要多一些,那麼劉備總共在上庸投入的兵力,大約有一萬之數。對於蜀漢來說,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劉備之所以在這個偏僻之地投入這麼多的兵力,主要是因為奪取上庸以後,可以從側面威脅曹操所佔據的荊州北部,配合在江陵的關羽北伐。而且在關羽奪取襄樊以後,漢中的蜀軍可以順江而下,快速抵擋襄樊,便於進一步的軍事行動。

    因此從軍事角度來說,此時的上庸可以說極為重要。然而在呂蒙白衣渡江,襲取了南郡,關羽北伐襄樊失敗以後,上庸的作用就比較雞肋了。

    江陵易手以後,雖然說從上庸出發還是可以直取襄樊,進而威脅曹魏的都城洛陽。但是也正因為如此,曹魏在荊州北部駐有重兵,防衛力量不亞於關中。而且這裡距離洛陽更近,增援速度也更快,蜀軍想奪取襄樊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更何況自東吳奪取荊州、殺死關羽和夷陵之戰以後,雖然迫於曹魏的軍事壓力,蜀吳兩國最後還是暫時握手言和,可是彼此之間的關係已經有了裂痕。因此即使蜀軍僥倖奪取了襄樊,那麼也是夾在曹魏和東吳之間,誰也不能保證從襄樊北伐的時候,東吳會不會再次背後捅一刀,不可能放心北上,根本無法擴大戰果,只能不斷面對曹魏的反撲。而以蜀漢的國力,難以承受這樣的消耗,最後還是要以失敗告終。

    因此即使蔣琬順江而下奪取了上庸,那麼也不大可能繼續東進,而是止步於此。而上庸的經濟價值有限,並不能增強蜀漢的國力。順江而下攻打上庸的方案風險大,而成果卻可能只是侷限於上庸一地,價值不大,蔣琬將之擱置也就不奇怪了。

    同時由於從上庸到漢中是逆水而上,行進困難,歷史上曹魏後來歷次伐蜀,上庸也只是作為輔助方向。所以蜀漢奪取上庸一不會改變魏強蜀弱的格局,也不會影響曹魏伐蜀的經過和結果,自然對歷史的影響也不會太大,更不會改變三國歸晉的結局。

  • 2 # 左將軍

    諸葛亮死後,蜀漢進入了蔣琬執政時期。

    蔣琬自知不如諸葛亮,鑑於武侯之才數次北伐都無功而返,因此想改變策略,以東三郡為突破口開啟局面。

    但由於各種因素,最終還是放棄了該計劃。

    東三郡四面環山,道路難行,內部更是縱橫交錯,典型的易守難攻。

    但是從數次戰況來看,東三郡都是一攻即破。

    為何?

    那時因為三郡內部基本由當地豪強掌控,他們只在乎利益,不在乎其他,只要情況不對或是權益方面給得夠,他們可以立即倒戈。當然,攻方確實也不願意花太大的力量去強攻消耗。

    直到司馬懿奔襲孟達,拿下新城之後,東三郡的情況變了。

    司馬懿在剿滅孟達後,也一併收拾了三郡內的豪強劣紳,隨後又加強了地面和水上防禦。

    自此,攻打東三郡不能再從其內部進行瓦解了,只能從外部強攻。

    且不說蜀漢是否還具備實力去強啃這塊硬骨頭,即便是拿下了也肯定是傷筋動骨,而且東三郡對蜀漢的意義已經不大了。

    受地理環境影響,東三郡是進也難、出也難,只有水路可行。

    拿下東三郡之後,蜀軍可從漢中出發,走漢沔流域,順流途徑東三郡,直達襄陽附近。

    屆時,蜀吳兩家便可合軍進攻魏國。

    同時問題也就來了。

    合力攻魏,誰打前排?誰打輸出?這是一個問題,兩家難免都想儲存實力。之後勝利的果實又怎麼分?搞不好蜀吳兩家就得先掐起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國劇一哥到被吐槽票房毒藥,如今的王凱真的糊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