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魏東雙

    沒看到專家的用意和解釋,個人認為:

    中、歐歷史背景、人文地理、文化、制度差異很大,不可同日而語、等量齊觀。

    中世紀所謂的黑暗,意指教會凌駕在君主之上,壓制新思想。另角度考慮,其時歐洲多民族、文化衝突,戰亂不斷,生靈塗炭。若宗教的努力能統一各方,維持和平,未嘗不是大善。

    而中華各代中,宗教、學說,包括維持等級的儒家,都是王權的統治工具,並不斷流變,從未僭越過。

    中華等級秩序造就穩定的同時,數度造就了繁榮輝煌,並大時段領先世界。

    中華衰落的原因不能簡單地歸咎於儒家,明末以後的歷史須客觀、歷史地對待、分析。

  • 2 # 滄海建木

    提問者應該是問“儒家學說的歷史價值是正面還是負面的?”

    從文化政治角度看,在百家爭鳴時,其他學說變革尖銳單一方向研究深刻。儒家是積極包容的學說,以祖製為外像相容百家之學。在後來的幾百年還是有積極作用的,雖一家獨大但是先有道家印證,後有佛家平衡修正,所以是良性的。

    朱熹的出現為轉折點,他把儒家固化僵化(把有教無類,變成了有類無教,格物個人未格心)。又加之後來的皇家只信儒家(一家獨大變為一家獨存),內外僵化導致儒學退化(宋)。雖有陽明心學矯枉,但是力度不足。後來就學死新學未出,皇家不是死學就法(明)就是賤用為器(清)。形成文化沉睡,政體腐敗,民心盲從。

    滿清滅文化醒,西學引進(哲學、科學),逐漸政體回到了開放唯物辯證體系(與古學盛世一樣,只是說法不同。)。任何文化體系只要有開放可應證的環境,就一定是相對健康的。古代儒釋道共存時各有偏重(唯物唯心唯辯證)。所以華夏興旺幾千年,一直傲世天下。

  • 3 # 神秘圓月w

    這一觀點是個不折不扣的西方化的觀念,是極其錯誤的,這樣的話就等於否定了中華兩千年文明史,是一種不負責的歷史觀。這種觀念應堅持反對。

    世界各國的歷史都是由本國先人經歷長期積累與傳承下來的,有其兩面性即先進性與侷限性的一面。正是因為有這樣或那樣的因素,所對我們對待歷史的態度一定要實事求是,要端正自己的態度與眼光,而不要輕易否定本國的歷史事實。

    一個國家的歷史在發展過程中,實行什麼制度盛行何種文化潮流,都是適應當時的歷史條件,在當時情況下是先進的是促進了當時的社會發展的,而我們不能用現在的觀點看待古時發生的事情。這是不客觀的也不符合事實的,中華民族優秀文明不容否定,也不可能否定。

    任何歷史的、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都是後人學習與運用的好教材,如果有人否定這些先人留下的好東西,那就等於否定這個國家與人民,這是全體人民不能認同與接受的,大道至行的道理應為人人所接受,歷史不能否定,文化不容否定,這是全體民眾的一致態度與觀點。

  • 4 # 肖穎50

    其實用不著怨天尤人,所有陋習都是棄理習文造就出來的,這就好比狗吠與狼嚎是根本上的不同!沒辦法,這個惡果承受不了也得承受。嘴巴說的和行動來的,根本不是一回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步步驚心》十四值得嫁嗎?為什麼比不過官配四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