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頌歌一曲
-
2 # 阿珍說史
我們在影視劇裡面經常會聽到“打尖”這個詞,開飯店的人都比較聰明,特別是店小二尤其眼尖。他們見過形形色色來店裡吃飯的人比較多,所以閱歷比較豐富,很多店小二能透過進店之人的言行舉止和衣著打扮來猜測客人所需。
古代跟現代不一樣,以前女人受道德束縛不會輕易拋頭露面,一般店裡面工作人員基本都是男人。店小二也分好幾種,有端茶遞水的,有擺桌子板凳的,還有門口吆喝迎客的,跟如今迎賓服務員差不多。
如果有人要進店或者準備進店,店小二馬上笑臉相迎,噓寒問暖的問有什麼需要,在確定客人所需之後馬上迎進店內。然後另一位小二就會問客人需要住店還是隻是打尖。住店我們很容易理解,就是在店裡住一天或者幾天,那打尖是什麼意思?
打尖我們可以理解為歇腳,就是臨時歇息,其中包括吃飯、喝茶水、鐘點房之類的。有些客人特別是做生意的人走半天路,早就走累了,整好到飯店找飯店吃飯,休息一下再繼續趕路。還有的人時間比較充足,吃飯時間到了辦事的時間還早,乾脆就開鐘點房。
總之打尖就是臨時歇腳,包括吃飯喝茶吃點心,開鐘點房,只是沒有入住,其他消費一樣。打尖主要指離家比較遠,或者出門在外在酒館飯店稍事歇息吃點食物和茶水充飢解渴。
-
3 # 桐柏山農
一丶打尖,錯過吃飯時間的就餐統稱為打尖;
二、非正式就餐,類似現在的夜宵;
三、過去勞動強度比較大,飢餓較快,為了提升工程進度,在兩個正餐之間會為幹活的人加點食物丶便飯,如饃頭丶稀飯丶麵條等;
四、主人招待客人時的自謙話,如;粗茶淡飯,隨便打個尖,望多見諒。
-
4 # 飄風我塵
更準確一些的意思就是暫且吃點東西、用以把飢餓的勢頭打壓下去,別於好好吃一頓、吃得飽飽的說法,一般都用在行路當中的暫歇、與住店相對應。‘尖’,有尖銳突出的意思,當然也可以指旅途中的勞累等。
-
5 # 杏壇荷鋤
“打尖”這個詞在北方一般就是上面說的出門在外的人進店吃飯休息的意思,而在南方,尤其是廣東一帶,就成了不守秩序而插隊的不文明行為。
在北方是途中之餐的意思,而到了南方,則成了插隊的意思,這大概就是不同地區的方言差別巨大所造成的。不能不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值得我們好好研究和學習。
當然,“打尖”在廣東方言中的這個意思並不經常出現,而且似乎也是誤傳,原本應該是“打櫼”,後來傳著傳著就成了“打尖”,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我們的漢字在千年的流傳中,很多發生了變化,尤其是同音字之間,很多在長時間的流傳中就變了模
樣。
回覆列表
說起這個話題,我還真是略知一二。
打尖和住店的場所,相當於六七十年代的飯旅店。是既可以吃飯,又可以住宿的地方。本人小時候常聽老年人這麼說過。
解放前及古時候,分佈在全國和各州郡府縣的政治經濟中心等和當今社會一樣,在生產生活中,根據不同的需求人們在不斷的流動著。
那個時候交通不方便,人們就在城市,交通要道,和必由之路的附近設定飯旅店,還有一種叫大車店。
一方面方便人們和馬匹的吃住行,另一方面還可以有一定的經濟收入。
我老伴的姥姥姥爺就是在一個古鎮集市附近開了一家大車店,解放前開的,一直幹到解放以後的公私合營,效益還不錯。
常聽父親說解放前給一些大戶經商人家出大車,一次多輛馬車同行。拉著農村的線麻、糧食、木材......去往千金寨(撫順市)、奉田(瀋陽市)......,有時再拉回農村一些應用的物品。
起早睡晚,中間還要有規律的住大車店。如果中午或者人困馬乏,就臨時到一家店吃點什麼馬也需要吃些草料飲飽了水,休息一下,再繼續趕路。
不管是行人或者走車,屬於臨時吃點東西和馬臨時吃些草料和飲足了水休息一下的情況就是打尖。
解放後的短時期內由於生活不太富裕,有些地方飯旅店不多,交通不太方便,偶爾還有借宿的現象。
好了,關於打尖的這個話題今天就說到這裡吧。
附幾段古時候店小二的用語:
1解放前的:來了,樓上請,兩個座位。一個拼盤,一碟花生米,二兩白酒,外帶胡椒麵。
2古代:客官,來了您那,樓上雅座。
3客官您裡邊請,客官您需要點什麼?好嘞,菜來嘍,客官請慢用,客官請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