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鐵面人解讀歷史人物

    宋長榮先生,荀派傳人、京劇名家、荀派名角、京劇藝術大師荀慧生的傳人、有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有“活紅娘”的美譽、荀派男旦。

    我們都知道宋長榮先生他是一位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也是為數不多的、碩果僅存的男旦表演藝術家。七十多歲高齡了他在舞臺上是風采依舊,那麼想不想知道宋先生他是怎樣走上藝術道路的呢,就在當時那天的《梨園印象》節目當中張培老師採訪了宋長榮先生並且宋老師親述他的藝術之路。

    自己呢,是一個農民出身的孩子,小時候愛好文化,在地方上參加了很多文化活動,所以呢特別對京劇,他們地方有一個京劇團、小班子,所以呢自己經常去看戲,所以對京劇有很深的感情,所以呢自己就參加京劇小班學戲。開始學戲呢,自己進了小班以後呢,就沒有打算學這個旦角。在練功學戲當中,看了很多其他的演員在那排練、練功,或者是老師教戲,所以呢自己有好奇心,所以也就是跟著學習旦角的東西,武的文的自己都跟著學,反正什麼都學,後來逐步對旦角有了好感,認為在這方面、從嗓子從個頭扮相來講,老師都說不錯,要改唱旦角也還挺好的,自己說這樣子我總試試看吧。在學戲的過程中並不知道哪一派是怎麼一回事,反正老師教我的戲、我都學,什麼都學。開始就是好奇心吧,沒有說將來自己做一個、怎麼樣怎麼樣一個演員吧,以後就學了些旦角戲,程派的、梅派的、荀派的、尚派的自己都學,所以再經過一個階段演出實踐,慢慢地知道這個荀派是怎麼回事、梅派是怎麼回事、四大派到底是怎麼回事,所以對各派產生了一個感情。

    那他是怎樣拜荀老師為師的呢,在1960年、荀老師到南京去了,自己正好在南京深造、京劇院裡學戲,正好老師到那地方演出,老師看自己在南京演出巜紅娘》,他看了之後、他挺高興的,哎、這小傢伙演得還不錯呢。那小嘛,二十幾歲嘛,那領導上說跟你做學生吧。當時老師也沒有推脫,所以就拜了荀老師。拜了之後,跟著老師在京滬線上演出,老師演他們就看,老師不演、就給他們排荀派戲,這樣呢,拜了荀派荀老師,對荀派產生了一種感情。

    老師當時也很重視對青年的培養,在學戲過程中邊演出也是很辛苦的,自己有時候還要跟學生排戲,他如果說累了,就叫他們師兄師哥來教他們,教好了以後再來排再來看,這樣子,不斷地連看他的演,他教他們指點他們、請些助教師兄師弟來教他們,所以這樣對荀派感情就越來越深。

    他當時說他對荀派藝術非常有感情,那他能不能跟我們說說,就是他對荀派藝術的理解。因為荀派的藝術呢,他都是花旦吧。花旦的內容來講呢,一般都是下層人多,他有什麼三化,平民化、藝術化、生活化,他的特點就是這個。他演戲所演的一些角色都是一般生活當中的小姑娘,所以他這個戲呢在觀眾當中觀眾很愛看,很雅俗共賞、喜聞樂見,這是他的特點特色。他能不能分析一下,為什麼荀派戲那麼地受觀眾歡迎呢,他的劇目一般都是這樣,比方《金玉奴》、《紅娘》、《花田錯》、《尤二姐》、《尤三姐》這些戲都是些花旦戲,都是小姑娘、都是下層人物,觀眾很喜歡看。特別他們是在一個小地方的、基本上為基層演出的,這些戲很受歡迎,所以自己學了之後,很有感情,正適合他們劇團用它爭取了觀眾、也爭取觀眾,也是比較好的。大城市小城市都看得懂聽得清,或者是它劇目上的一個特色,所以我們為什麼會產生那麼深厚的感情呢、荀派呢,就是說它雅俗共賞,大城市小城市都喜愛看。

    那他覺得需要具備一些什麼樣的條件才能夠學荀派戲呢,他的藝術生活化藝術化,所以說沒有藝術你演不了荀派戲,他的唱做念表都是要求得很高,缺一樣都不行的,扮相、唱腔、嗓子、手眼身法步都要有全才,所以對荀派的藝術來講呢也是很難。如果說沒有追究的條件去琢磨它、是不可能的;沒有執著精神、想演好他這些戲也是不太可能的,這是自己對他藝術上的看法。所以呢自己呢,在老師的影響下,自己在這方面也是這樣做的,自己對每個戲、每個表演、每個動作自己都是盡心地研究它琢磨它,荀派的特點是什麼。自己這幾年當中,特別是晚年,感情越來越深,對它執著追求的心情越來越高。

    他是19世紀60年代拜荀先生為師的,那麼非常遺憾的就是中間文革一度擱淺,後來是到了1978年左右吧,恢復傳統戲以後呢,他的一曲《紅娘》在舞臺上當時是唱紅了大江南北,張培言不瞞他說,自己就是那個時候看了他一曲《紅娘》,自己認識他宋長榮先生的,真是這樣的。今天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就是他的那出《紅娘》對他來說有些什麼樣的意義,就從文化大革命後期吧,就重新恢復老戲傳統戲,第一個節目就恢復了《紅娘》。當時來講呢,反正也就試試看吧,因為隔了十四年了嘛,到底能演不能演,是不是,所以自己就恢復了《紅娘》。恢復出來以後,非常草率一點,因為隔了十四年了,資料啊什麼東西都沒有了,所以大家就在那裡回憶,憑自己的回憶,把戲完整的把它排出來了。排出來以後,因為1978年才開始演嘛,1979年就到了上海,到了上海以後呢、在上海就一打炮就是《紅娘》,這出《紅娘》呢當然前三天不是太好了,因為他們這個劇團畢竟有很長時間沒到上海演,他們還是19世紀50年代到上海來演的。19世紀50年代自己在上海也是有一定的影響,那時候不是專門演荀派,各種流派自己都演,主要那時候去上海是學習深造這麼個意思。以後呢,文革後期來說、第一個碼頭就到過上海,因為自己說自己當時想呢自己是上海演員,是上海人民把我培養起來的,在19世紀50年代就有基礎了,所以到上海就恢復、帶著《紅娘》到上海來、大上海來,當時到底行不行心裡也沒有底,所以三天演下來以後呢,廣大觀眾氣氛非常熱烈,各條戰線,我們新聞媒體都對自己進行表彰表揚宣傳,在上海就演了四十五場、四十五場。連演四十五場,當時那個情景啊,現在自己回憶起來、自己很受感動。自己沒想到四十幾歲了,四十五六歲了、能到上海、還能繼續受到上海的廣大戲迷們觀眾們、媒體各方面各條戰線那麼支援,自己那種心情今天回憶起來呢,就無法形容。

    上海真的是很歡迎他,上海觀眾也特別喜歡看他的戲。所以自己到任何地方自己說,我是上海演員,上海把我培養起來的,沒有上海我就沒有今天宋長榮,不可能,沒有上海不可能到北京、到全國各大城市能有這麼個影響。所以作為自己來講呢,他自己說自己這一輩子忘不了上海,上海對自己的關心重視啊,一直到現在自己還是這樣想的。所以說以後到上海,當然有很多事例,在上海演戲,當時來講呢,也恢復了不少戲、好幾個戲,這演邊恢復;但是大家就要看《紅娘》,因為《紅娘》嘛是荀派的代表劇了,如果說當時自己要是不會《紅娘》呢、就恢復別的戲呢,也許就沒有今天的這個效果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待儲殷這波操作?董宇輝錯在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