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安得廣廈0801

    不管魯迅是教授還是講師,問題的重點不是魯迅。當時的北大校長蔡元培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校長。他兼收幷蓄,熔古今中外先進思想於一爐;匯天下英才為一體。他的世界視野,他的胸懷,都是北大曆任校長中,公認的最好的一位。

    蔡元培既能請陳獨秀來任教,又能請剛剛在美國讀完博士的胡適來北大擔任重要職務。他同時還能給晚清遺老、民國時期堅持留辮子的辜鴻銘教授留下一席之地。

    蔡元培在北大任校長期間,中國教育人才薈萃,星光熠熠;蔡元培在中國教育史上,開風氣之先,獨樹一幟,英名長存。

  • 2 # 甲子之樂

    不能以當下論往昔,當年的北大也就一草臺班子,沒那麼多清規戒律。文化中心在南方,那年代若受聘於上海聖約翰大學,沒有一定的學歷是不可想象的。

  • 3 # 遇見醉美河南

    魯迅先生並不是北大的教授,而是教員,當然儘管不是教授,水平要比教授高。

    魯迅先生能去北大我認為主要是有以下三點:一是魯迅在日本留過學,雖然沒有正式畢業,但是畢竟有留學鍍金經歷,那個年代還是不多的。二是魯迅先生髮表的大量作品,在當時有很大的社會影響力,引起強大的反響,是新文化運動的一面旗幟。三是當時更加看重視能力,能夠做到不拘一格用人才,受老鄉蔡元培的邀請去北大做教員,教書育人。本身也有教書經歷,自然做起來得心應手。

  • 4 # 無雙書籤xC

    那個時代不能用今天的學歷論來看待!齊白石一個木匠都能被徐悲鴻請到中央美院去教書。不外乎幾個原因,1,有真材實學。2,當年文化人少。3,學校的門檻低。如今高校要求博士學位,考教師資格證。持證上崗!

  • 5 # 貝勒晴

    頂級人才,一是天賦,一是偏才,沒有全才!!刀無兩面刃!!天才是生出來的,不是後天改造出來的。他的知識是基因裡帶來的,不是學出來的,因為在此之前根本就沒人有。《相對論》是誰教給愛因斯坦的?誰能給愛因斯坦打分?誰又能給《相對論》閱卷?和俺只能探討古董文物,其他的你找錯人了,去和孔子,周恩來去談吧!

  • 6 # 非凡溪流Q8H

    為什麼一定要有大學學歷?你這是什麼邏輯!有學歷你就一定有能力嗎?沒有學歷就一定沒有能力嗎?難道是先有大學畢業生,才有大學嗎?得先有大學吧!那教第一批大學生的老師應該是什麼學歷呢?

  • 7 # 勇敢的海燕9y

    魯迅在北大不是教授是講師而且業餘的。正式的職業是教育部的僉事相當於現在的處級幹部吧。後來去了廈門大學不知道升不升教授。以魯迅當時的名氣在北大當個業餘講師都是搭了新文化運動的便車。當時的北大中文系大咖雲集,辜鴻銘黃侃陳獨秀等人面前魯迅真的是個小字輩。

  • 8 # 勇者遠山qR

    這是蔡元培校長的高明之處。他主張相容幷包以能取人。在他門下很多都不夠學歷證書,但也勝任這份工作。以能取人是蔡元培校長的施政思想及那時的政府管理氛圍決定的。

    如何能讓以能力取人成為主流呢?

  • 9 # 浮來柳青

    一是魯迅在日本留過學,雖然沒有正式畢業,但是畢竟有鍍金經歷。二是魯迅發表的的小說,在當時有很大的影響力,是新文化運動的闖將。三是當時更加看重視能力,能夠做到不拘一格用人才。

  • 10 # 紅衛浪子

    你傻啊,魯迅年輕的時候還是科舉制度。哪有什麼學歷。蔡元培當校長的北京大學是現代意義上中國最早的幾所大學之一,此前北京大學不叫北京大學,叫京師大學堂,是原來的翰林的官廳衙門。那時清華也不是大學,叫清華學堂,用庚子賠款辦的,又叫留美預備學堂。現在動不動拿學歷說事,比照當時的人和事,那是不學無術,傻到極點。蔡元培也沒有什麼學歷,不過他是進士出身,後來留洋,算是進了大學的門。魯迅是日本醫學專科學校畢業。算是渡了金,比現在的博士不知牛逼了多少倍。陳獨秀也沒有現代意義上任何學歷,讀過私塾,後來也留洋,好像沒有拿到什麼畢業證書,照樣做北大教授,文科學長。梁簌溟也沒有任何學歷,二十歲出頭,只讀過私塾,原本想考北京大學當學生,卻沒有考取,但因為他發表的幾篇文章,蔡元培認為水平足夠,直接聘請梁簌溟做北大講師。

  • 11 # 行者

    主要是有真才實學。

    魯迅時代的職稱並不如今天一樣由某級的評審委員會來統一地評審,再由單位聘任,而是純粹由用人單位聘任。他在北京教過大學,也教過中學,當過講師,也當過教授,還當過一般教員,但所講授的主要課程便是一門:中國小說史。從1920年8月到1926年8月,周樹人曾在八所學校兼課,這些學校是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女子師範大學、世界語專門學校、整合國際語言學校、黎明中學、大中公學、中國大學。兼課也是從熟人、朋友開始的。蔡元培先生任北大校長後,在1920年8月聘請他為本校講師和北大研究所國學委員會委員。1923年7月,任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女師大前身)校長的許壽裳聘他擔任小說史教員。1926年2月1日,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校長易培基聘他為國文系教授,這是魯迅第一次擔任教授。這時期的周樹人早已名動京華,可官還是教育部科長,職稱也基本還是講師,直到即將離開這片是非之地,又有廈門大學送了教授的聘書來。一同寄來的還有路費和預發的工資,那是林語堂的好意。廈門大學表面是很客氣的。和北大一樣,周樹人被聘為國文系教授的同時,也被聘為廈門大學研究院的教授,月薪400大洋。但很多學生開始並不知道周樹人就是魯迅,反而責怪學校騙人,明明聽說新學期魯迅先生來國文系任教,怎麼又變成了周樹人?稍後當然明白了周樹人就是魯迅,可魯迅卻開始決定離開這裡了。原因較多,但生活的不便和校方的出爾反爾是主要的原因。用魯迅支援過的一個學生刊物《鼓浪》上的打油詩概括他的生活,是“到校二三月,捱餓三四頓,包飯五六家,還要等一等”。如果說生活上尚可堅持,校長林元慶的醜惡表演更讓他心生去意。一是林要國文系教授能多出書快出書,有了書稿馬上就印。結果魯迅交出了一部書稿給他,不到半小時就被原封不動地退回了。二是將去廣州時,林元慶一面假惺惺地退還魯迅的辭職信,一面為他餞行。三是一次吃飯時,有個廈大董事在側,林介紹說:“某某先生是我們的董事。我們私立大學不管別的,誰捐錢誰就可以說話。”魯迅藉著酒意從口袋中掏出一個銅板說:“我捐給廈大一個銅板,我要說話!”耿介如魯迅者,豈能受你這等眼色!原定的兩年聘期,被他自行縮減了四分之三。他向林語堂宣佈,從1927年元月1日起不再上課,也不要報酬了。1927年元月,應中山大學之聘,魯迅來到廣州,被聘為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月薪500大洋。但9月即離穗。從此,再也沒有專門從事教育工作了。在北京時他是兼職教師,教育部裡還有著名義上的300大洋的月薪。但在廈大、中大時以教書為業,一生中也就這麼一年左右的光景。至於職稱,一本《中國小說史略》就足以奠定他在中國小說史研究方面的地位了,那幾乎不是一個教授的頭銜可以說明得了的。儘管他寫這些書時好些學校只聘他為講師,但實際水平早已非常人能及。其實,魯迅最喜歡自己的兩個職業:當作家和當老師,但他又很矛盾,他認為當作家需要激情,而當老師需要冷靜,兩者不能兼顧。他在兼顧兩個職業多年後,終於只選擇了當作家。而那時的作家不如今天可以評個幾級作家,然後由政府發工資養著。他的作家沒有職稱,沒有什麼機構給他去評個什麼幾級作家,但他靠自己的一支筆養活全家,也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 12 # 顏魯公門下

    北大,蔡校長的地方,蔡校長與章太炎先生是陶漢章的左膀右臂,是生死之交,周氏昆仲呀沈尹默呀是章門高足。章先生能當北大半個家

  • 13 # 山高水長空氣透

    魯迅在北大當過兼職講師,不是教授。魯迅當時的主業是公務員,北洋政府教育部參事,同時兼職幾個學校的講師,除了北大外,還兼職過女師大講師,甚至還兼職過某中學的教師,有錢賺都教。所以魯迅的年收入不低,在北京買得起四合院。

  • 14 # 網路作家天馬行空

    沈從文後來都能做北大教授,魯迅無論是學歷還是能力還是名氣都比沈從文強,做北大教授綽綽有餘。

    不過魯迅在北大做的真的不是教授,而是講師。並不是魯迅學歷能力問題,而是在北大教書是他的副業,甚至還不是第一副業。他的職業是教育部僉事,第一副業是寫作。那時候沒有兼職教授的說法,他去北大撈外快只能做講師。

    不要說當年,即使現在,教育部的一個處長要在大學兼職做個講師甚至教授,沒有絲毫難度。

  • 15 # 多思乃善

    同理,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既沒有留過洋,又沒有很高的學歷,但他卻能指揮千軍萬馬!縱橫天下,創造了一個全新的中國。

  • 16 # 天法道道法自然

    二是他的文學的成就。他在任教的同時,閒餘的時候認真寫自己的文字(文學創作),回國的第二年,魯迅就寫出了屬於他的第一部文言文小說《懷舊》等作品,而且他的創作成為當時的文學清流。

    三是他任教育部官員。魯迅在任中華民國教育部的僉事(兼任教育司科長,今相當於正處——副司長之間)職務時,到北大任教。當時他的文學創作已小有成就,後來還成為《新青年》的責任編輯。

    1920年,魯迅成為北京大學的一名講師,因為他當時身上還具有教育部的職位,所以北大並沒有正式給他頒發教授的證明。所以,雖然魯迅沒有大學學歷,但在當時的背景下,他完全具備北大教授的資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奔四了,要認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