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亓官仁
-
2 # 甜甜向上精心創作
過去住過的房子,天冷了,窗戶和亮窗(門上面一部分)都是用紙糊的,就是普通的白紙,天熱了還要撕掉。大部分完好無損,只是少部分有一些裂口。
用紙糊窗戶,確實是一捅就破,特別是紙溼了更容易捅破。但是,不受到人為的干預,也確實能用很長時間。原因總結了一下,大概有幾點:
1.需要糊窗戶的季節,大概從深秋到初春,雨水比較少,被雨水打溼的情況相對較少。
2.過去的房屋牆體較厚,一般都有50公分,窗戶安裝在中間,牆體對窗戶會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只要不是迎著窗戶方向的風,基本不會將雨水吹到窗戶紙上。
3.許多家庭有條件的,還會給窗戶安裝雨搭,進行防護。許多雨搭支架都是活動的,下雨時,就將雨搭放下來,糊窗戶的紙“風雨不動安如山”,不會受雨水的任何影響。
當然,防護再好,時間比較長,也難免偶爾會受到雨水的侵襲,窗戶紙由於纖維結構的原因,在由幹變溼再由溼變乾的過程中,不同部分膨脹收縮的不均勻,就會將一些部分拉破,只是一些細小裂紋,對放風效果影響不大,不用管它。
-
3 # 飄風我塵
選擇窗戶紙,那是因為紙的價效比更高,倒是可以選擇輕紗、可溫飽都解決不了的情況下誰捨得?另外,窗戶紙區別於其他用途的紙張,其內更多含有棉質,最大限度地追求透光率的同時、也不易開裂,即使下雨時打溼了、自然風乾之後仍舊會完好。至於說破了,破了就補唄,就如補衣服那樣、一小塊就夠了,根本無需整個的換新。試問,還有比這更好的嗎?
-
4 # 淡泊的遠山Hd
有人說,古代的窗戶紙是經過桐油浸過的,並且有多層,輕易捅不破,這是不對的,新的當然捅不破,可歷經風化過的就不好說了,誰家也不可能天天糊新的窗戶紙,中等地主家的窗戶上可能連窗戶紙也糊不起。
我是七三年出生的,大概七六年七七年記事,那時我家住的是壁障房,所謂壁障是指經蘆葦杆編排起來作筋,糊了泥巴後作壁的牆體,根本就沒有木製的窗戶,預留視窗的話,就用茅草編就的氈(san)子掛起來遮一下,沒有窗戶,更沒有窗戶紙!
-
5 # 純鈞RHGL
古人用的糊窗紙遠比一般人想象中結實。
像影視劇裡,說某人隔窗偷窺,手指沾點唾沫就把窗紙捅了個窟窿,這種情節都是假的。
古代糊窗紙有很多種,比如毛頭紙,又比如做扇子常見的桑皮紙,抑或黃皮紙等,也未見得只用一層。
窮苦百姓家裡或用透光性差的紙,但有另一個好處,結實,多用幾層就更結實。更窮苦的人家忽略透性性,甚至用布來糊窗。
過去的糊窗紙沒有隻用一層的,起碼三層。如果用到五層那就很厚了,比如古代的油紙傘就都是五層皮紙的。
古代人都不是太在意透光性。你看故宮,直到清代,皇帝住的屋子裡頭也是黑乎乎的。
有錢人的家裡,奢侈一點乾脆不用紙而用紗絹,比如《紅樓夢》裡提到的“軟煙羅”。
所以你看,古代很少有被小動物弄破窗紙的情況。那種窗紙已經很結實了,不是故意破壞的話,沒那麼容易破,用手指戳當然會破,但也不像影視劇裡那麼容易。
防水就好辦了。如果是單層窗,窗紙上就刷熟桐油。刷了油的紙就有防水效果了。油紙傘就是這樣的。
經過桐油浸泡以後,普通的風吹雨打基本都不足為慮,只是這種紙的壽命有限,所以每年都得糊一次窗戶。
有條件的人家則是雙層窗,外頭那一層是木頭的,甚至就是一塊木板。我小時候還看過那樣的窗戶。外層窗根本就是木板,多大的雨能把木板澆漏?
雨大的時候,把外層窗關起來,雨都落到木板上了,窗紙也就受到保護了。
沒有條件的家庭,外頭也可能罩一層油布。雨特別大的時候,把外頭那層油布放下來,紙窗就保住了。現在有些仿古景點還用這辦法,不過外頭的油布都換成厚塑膠甚至膠皮了。
至今,南方一些地區,包括日本,在臺風來臨的時候,還是用類似的辦法保護窗戶。上了閘板,什麼雨也澆不壞。
關鍵在於,古代的窗戶主要功能不是透光而是透氣,所以窗戶都不大。古代沒有現在這樣大片的窗戶。窮人家的窗戶只能說是“開個窟窿”,富人家的窗戶看似很大,實際也是木板鏤空,有那些木雕花紋,真正暴露出來的窗紙沒多少。比如你看蘇州拙政園、獅子林等園林裡的古建築,窗戶看似很大,真正露出窗紙的面積也就佔整扇窗戶的四、五分之一左右,甚至還有更少的,真正佔大面積的是窗格,都讓欞條擋住了。
窗戶小,沾水的地方少,窗紙也就沒那麼容易破了。
-
6 # 講故事的人ZW
紙糊窗戶必須是綿紙有拉力,這是人們為了生存,在適應大自然環境中總結出來的一種生存方式。南方雨多但風柔和,特別是北方,風像刀子一樣,窗戶不糊層綿紙,不說風颳進房內,到冬天就是漏點風,都冷的像刀割一樣難受,雲裡的日頭窗子裡的風!綿紙糊窗戶還不能糊在窗內,那樣容易被風起起漏風,必須糊在窗外,風和沙土就順紙溜了。
綿紙糊窗戶,房內還有點光線,用其它遮擋窗戶,房內是黑的。
綿紙有拉力,用指頭戳破還要使點勁,弄不好響動聲很大,如果想偷看點房內的人在搞啥,最好給指頭上吐點口水,蘸到綿紙上溼了,戳個洞沒什麼響聲!
-
7 # 海東青HDQ
一般來說,因為北方房屋有房簷,所以雨水是不容易打溼窗戶紙的,但是如果風雨太大,那就容易打溼,這樣就容易破了,但是也沒辦法,破了就重新糊吧。
-
8 # 泥水勞人1
古人不用紙糊窗,用紙糊窗是近代史,破不了,也沒人專門去捅破之,颳風下雨也破不了,因為有房簷當住了風雨。過去都是紙糊窗,而在上半部分,下半部分就是玻璃了,因為過去玻璃非常緊缺,不能都安裝成玻璃!
回覆列表
不僅是古人,六七十年代玻璃還是緊俏商品,許多山裡伐木工住的工棚就是用草紙糊的窗戶,而不是使用明亮卻易碎的玻璃,北方農村人也喜歡用草紙糊窗戶,那是特殊時期的記憶。
糊窗戶的草紙過去大小商店都在賣,同火柴肥皂一樣都是人們生活常用必須品,偏遠的山區和農村沒有今天四通八達的公路,人們出趟門晴天一身灰土,雨天兩腳泥水,沉重易碎的玻璃很難運到山裡和小鄉村。
反而是糊窗戶的草紙方便又耐用,如果不小心捅破了窗紙隨便貼上一張就OK了,遠比玻璃又要量尺寸,又要找師傅劃玻璃來的方便。
過去鄉下的飛鳥也遠比今天多,窗戶上安玻璃的經常被精靈撞破,反而是糊窗紙的窗戶極少有飛鳥撞上去。
至於防雨古代人早已有了好辦法,在糊好窗紙的上面刷桐油,不僅解決了雨天防雨問題,同時還能大大加強窗紙仞性,住在風沙區的人們幾乎不用玻璃,因為被石子擊碎玻璃是小事,傷到屋裡的人就麻煩了,經常颳風的地區人們糊上窗紙後刷上一層桐油粘上一層麻皮,等到桐油曬乾後窗紙硬如牛皮非常結實,不僅防得了疾風暴雨,還能擋住短時間降落的冰雹,遠比玻璃抗打擊要強上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