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霧中觀景
-
2 # 體脂冥王星
父母輩,爺爺輩在廠裡沒日沒夜努力工作,無私奉獻,為的是給國家做貢獻;同時,廠裡把職工的衣食住行教育都全包了,沒有後顧之憂。
現在996007是幹啥?讓老闆年底換個小姨子?
-
3 # 著漢服迎盛世
這都是因為現在向西方學習,學習西方的個人主義、享樂主義,還有資本在作妖,當然精緻利己主義只是一部分人,但他們的危害是巨大的。奉獻精神到什麼時候都會存在,那是人們精神的境界,但是,對精緻利己主義者如果講奉獻是不是搞錯了方向。當然,誰的臉上也沒有寫"精緻利己主義",該奉獻的時候只管去奉獻,奉獻的初衷是不講回報的。奉獻精神是社會的正能量,應該宣傳和提倡!
-
4 # 簡單星星hp
窮則獨善其身,富則兼濟天下。
奉獻精神離我們越來越遠是因為貧窮所至(精神與物質匱乏)。精緻利已主義這句套話是窮人賴人的內心獨白。
-
5 # 過去將來
不知道這個提問是怎麼得出來的,奉獻精神,什麼時候離我們近,什麼時候離我們遠,題主是不是搞錯了?
什麼是奉獻精神,什麼時候有過無私奉獻精神?作為一種宣傳提倡,真正不計個人得失進行無私奉獻的人,是過去年代多,還是現在多?
題主對這個問題的錯誤認識,反應了一類人足不出戶,不接觸社會造成對前後兩個時期認識全部不正確。
無私奉獻,是八十年代提出來的一種精神,始於改革開放。從這句口號的提出可以知道,改革開放前的人們精神狀態和社會風氣,是亟待改善的,與現代社會要求相去甚遠的。
也正因此,在八十年代初,提出“無私奉獻”精神,提出“五講四美三熱愛”。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我們的社會無論是在無私奉獻精神還是文明程度都有了根本性的提高。
除了近些年的三下鄉,還有之前的西部計劃,三支一扶,扶貧攻堅戰,等等。這些大都能體現奉獻精神的事例,以前幾乎很少出現過。
人們不管是生活內容生活質量,言行舉止,參加公益活動的積極性人數,都越來越好。
不知道一些別走見識的人,從哪裡得出的“奉獻精神離我們越來越遠,精緻利己主義如此風行”的印象?難到,你們那個小圈子裡都是如此,與整個社會脫節越來越嚴重了嗎?
-
6 # 頑石補天
“奉獻精神”盛行於世是需要有客觀環境條件的:那就是社會主義公有制。在這種所有制條件下,人人——社會每個公民都是社會的主人。他們共同為這個社會服務,同時也共同分享這個社會帶來的福利。這個社會人人平等,各個收入都是因工作差異而略有不同,但絕沒有懸殊貧富差別。大家各司其職,按勞分配。超出所得的勞動都統一歸為社會共同所有。——也叫“奉獻”!——這種奉獻也有自己享用的一份——社會有反哺全社會每個人——充分體現了人人絕對的公平平等。這時候奉獻也是一種義務美德被社會讚頌提倡。
但是,如果這個社會是私有制的,那麼奉獻給誰!這還需要答案嗎!
回覆列表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從來都不缺“奉獻精神”,只是隨著社會變遷,時而豐滿時而纖弱。
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岳飛的“精忠報國”,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都是中國古人奉獻精神的鮮活事例。
新中國建立後的三十年,特別是五、六十年代,在集體主義精神的對映下,奉獻精神成為社會主流價值,湧現出雷鋒、鐵人王進喜、勞模孟泰、掏糞工時傳祥等一大批模範人物,在極其艱難的情況下建成了“兩彈一星”、“十大工程”、“三線工程”、紅旗渠、密雲水庫等一系列具有標誌性的大工程。
改革開放實現了經濟高速發展,但同時也使西方資產階級的拜金主義、極端利己主義大行其道,以集體主義為載體的奉獻精神被個人主義、利己主義所侵蝕。但是,優秀傳統民族文化強大的生命力,絕不是可以被其他文化所壓垮的。老人摔倒依然有人攙扶、落水的人照樣有人救,特別在這三年疫情中有多少醫務工作者、社群工作者、志願者和黨員幹部,成為勇敢的“逆行者”,全華人民都為他們的精神所感動。這不就是奉獻精神嗎?
烏雲可能遮住Sunny,但終究是暫時的,奉獻精神的Sunny還會灑滿中國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