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狼群講歷史
-
2 # 閏土看歷史
漢獻帝一生都是傀儡,從九歲被董卓扶上皇位那一刻起,先後在董卓,李榷,郭汜,曹操手中做一個沒有實權的提線木偶。別的且不說,就看漢獻帝在曹家父子手中的幾個反應可以說明問題。
一,怎會忘記殺妻滅子之恨?建安元年(196年),15歲的劉協回到殘破不堪的都城洛陽,到了八月,鎮東將軍曹操率軍進入洛陽,控制了劉協。劉協賜曹操總領司隸校尉,並授予其假節鉞之大權。九月,曹操挾持劉協遷都自己的大本營許昌,並擔任大將軍執掌軍政大權。劉協自“都許以來,守位而已,左右侍衛莫非曹氏之人。”是個地地道道的傀儡皇帝。有大臣膽敢向他報告國事,則被曹操藉口殺掉。劉協也知道自己這個皇帝只是個招牌,對自己的命運感到忐忑不安,他曾哀求曹操說:“君若能相輔則厚,不爾,幸垂恩相舍。”他說的很明白了,自己只是個傀儡,希望曹操能讓他苟且偷生。
作為一個丈夫,劉協不可能對董貴人和伏皇后以及自己兒子的死毫無波瀾。平民百姓尚且將殺妻滅子視為不共戴天之仇,何況是劉協呢?就憑這一點,他後來的禪讓就不可能是心甘情願。
二,傀儡喜讀《漢書》,只為尋找祖先的榮光。劉協在許都雖然是個傀儡,但他卻十分喜歡讀班固的《漢書》。東漢的統治者自認是西漢的延續,劉協痴迷於《漢書》,也可以理解為是在懷念祖先的榮光與輝煌,同時也是在反思大漢衰亡的教訓。因為《漢書》長達一百卷,又是紀傳體著作,劉協感到要巨集觀的來理解這些過往很吃力,於是在建安三年他命大學者荀悅將《漢書》改寫成三十卷的編年體。這就是以年代日月為順序描述西漢一朝興衰的編年體著作《漢紀》,這部書的體例成為後來司馬光編著《資治通鑑》的學習模板。
從這個細節可以看出,曹丕逼迫獻帝禪位是確實的,過分到連自己的妹子都看不下去。而獻帝也只是無可奈何的做一回禪讓大戲的配角,雖然史書上找不到一點他的反應,但從曹皇后的反應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獻帝的憤怒與無奈。
曹丕代漢在《後漢書》和《三國志》中被描述為一場明君與忠臣之間的權利交接,但種種的細節又讓後人十分不爽。到了唐朝,大詩人柳宗元乾脆寫了一篇《舜禹之事》的文章,把曹丕逼獻帝禪讓的醜態描繪的淋漓盡致,並在文中模擬曹丕的語氣說:“舜禹之事,吾知之矣。”把上古的堯舜禹禪讓和曹丕代漢的真像揭露的一覽無餘。這段話後來被吸收進小說《三國演義》中,禪讓背後隱藏著的永遠是被迫與無奈。
總結:獻帝的禪讓詔書仍保留在裴松之的《三國志注》中,說的很是誠懇:
“今天既迄我漢命,乃眷北顧,帝皇之業,實在大魏。朕守空明已竊古義,顧視前事,猶有慚德······王請速繼帝位,以順天人之心,副朕之大願。”
-
3 # 酒翁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問漢獻帝是否是自願將皇帝給交出來的,誰願意呢?我覺得是個人應該都不會願意將皇位給交出來吧?
封侯拜相是古時候男人的最大夢想,沒有資格的,想方設法的創造資格-科舉,更何況漢獻帝此時的位置比封侯拜相還高一層,又怎麼會輕易的交出來呢?
友友們說,漢獻帝又沒實權,在那個位置上多難受啊,被曹操擺佈著,一點都沒有帝王的尊嚴。確實是,漢獻帝沒有任何的實權,不僅僅被曹操擺佈,從他登上帝王這個位置開始,他就沒有停止過被人擺佈。
自從劉協被董卓扶正,替代劉辯成為帝王后,就開始了被人擺佈的命運,劉協被董卓挾持到長安,眼看著董卓被殺,結果又落入了李傕和郭祀的手裡,後來又被曹操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名義弄到了許昌。無論是董卓,還是李傕郭祀,甚至後來的曹操,劉協雖說在帝位,但走的確實傀儡的路子。
但不管怎麼樣,劉協都沒有露出一點要讓位的意思,無論是從正史,還是從野史,都沒有看出劉協有要交出帝位的意思。
建安十九年,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公,加九錫。隔兩年,漢獻帝又冊封為魏王,位在諸侯之上,上奏不用稱臣,受詔不拜,儼然一副皇帝的氣派。
但就算到了這個地步,群臣都開始勸曹操取代漢獻帝直接當皇帝,雖說曹操各種推讓,是自己只想當週公,就算曹操話都說到這份上,漢獻帝也沒有主動說:來來來,我將皇位讓給你。的意思。
所以,在曹操這麼做戲,且曹操這麼有威望的情況下,漢獻帝都沒想著說主動禪讓皇位,你覺得曹操去世,曹丕接位,漢獻帝會主動禪讓嗎?
更不可能,因為曹丕與曹操相比,還是要差上一大截的,漢獻帝的帝位雖說不會因為曹操的去世而有所感觀,甚至漢獻帝也知道,曹丕不像曹操有那麼多的顧慮,遲早有一天會對自己動手,但漢獻帝就是不主動禪讓。
其原因就是因為,漢獻帝要保命,保自己的命,甚至他還想保他喜歡的妃子的命,因為只要自己還在帝位,有著這個名份,無論是曹丕還是其他臣子,還是會有所顧慮,不會對他輕易下手,畢竟漢獻帝在明面上。
可若是自己主動禪讓了,不再是皇上了,退到幕後了,就更沒有多少人關心他了,那他被人下手的機會就更大了,怎麼死的都不一定呢。
所以,漢獻帝禪讓怎麼也不像是自願的。
不說他本人,從他的皇后,曹丕的妹妹的表現就可以看出來,曹皇后看到曹丕要逼迫漢獻帝讓出皇位時,曾咒罵曹氏子孫不得善終的話,你想想,曹皇后自己也姓曹啊,而且曹丕還是他孃家啊,倘若漢獻帝是自願的,曹皇后至於這麼咒罵自己的孃家嗎?畢竟在當時的年代,對待自己的祖宗和後代還是比較在意的。從這一點就更能看出漢獻帝禪讓是完全不可能的了。
皇位對於皇帝來說,是最重要的一件事,不管是給誰,哪怕是自己活著的時候給自己的兒子,都不會心甘情願的。皇位代表了一切啊。
-
4 # 愛笑的番薯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漢獻帝讓位,肯定不是自願的,皇帝這個位置讓多少人爭奪得頭破血流,漢獻帝怎麼可能會主動讓位呢!
漢獻帝禪讓帝位給曹丕,完全就是曹丕自己導演的一場政治表演。在曹操死後不久,曹丕就開始謀奪皇帝的位置,由於當時朝中大臣大多都是曹家的支持者,所以曹丕代漢的時機已經成熟。
在最初,曹丕先製造了一些神祕事件,讓天下人都覺得曹丕取得帝位是天命所歸,理所應當!根據歷史記載,曹丕當年為了造勢,先是讓各地出現天降龍鳳等祥瑞,然後在民間散佈曹魏代漢才是正統。在做足外部表演後,內部的表演大戲開始了。當時,要讓漢獻帝主動讓位,曹丕一個人是完不成的,自然需要身邊的大臣們協助。於是華歆司馬懿、賈詡等人粉墨登場。尤其是華歆,不怕身後罵名,直接跑去找漢獻帝,逼迫漢獻帝讓他“效堯舜之道”,主動讓位。要是不讓,恐遭不測!當時氣得漢獻帝起來就想走,結果華歆攔著不讓走,沒辦法漢獻帝只得答應,最後華歆“按劍指帝”,警告漢獻帝要知道感恩,不要亂說亂動。然後,曹丕為了洗脫自己逼宮的嫌疑,先後三次拒絕漢獻帝的禪讓。讓漢獻帝“別求大賢,以嗣天位”。最後逼得漢獻帝沒辦法,非得在大庭廣眾下親自將玉璽送到曹丕手中才結束。
-
5 # 文史館執事
漢獻帝:朕如果不禪位,怕是見不到明日的太陽!朕心裡儘管有一百個不願意,如今也是木已成舟,不下臺是不行了,朕心裡甚苦!––來自劉協的內心獨白
漢獻帝劉協,東漢最後一位皇帝,個人對他印象還是不錯的,只是生錯了時代,要不然應該是一位比較合格的守成之君。奈何,從小就被各路軍閥挾持,充當一個木偶傀儡角色,空有皇帝陛下的頭銜,卻毫無皇帝的權威。既然如此,劉協依然不願退位讓賢,非得要被逼迫退位,這其中還是有值得深思的地方。
一、皇帝身份是護身符古代封建王朝比較講究血統及傳承,皇帝代表著天下,是天下人的共主,身份是至高無上的象徵。東漢末年,儘管中央政府名存實亡,但依然還有很多勢力,聽從天子號令。因此,董卓、曹操挾持劉協之後,都自稱漢臣,目的卻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用來不斷擴充自己的勢力,而不是頭腦一熱,逼迫皇帝禪位給自己,到時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
所以,劉協安心當自己的傀儡皇帝,最起碼還是能吃好喝好,保證自己的生命安全,這是劉協最重要的一道保命符,肯定不會自願禪位。這是其一。
二、劉協,有抱負的好青年漢獻帝劉協其實並沒有那麼懦弱無能,而且還是很有魅力的君主,從他的兩位皇后就可以看出一二。一是,伏壽伏皇后,為助自己的夫君劉協掌握朝堂大權,暗中出謀劃策,想要除掉曹操,結果導致伏皇后被誅殺,累計母家。二是,曹節曹皇后,這位小姐姐是曹操的小女兒,為了籠絡劉協,掌控劉協,曹操一下子將自己的三位女兒全部嫁給劉協,真可謂是下了血本。結果呢,當曹丕要劉協禪位給自己時,曹節小姐姐就開始發飆了,對著自己的兄長破口大罵,想要維護自己的夫君帝位。
從兩位皇后的表現來看,作為枕邊人的劉協,肯定不會是蠢材,反而我覺得是一位有思想有抱負的好青年。那麼,禪位肯定是不存在的,抱負還沒實現呢,這是其二。
但是,漢獻帝劉協最後依然妥協了,將帝位禪讓給了曹家老二,不再當那個傀儡皇帝了。這也是被逼無奈之舉,三國鼎立格局已現,自己又不可能去蜀漢做皇帝,面對曹氏群臣的步步緊逼,劉協知道如果再堅持,終究吃虧的是他自己。他選擇了妥協,但依然不是自願。
所以,自始至終,劉協都沒有想過自願將帝位送給別人。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劉協的小封國,比魏國存在的時間還要久,真是諷刺。
-
6 # 人文歷史經典傳奇
漢獻帝非常悲催,他在位的時候,權臣當道,並且還層出不窮。先是被權臣董卓迎立為帝,打著他的旗號號令諸侯,而他有名無權,只能聽任董卓擺佈。
董卓死後,權臣曹操又將漢獻帝迎至許昌。吃人嘴短,拿人手軟,寄人籬下的漢獻帝為了報恩,賜他權力無上的“節鉞”,希望他能匡扶漢室。
不過曹操才不做賠本的買賣呢。他本來就是利用漢獻帝的名號,完成他統一天下的野心,於是開啟“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模式,而漢獻帝再次鬱悶地成為傀儡。
當然小青年漢獻帝也曾為此而反抗過。他曾暗下衣帶詔,讓董貴人的父親車騎將軍董承設法謀殺曹操。
董承忠於漢室,聽命於漢獻帝,於是暗中與左將軍劉備等人密謀,結果還未起事,就洩漏了風聲,就這樣窩囊地成了曹操的刀下鬼。可憐還有孕在身的董貴人,也跟著送了命。
曹操去世後,次子曹丕繼承了相位。
此時的軍隊都是他曹家的私兵,而官員也是曹操提出“唯才是舉”後招募的人才。雖然漢獻帝是皇帝,可這些人吃的是曹家的飯,領的是曹家的工資,當然曹家才是他們的大BOSS。因此,曹丕繼位後,這些人對新主子要表忠心,有人就提出,曹家白養了漢獻帝這麼多年,是時候讓他禪讓帝位了。
這話曹丕愛聽,他早就想以魏代漢,完成曹操遺志了。
不過曹丕不能去對漢獻帝明言。當然這事也不用曹丕說,就有人找到漢獻帝,好一番威脅,漢獻帝知道時不我待,如不禪讓,小命也會玩完。也許禪讓還能留得性命,萬般無奈之下,他只得依從建議,寫下了禪讓詔書。
曹丕大喜,再說他也覺得漢獻帝不過在股掌之中,奪取帝位不過是早晚的事,所以他坦然地準備接受禪讓詔書。
想立功的人肯定不止一個,比如司馬懿就趕緊在這時表示,不能這樣做,這樣做會給天下人詬病,那麼帝位就有些來路不正了。
於是,這才有了文武大臣多次上表進言勸曹丕稱帝的行為。據史書記載,像這樣的行為多達15次。
同時,漢獻帝也是個聰明人,自然也懂得作戲,於是他連下四次禪讓詔書,勸曹丕稱帝。
而曹丕呢,則再三推讓,表示自己能力不夠。
有了這些鋪墊,天下皆知漢獻帝要將帝位禪讓給曹丕。待一切戲做足後,曹丕這才“不情不願”地在繁陽亭接受玉璽,登基稱帝,是為魏文帝。
-
7 # 孤篇
前言
漢獻帝登上帝位之時,那時候的漢朝已經搖搖欲墜了,在氣數將盡、大廈將傾的時候,還被權臣把持朝政,漢獻帝登上皇位,做的也是權臣的手中的傀儡,掌控他的權臣分別有董卓、李傕和郭汜、曹操、曹丕等人。做皇帝期間沒有任何的實權,雖然中間做過掙扎,但也是無聲的反抗,對歷史的大趨勢沒有任何的改變。
上位後的劉協一直被權臣把持,如同寶物般被爭來搶去公元189年,漢獻帝劉協被董卓擁立為皇帝,也是東漢的最後一位皇帝,也是歷史上第一位禪讓皇位的皇帝。(饒、舜、禹等人的禪讓沒有真實的歷史記載,我們無從得知真實的可靠性)
年僅9歲的他在董卓身邊做皇帝,董卓完全不把劉協放在眼裡,把持朝政的董卓沒有半點的政治才能,董卓的軍隊在洛陽劫掠財物、姦淫婦女,無惡不做,最終把洛陽城燒成了一片廢墟,此時的劉協也不知道皇帝應該做些什麼,能活命就已經不錯了,何談國家大事呢?
公元195年,李傕、郭汜兩人反目成仇,為了爭奪政治上的主動權,郭汜想將劉協劫到自己的營中,可惜期間走漏了風聲,被李傕搶在前面劫走了劉協,兩人都不服對方,那就打唄,又引發了幾個月的戰爭,長安城也和洛陽一樣,因為戰爭變成了廢墟,後來劉協被李傕的部將楊奉等人救走,逃離了權臣的魔掌。
《資治通鑑》上說“是時,宮室燒盡,百官披荊棘,依牆壁間,州郡各擁強兵,委輸不至;郡僚飢乏,尚書郎以下自出採穭,或飢死牆壁間,或為兵士所殺”。在曹操的手中做一個有名無實的“天子”要比流亡天子要好得多吧,在曹操救劉協的時候是雪中送炭,因為此時的劉協正在拜託權臣的追殺,一路上是又飢又渴,如果他不跟隨曹操會許昌,留給他的也只有死了一條。
試圖反抗,不甘落為曹操掌中螞蟻之輩,屬於生存的一種方式跟隨曹操回到許昌的劉協並不是淪為階下囚,而是被曹操尊奉為“天子”,在曹操身邊做天子,沒有實權,不過他也並不昏庸,也想過通過傳送“衣帶詔”讓董承、伏完等人刺殺曹操,只可惜最後導致曹操實行“清君側”,只不過他殺害的是董貴人和伏皇后,不過之後曹操卻把自己的三個女兒給劉協當妻妾,有監督之嫌。
劉協想通過“衣帶詔”來刺殺曹操,救自己於水深火熱之中,這也算是劉協作為“傀儡皇帝”的一種自救方式吧,如果不是這樣,我想他可能死的更快。
要知道的是,曹操是很敬重這位“天子”的,據《史書》中記載,劉協曾經對曹操說:
“君若能相輔,則厚;不爾,幸垂恩相舍。”意思就是:“如果曹操有心輔佐朕,請寬厚待朕;若不能,那曹操大可將我廢除,另立他人!”
曹操聽後:
“失色,俯仰求出。舊議:三公領兵,朝見,令虎賁執刃挾之。操出,顧左右,汗流浹背;自後不復朝請。””意思就是:
“曹操聽後大驚失色,執扣頭禮而出,出門後已是汗流浹背,被漢獻帝嚇得不輕,從此再也不敢對漢獻帝輕舉妄動。”也許是因為有虎賁軍在側執刀,同時雖然曹操已經都安排了自己的人,可還有很多忠於漢室的人,所以曹操才會汗流浹背,驚慌失色,但是這件事之後曹操也沒有把劉協如何,如果是粱冀、董卓之輩,必然會殺了劉協。
如果沒有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那麼劉協可能過得更慘,雖然說他是以傀儡的身份活著,但是以當時,甚至說以幾十年來漢室的積弱來看,他又能有什麼作為?
與其說被迫或者自願 還不如說是一種生存方式曹操死後,曹丕繼位,曹操在位時,“天子”劉協還能以“天子”的名義號令諸侯,因為那時候的諸侯基本上都是食漢祿的漢臣,而到了曹丕的時候,天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袁術、袁紹等人已經不存在,天下已經三分。
既然不能明目張膽的搶皇位,所以就得有人代勞了,華欽則是作為曹丕篡漢的先鋒了,他多次逼迫漢獻帝“效堯舜之道”,他威脅漢獻帝,不識時務恐怕會遭遇不測,漢獻帝拂袖而起,而此時王朗則是給華欽一個顏色,華欽立刻心領神會,抓住了劉協的龍袍說:“
許與不許,可不是你說了算的。”
當大臣們初次讓漢獻帝效仿堯舜的時候,他大驚說:
“朕想高祖提三尺劍,斬蛇起義,平秦滅楚,創造基業,世統相傳,四百年矣。朕雖不才,初無過惡,安忍將祖宗大業,等閒棄了?汝百官再從公計議。”在家天下的年代,帝皇祖宗打下的江山,卻在自己的手中丟了,漢獻帝死後如何能有顏面再見漢朝的24代先帝呢?漢獻帝肯定是不肯的。
過了幾天,大臣們又來勸說漢獻帝,漢獻帝都無動於衷,曹洪、曹休直接帶劍進入漢獻帝的寢宮,硬要將其“請”出來。漢獻帝痛哭曰:“卿等皆食漢祿久矣;中間多有漢朝功臣子孫,何忍作此不臣之事?
大臣們則說:“陛下若不從眾議,恐旦夕蕭牆禍起,非臣等不忠於陛下也。”
漢獻帝聽到手下的大臣們竟然這麼說,大怒道:“誰敢弒朕耶?”
以死相逼的劉協,以為大臣們會善罷甘休,結果卻是:
“天下人都知道陛下您,無人君之福,因此才導致四方大亂!若不是魏王在朝,弒陛下者,何止一人?陛下尚不知恩報本,直欲令天下人共伐陛下耶?”在漢獻帝禪讓皇位給曹丕的時候,有人說曹皇后曹節都說曹丕“天不祚爾”,實情是不是這樣呢,我們來看看《三國志通俗演義》中的曹節更能反映曹節的想法,當曹丕逼漢獻帝禪讓時,曹節對漢獻帝破口大罵,說:“你說我兄長是篡國之賊,你先祖漢高祖劉邦只是豐沛一嗜酒匹夫,無籍小輩,尚且劫奪秦朝天下。我父親掃清海內,我兄長屢有大功,有何不可為帝?你即位三十多年,如果沒有我父親、兄長,你早就粉身碎骨了!”在漢獻帝禪讓皇位之後,他享受的待遇一點都不比做“天子”時候的他差,他被曹丕封為“山陽公”。
所以說漢獻帝劉協的禪讓,既不是自願也不是被迫,只能算在當時環境下的一種求生方式,如果不是因為這樣,他可能很早就被曹丕殺害,根本不能壽終正寢,這對於一位傀儡皇帝來說,生命能壽終正寢已經算是一種幸運了,更何況他最後不僅壽終正寢,享受葬禮儀式一點都不差。
根據《獻帝傳》記載,曹叡得知獻帝薨逝以後,更換了素服並率領群臣為獻帝而哭,派遣使節和洽前去獻帝封國進行祭奠,還派遣崔林去監護漢獻帝的喪事。曹叡為獻帝親自下詔認為:孔子曾大嘉稱讚堯舜的禪讓行為,認為禪讓是大聖之美事。獻帝能夠了解漢朝的運數,並正確禪讓曹丕順承天命。身為東漢的末代皇帝還能在這個亂世之中得以壽終正寢,不得不說漢獻帝還是有其過人之處的。
銘記過去,共同成長!!
-
8 # 月夜luck
漢獻帝劉協退為山陽公後,地位仍在諸王之上。曹丕給的待遇也很高,包括食邑萬戶、不稱臣、以天子名義郊祭、沿用漢朝曆法等等,差不多是個獨立王國。除了有名無實的皇帝稱號不在了,劉協的生活跟以前沒啥兩樣——甚至更加自在,又何必節外生枝呢。
劉協禪位並不完全被迫,他應該是想通了:與其戰戰兢兢當皇帝,還不如做個無憂無慮的山陽公。他從9歲開始當傀儡,沒有過真正的皇權也就沒有太多不捨。劉協留在曹魏也是最安全的,因為一系列公開而隆重的交接禪讓儀式,他已然成為一種符號,代表著曹魏政權的合法性。
投奔劉備則非常危險——去得了去不了倒在其次,因為劉備想要興復的漢室並不是劉協的漢室,而是由他來繼承併發揚的漢室。換句話說,他並不歡迎劉協。正因為和平禪讓影響了劉備的皇帝夢,所以他才匆匆忙忙為依然健在而且還將一直健在十幾年的劉協發了喪,從思想上將他連根剔除。劉協窩囊卻並不蠢,投奔劉備這事我覺得根本不在他考慮範圍之內。
可憐劉協一生都在別人的控制之中,作為帝王他自然不甘心被人擺佈,他總是要奮起反抗,可是兩次都失敗了,並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真可謂“天時不予劉協”啊!
-
9 # 亙古懷念說史
作為東漢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漢獻帝劉協並不是一個無能之輩。雖然漢獻帝劉協也曾經被董卓,李榷和郭汜等人先後挾持,但劉協從來沒有放棄反抗。很不幸的是劉協遇到了一代奸雄曹操。
經歷過衣帶詔事件後,曹操加強了對漢獻帝劉協的控制,並把三個女兒同時嫁給了劉協。曹操雖然蠻橫霸道,但是始終在有生之年不敢覬覦大位。至少在名義上漢獻帝劉協還是曹操的老闆的。
在華歆等人的逼迫下,漢獻帝劉協被迫陪著曹丕上演了一場三推三就的禪讓把戲。這種把戲在表面上是漢獻帝劉協主動把皇位禪位於魏王曹丕,而魏王曹丕勉為其難接受。
實際上卻是誰願意把祖宗的基業拱手讓與他人!這種政治把戲只是為了讓魏文帝曹丕和漢獻帝劉協面子上都能掛得住罷了。要知道當時除了曹魏政權之外,還存在著以漢室皇叔身份自居佔據益州的劉備和盤踞江東的孫權。
由此可見,漢獻帝劉協的禪讓絕不是內心自願的,而是一種被迫不得已而為之的行為。所幸的是退位後的劉協終得安享晚年,造福一方。這或許比做了幾十年傀儡皇帝要有意義的多! -
10 # 緣禦寒
眾所周知,漢獻帝禪位後來禪位於曹丕,過程可謂是淒涼可悲。那麼漢獻帝禪位到底是出於什麼原因呢?是因為是受了曹丕的要挾,還是因為做了多年傀儡皇帝而感到了疲憊?
漢獻帝的所謂“禪讓”僅僅是一種形式而已,無論漢獻帝願不願意,都必須走完這一流程。而且是否禪讓、何時禪讓、如何禪讓,漢獻帝本人完全沒有權力決定,因為此時的漢獻帝不過是曹丕獲得正統地位的一枚棋子罷了,曹丕在接受漢獻帝禪位之後,所說的那句 “堯舜之事,今日方知”足以說明一切。
而且,漢獻帝的皇位也只不過權臣董卓專權、肆意廢立皇帝的結果,劉協雖然名為皇帝,但實際上只是權臣的工具罷了。在董卓控制漢獻帝時,朝堂之上尚有一些漢室舊臣存在,無論出於什麼目的,多少還可以“幫”漢獻帝一把,而到了曹操手裡,朝堂之上基本上清一色都是曹操的班底,此時的漢獻帝已被徹底架空,身邊一個“幫手”都沒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漢獻帝就只有一個功能,那就是曹操需要以天子之名幹什麼事的時候,找漢獻帝蓋個章,而且不論漢獻帝願不願意都得蓋。
到了建安晚期,曹操借漢獻帝之名自封魏公、魏王,加九錫,正式拉開了篡位的大幕,而這個時候漢獻帝心知肚明曹操的意圖,他清楚的明白漢朝統治再也不可能恢復,痛心和遺憾之餘,自己也早已有了心理準備,“退休”只是時間問題,毫無懸念,漢獻帝聞絃音而知雅意,他清楚的認識到,只有禪讓才能讓他得到體面的收場。曹操去世後,曹丕成了魏王,並邁開了篡位的第一步,讓漢獻帝主動退位讓賢,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禪讓”。
面對這種情況,而此時的漢獻帝沒有權力、沒有軍隊,自己就是曹丕砧板上的魚肉而已,如果不陪曹丕演完這齣戲,恐怕自己的小命都難保,畢竟這個時候曹丕篡位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如果禪讓,什麼事都好商量,如果不禪讓,漢獻帝就是曹丕稱帝唯一的障礙,曹丕必然不會對這位姐夫太客氣,保不齊哪天漢獻帝就“因病暴斃”了。
最終,漢獻帝選擇了陪小舅子曹丕演完了這出大戲,於是一場“自願”的“禪讓”就開始了。漢獻帝“堅決”要“退休”,曹丕“堅決”不同意漢獻帝“退休”,這麼些三個來回,“三辭三讓”,曹丕“不得已、勉為其難”的接受了禪讓,最後“無奈”的登上了帝位。之後,曹丕也沒有虧待漢獻帝,在漢獻帝“退休”之後,被曹丕封為了山陽公,並允許其在封地內可以著天子服飾,使用天子旌旗儀仗,奉祀漢王朝宗廟,並且可對魏不稱臣。
綜上所述,無論是出於何種目的,“禪位”對於漢獻帝來說都是最好的選擇,被封為山陽公之後,劉協就開始遠離政治,安安心心的經營著自己的封地,在五十四歲病逝的時候,曹丕之子曹叡還為他舉行了國葬,大赦天下,而當地的百姓也紛紛前去送葬。一個亡國皇帝能有這樣的結局已經是相當圓滿了。
但是這一切,都是漢獻帝當初陪曹丕演大戲換來的,如果當時漢獻帝死活不願意演戲,那麼他可能早就沒命了。說白了,不需要曹丕去刻意要挾,也不管漢獻帝心裡樂意不樂意,只要他不想成為刀下冤魂,就只能“高高興興”陪曹丕粉墨登場,演完這出“禪讓”大戲。
因此,漢獻帝的禪位,實際上也是皇權被架空後的必然結果,有迫於時局的無奈,也有無力迴天的絕望,以及內心最後對於自由的嚮往,可以說劉協的心情是複雜的,也是絕望的。也許這對劉協來說是一種解脫,做傀儡還不如做一介草民來得自在。
回覆列表
對曹操而言,雖說明面上他不是皇帝,但實際上就擁有著皇帝的權力,畢竟他一手打下偌大的江山。
這也導致當曹丕繼位後,不論是文治還是武功,都是無法和曹操相比的。也因此曹丕要想鞏固自己的統治,最好的方法就是再進一步,登基稱帝,這樣曹操的老部下們才能有晉升的機會,才會真正的效忠曹丕。
就這麼的,漢獻帝便成為曹丕鞏固統治的犧牲品,在公元220年被逼禪位,成為漢朝的最後一任皇帝。
首先,如果可以的話漢獻帝絕對是不想禪位的。
雖然說他這個皇帝當得十分憋屈,但是再怎麼說也是個皇帝,哪怕曹操、曹丕再怎麼權勢滔天,至少表面上也得對他客氣些。
更別忘了,他這個大漢皇帝,代表的不僅僅是他自己,還有漢朝的四百年基業。即便是放到現在我們都有一種思維,那就是祖宗基業不可丟,更不要說在古代了。
也因此,如果漢獻帝能擁有守護祖宗基業的實力,那他怎麼可能甘心將皇帝之位禪讓給曹丕呢?
其次呢,漢獻帝的禪讓也有可能是自願的。
講道理的話,皇帝這個職位是輪不到他來做的,只不過是因為董卓不喜歡他的哥哥漢少帝,這才給他強行按上了龍椅。
也因此,與其當個被控制、沒有自由的傀儡,倒不如禪位,去做個普通人。至少不用再像一個牽線木偶,被曹操、曹丕當猴耍。
這也是為什麼說,漢獻帝的禪位,既有可能是被迫的也有可能是自願的。但具體的緣由,我想也只有當事人最清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