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xr柒柒
-
2 # 巴山老妖
我想肯定是的。
我們的一些父母,對子女寵愛過了頭,對子女的事情總是大包大攬,把本該子女做的事情都攬在了自己身上。
孩子上學要吃早飯,父母每天早早起床給他們弄好吃的,然後盛好端到他們面前。
孩子要漱牙,爸爸媽媽把牙膏給擠好,水倒好。
孩子要洗臉,爸爸媽媽把水給打好,水溫要保證不冷不燙,剛剛好。
孩子要騎車上學,爸媽親自給他們將腳踏車推出車庫。
晚上孩子回來,爸媽親自給端洗腳水。
不管節日閒暇,孩子不會洗衣,不會買菜,不會做飯,不會洗碗,不會掃地,拖地,不會倒垃圾……
……
這樣做的結果便讓子女從小就覺得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
父母在孩子的心中,本質上就是奴僕,主子為什麼還會覺得自己欠了奴僕的?
既然如此,孩子憑什麼要對父母感恩。
不但不感恩,如果父母在那次事中沒替自己幹好,他們甚至會心生怨恨。
再有了,父母如此寵愛孩子,讓孩子失去了能力鍛造的機會。這種無能的孩子自己獨自生活都難,他們又用什麼來回報父母?他們又何來心情感恩父母?
因此,在培養孩子這事上,一定要多放手,該讓孩子做的事堅決讓他們去做。
嚴是愛,寵是害,這條養兒法則亙古不變啊!
-
3 # 金陽媽媽喜歡看星星
是的因為你為孩子做的太多,孩子只懂的享受其成,養成了習慣,卻不懂的付出的艱辛和不易。所以也就不懂的感恩,回報,只是學會了享受,所以我們做家長的不要什麼都為孩子做,他們能做的叫他們自己去做,讓他們從中學到一些東西。感受一下生活。
-
4 # 富足SunnyDR
因為它父母本身就沒有做到,什麼叫感恩?就是一個勢力人,目中無人的它!所以,一報還一報,感恩,它們家還真不配,這叫,因果報應!
-
5 # 豁達開拓未來
現在生活條件好,小孩都是溫室裡面長大,不經過什麼風吹雨打,也沒有什麼吃苦耐勞,同時有些父母還富養。
因此,付出越多的父母,往往養不出一感恩的孩子。好比種稻谷,供的養份太少長不出稻穀,供的養份太多太好了,稻禾是長得又高又大但長不出稻穀一樣道理!!!
-
6 # 為自己而搏拼一次
因為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不是隻有付出,就會有感恩的孩子,而是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一定要引導孩子,更要給予孩子一種叫陪伴。所以在孩子的成上道路上,不是付出得多,就會養出感恩的孩子,而是要給孩子引導和教育與陪伴。
-
7 # 我是Outman
他們所謂的付出,更多的是一廂情願,自以為是!忽略了孩子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事實,不知培養其獨立人格,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激發其內在潛力。這種教育的結果往往早已註定,於是他們往往抱怨孩子不懂感恩,其實他們自己也不知自己錯在哪裡!
-
8 # 看淡一切才會輕鬆
說實話,父母付出的辛苦越多,她們越體會不到,而付出了辛苦的兒女,才會有一個感恩的心,而反之,一向享受者攵母付出而享樂的兒女,她在攵母須要照顧的時候,是離得最遠,而自私的兒女。因為在父母的驕貫下,她們早己不是常人了,是最不懂得感恩父母了。
-
9 # 路人0728
俗話說:"棒頭岀孝子,箸頭岀忤逆。"說的是對子女嚴格管教,能培養出感恩的孝子。如對子女過分溺愛、無原則地遷就,只會培養岀逆子。所以說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教育方式方法對子女的成長具有重大的影響。
有些父母對培養子女傾注太多的精力,過分注重於物質上的給予,而忽視了精神層面的教育,養成了子女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不良習慣,形成了貪婪、自私、驕縱叛逆的心理,認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當然,長大後成了不懂感恩的不孝之人。
-
10 # 千里之外風光美
這也不能一概而論,這要看是什麼年齡段的孩子,父母付出太多。
如果是嬰幼兒期的孩子,父母給予孩子的愛與關懷肯定是越多越好啊!父母給予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與呵護,多陪護關愛孩子,讓孩子的幼年得到足夠的愛和安全感,他們才能健康成長。
兒童期的孩子也需要父母更多的教育和引導,讓孩子養成各種好習慣。比如閱讀的習慣,按規定做事的習慣,以及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這些好習慣都需要父母刻意去培養,積極地訓練。在這個階段,父母越用心,孩子就越優秀。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兒童時期養成了好習慣,形成了孩子良好的思想品質,到了青少年時期,父母做好榜樣就行了。
有些父母總以為自己愛孩子,從小到大一直都在為孩子付出,一味地付出,更有甚者,把孩子的事自己包辦代替,生怕孩子受委屈,無論是時間、精力和金錢,都無所不用其極,把孩子養成了“公主”或者“王子”,直到後來才發現,自己的付出換來的是“巨嬰”,甚至是仇人。因為父母的付出,讓孩子一直生活在父母的包圍圈,他們失去了自我學習,自我成長的機會。孩子在父母的“厚愛”中,失去了自我發現,自我探索的機會,這樣的愛不是真愛,而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
11 # 飛舟1968
養育孩子應該一手抓養、一手抓育,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很多家長往往是重養輕育,抓物質上的保障多、抓品行上的養成少,以孩子吃好穿好玩好為主,忽視道德品行教育,導致孩子身心成長不協調,特別是心智、情商跟不上。
具體表現就是沒有限度的溺愛。比如,應該由孩子做的,家長替孩子做了;孩子要什麼你就給孩子什麼,從不拗著孩子;孩子做錯了事,家長捨不得說、捨不得管,怕孩子受委屈,等等,感覺為孩子付出多少都不為過。這樣就導致孩子的三觀樹偏,養成自私自利、任性無理、是非不分的品行,認為家長付出多少都是應該的,自己佔有一切、享受一切是理所當然的。孩子連自己的私慾都不能得到滿足,怎麼會感恩父母呢?
還有一種極端現象,就是對孩子的要求過高、過嚴、過死,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不是給孩子壓力過大,就是給孩子空間太小,孩子現在做什麼、將來幹什麼,都由家長來規劃,人生軌跡被卡得死死的,使他們小時候表現為膽怯畏縮,長大以後就表現為報復性的叛逆,不是感恩,而是怨恨,想法做法就跟家長南轅北轍,甚至恨不能離得遠遠的,怎麼拉近感情?
這些現象都有活生生的現例項子,大家都聽說過、見到過,甚至自己也在親身感受著。總的說,就是養育失衡,重養輕育,看似付出了那麼多,是為孩子好,其實是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付出越多,受到傷害就越深。
-
12 # 金陵勝寒
父母對孩子太好了,把孩子成長的分內之事都替他做掉了,時間久了,一切變得合情合理。
孩子從小就要培養他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讓他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這樣,以後孩子就可以早早地獨立起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寫到這裡,想起了《好漢歌》。溺愛就會把孩子的一生給毀了,讓孩子獨立早點才是真正對孩子好。他的自己的人生別人替代不了。
回覆列表
有一種是我借你一萬,我天天說我有情有義,我天天說無私奉獻為你奉獻了,你得感恩我,我拿你什麼都理所當然,甚至我還永無止境的索取,你一反抗我就說,我對你有恩,我為你付出了,我當初可是借你錢了,這樣反反覆覆的折磨你,怎麼感恩,沒有人願意這樣感恩吧。
感恩是這樣的,你借一萬,你可以說一句我付出了,以後你可是要回報我的喲,給人家心裡有數就可以,然後以後該怎麼生活就怎麼生活,不要給別人虧欠感,等他有能力了,然後他自願怎麼回報你就怎麼回報你,他窮可能回報你五千,他富可能回報你三萬,你接著就好,這才是良性感恩。
而我借你一萬,我天天掛嘴上我對你有恩,然後你的一切我都索取,這叫什麼槓桿交易,你想以小博大,你想做買賣,你還要藉著感恩的名頭,當了。。要立牌坊,又當又立,虛偽又噁心,你還指望別人感恩你,你自問你憑什麼,按照這個例子誇張的說法就是,我曾經給過你一碗飯,我現在想要你的命,因為你得感恩我。這是感恩嗎?這是強盜搶劫。
還有一種就是,你從小他要什麼給什麼,他今天要個玩具車,明天要雙球鞋,他要什麼你都滿足,他在一次次的滿足中喪失了對物質被滿足的感恩感,然後越發的覺得理所當然,所以到最後越發的不會感恩了。
在這個例子中很典型的就是跟一對男女朋友剛同居一樣,剛開始一方打掃衛生,另外一方會很驚喜很感動,那麼這個時候問題來了,如果一方做了家務,然後另外一方很驚喜,她或者他說,親愛的,你看我這麼棒,都把家裡打掃了,你是不是也應該犒勞下我,然後另外一方他說,親愛的,今天你辛苦了,我給你下廚做好吃的,你就坐著享受就好了,今天你辛苦了。一方他下廚付出了,也就是他不是空得到,他是有付出得到,慾望就不會變得理所當然,他們兩吃完飯,然後就形成了彼此感恩。這就是良性迴圈的感恩,但是如果一方做完家務,一方很驚喜說,親愛的你辛苦了,然後就沒然後了,你也沒有介意,你也不在乎他有沒有回報,他要回報的時候你說不用不用沒關係,然後你下一次再做家務,他的感恩驚喜感動就少了百分之五十,隨著你只付出不說,他的感恩值就會變為0,到後面慢慢的就沒有感恩了,然後覺得你一切理所當然。
為什麼他到後面沒有感恩了,因為你沒有讓他參與,沒有讓他付出,只有當一個人他付出的時候,他才會記憶深刻,然後他連著他付出的時候就會想到你也有付出,然後一個點一個點連成一條線,組成一個溫馨的回憶,加起來就是感恩感動在心間縈繞,因為人最記憶深刻的事是自己的事,是自己付出的那些讓人性產生疼痛的事情,雖然不一定是真正的疼痛,而不是自己得到,那些疼痛的付出肯定是比得到更記憶深刻的,當你的疼痛值與得到對等的時候,你就會內心平衡,你就會舒服,你就會感恩。當你的付出的疼痛值超過得到的快感值,你會覺得別人虧欠你多,你就會覺得自己受傷害,當你得到多付出少,你為了邏輯自洽不產生內疚攻擊自己,就會產生理所當然,這些都該我的,我憑什麼感恩,我憑什麼要認為自己虧欠他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