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桑榆說ing
-
2 # 軟文愛好者
這些年,隨著高速公路,高速鐵路,房地產發展,高架橋,每個橋樑都是樁打樁一個幾噸重的鐵錘,一錘一錘打下去的。形成一個圓井。一個高架橋橋樑有4-6圓井組成一個橋樑。就好比修房子,都是從地基開始的。
打樁基鑽頭都是幾噸重。打樁基每個地方的地質和到達每個深度地質岩層都不一樣。有的地方地下溶洞,暗河,流沙等等一系。
一般都樁基鑽頭卡死了,鋼絲繩掉下去了,樁基拉不上來,老闆捨不得,拉上來當廢鐵賣,或者工地要求,必須拉上來,才會請潛水員(水鬼)。
前幾年我親眼看到過一個潛水員(水鬼),帶著氧氣瓶,氧氣管,眼罩,潛水衣等等在渾濁水之,下去肯定是看不見,只能憑自己的直覺作業。
其實每個行業都有一定危險性,突發事件誰也預言不到的。當然要遵照生產安全條例來,嚴格執行,培訓上崗,規避一些危險。
知道為什麼工地潛水員,被稱為“工地水鬼”嗎?
就是因為他們經常徘徊在生死邊緣,而且撈一次鑽頭的收益,就是別人幾個月的收入,不過所謂福兮禍之所伏,高收益的背後是高風險,如果不幸在水下遇難,工程方需要賠償100萬,甚至更高。
當下人類早已實現載人登月,設計的探測器也抵達了火星,為什麼施工過程中,如果鑽頭掉了,非要用人力去打撈呢?機器難道不行嗎?
在施工過程中,如果鑽頭掉落,為什麼非要派人下去打撈?在建造各類建築物之前,都需要打下厚厚的樁,目的是為了增加建築物的穩定性,具體打樁的深度,根據建築物的不同而有所差異,通常在幾米到幾十米之間。
如果你仔細回想,總能記起“砰砰砰”的聲音,那就是打樁機在施工,在確定精準位置後,打樁錘把地面砸出一個大坑,然後一直重複著砸,直到滿足深度需求。
後來隨著工程技術的進步,打樁機也在不斷更新,以至於不同的施工類別,需要採用不同的鑽頭,一個合適的鑽頭,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在施工過程中,卻總能遇到“鑽頭掉了”的情況,難道是鑽頭質量不過關?
很顯然不是,因為地下環境複雜,即便是鋼鐵之軀,鑽頭也會經常掉落,此時有朋友就感到很無語,鑽頭掉了就取出來唄,可以用機器人潛入水下,用鋼絲將吊車與機器人相連,只要機器人順利潛入地下,連線好鑽頭即可,但是鑽孔內滿是泥漿,工程機器人不適合在這種環境下作業,那麼問題又來了,好端端的打個樁,為什麼裡面都是泥漿呢?
摩擦生熱的科學原理想必大家都瞭解,鑽頭在跟土地發生劇烈摩擦時,會產生大量的熱能,這些能量不僅會作用在周邊泥土岩石中,還會對鑽頭造成損傷,當年蘇聯有個“挖穿地球”的計劃,鑽到地下12262米被迫停止的原因,就是因為鑽頭無法頂住高溫,導致磨損太快,絕大多數時候都在降溫,所以高溫確實會對鑽頭造成巨大的影響。
如果鑽頭髮生部分扭曲,原本筆直的樁道就會發現變化,地基發生扭曲,地面的建築穩固性自然也會大打折扣。
在樁道中加水,不僅能讓泥土變得更加柔軟,還能給鑽頭降溫,並且大量的水在融合了泥沙後,密度得到了增加,還能大幅度提高樁道的穩定性,否則僅僅是一個乾燥的樁道,中間沒有水的話很容易發生塌方,所以別看這些泥水渾濁不堪,其實對整個施工專案有很大的作用。
但是一旦鑽頭髮生意外掉落,泥水的“副作用”就體現出來了,它會阻擋上方的視線,在無法觀測鑽頭掉落精準位置的情況下,很難將其取出來。
如果把泥水抽乾,四周的坑壁很有可能會發生塌方,導致出現工程事故,造成的損失遠超一個鑽頭。
其實要不要把鑽頭取出來,也得看情況,如果以一棟400米高的建築為例,樁道一般要打40米,也就是10%,假設鑽頭剛好掉在39米,施工方很有可能不取出來,直接澆築,但絕大多數情況卻是鑽頭掉落深度,離施工目標深度還有一段距離,這就導致施工隊必須把鑽頭撈起來,然後接著打樁。
看到這裡,有朋友不禁問道,難道不能在旁邊重新打個樁道嗎?
這就涉及到工程專案設計問題了,工地上的每個樁孔就是提前設計好的,打多少個孔,每個孔打多深,都有嚴格的標準,即便再微弱的改動,都有可能引起蝴蝶效應,也就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如果只是因為鑽頭掉落,最後撈不起來而放棄,轉而偏離設計位置,再打一個樁道的想法是行不通的。
工地“水鬼”是如何潛入水下撈鑽頭的?我們印象中的潛水員,大多是潛入海洋中,拍攝各類海洋生物,但是工地潛水員不同,他們需要潛入渾濁不堪的泥水中。
每下潛10米,人體便需要額外多承受1個大氣壓,如果鑽頭掉在水下30米的地方,潛水員就需要承受4倍大氣壓,又因為樁道中的水混合著泥土,所以潛水員在30米泥水處的壓力,明顯要超過4倍大氣壓,而且冬季的泥水冰冷刺骨,這就需要潛水員擁有強壯的體魄。
此外,在渾濁不堪的泥水中,潛水員根本看不到任何東西,因此潛水員需要具備一定的工程知識,勉強要達到半個工程人的標準,這樣才能在泥水中找到合適的捆綁位置。
由於水下危險係數較高,所以在潛水員下去之前,需要進行一系列安全檢測,例如身體檢測、裝置檢測等等,一旦沒有符合健康標準,潛水員就會被禁止撈鑽頭。
由於樁道直徑狹窄,再加上混合了很多砂石,所以為了防止意外,潛水員選擇不背氧氣瓶,而是在穿上特製厚厚的潛水服後,採用面罩吸氧的方式下潛。
值得注意的是,給潛水員輸送的不是純氧,而是一種氧氣、氮氣、氦氣的混合氣體,面罩上的兩根導管,一根負責輸送氣體,一根負責抽走撥出的氣體,但這畢竟不是天然空氣,所以潛水員基本下去撈鑽頭的時間在30分鐘左右,臨近1小時就要不斷提醒他上浮了。
“水鬼”下水撈鑽頭時,需要一個靠得住的人在岸上配合,這人需要時刻注意輸送氣體的導管有沒有纏繞在一起,一旦發現異常,岸上的人就要迅速將他拉上來,而“水鬼”要把生命安危交給另一個人,所以這個人一定是彼此的“生死之交”。
就算岸上的人時刻關注,但也不能100%保證安全,一旦樁道發生部分坍塌,“水鬼”生還的可能性極其渺茫,而且隨著多次進出樁道打撈鑽頭,“水鬼”的體力消耗十分巨大,在高壓低溫環境下工作時間越長,對“水鬼”的身體就愈發不利。
一般“水鬼”幹一次活,基本在4000~6000元之間,少數在1~2萬/次,而且這工作不能一直幹,不然高壓低溫確實會影響“水鬼”的身體健康,如此“水鬼”在底下遇難,工程隊要面臨100萬左右的賠償款,具體金額受多方面影響。
但從客觀角度說,如果危險性極大,“水鬼”也不會冒然下去,畢竟5000~20000的錢,還不足以冒如此巨大的生命危險,而且在“水鬼”下去之前,工程隊也會將樁基孔進行二次加固,就是為了防止出現塌孔。
延伸閱讀:世界上最危險的工作,每週給1000條蛇擠“蛇毒”毒蛇會將分泌的毒液儲存在毒腺中,而毒腺則位於毒蛇的頭部,當毒蛇咬中獵物後,在收縮肌的幫助下,毒腺中的毒液就會經過導管,從毒腺轉移到毒牙中,接著進入獵物的血液中。
目前全球採取蛇毒,絕大多數都是“活採”,畢竟“死採”太浪費資源,一條蛇一輩子只能採集一次蛇毒,想想都不現實。
當下主流的“活採”是咬膜採毒法,將一層透明具備彈性的尼龍薄膜,覆蓋在玻璃容器上,採毒人用手按住毒蛇的頭部,並將其靠近尼龍薄膜,當毒蛇咬住尼龍薄膜後,會感到猶如獵物的面板組織,所以毒蛇就會使用原先儲存好的毒液。
採毒人每週要採集的毒蛇數量超過1000條,在工作過程中稍有不慎就會被毒蛇咬傷,在劇毒影響下,採毒人的傷口將流血不止,很快便會腫脹發黑,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採毒人的全身肌肉會變得僵硬,連呼吸都開始困難起來,意識逐漸模糊,最後不治身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