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冷月如鉤頭條

    這個問題這樣看:

    胃鏡和病理是在不同層面認識疾病的兩種手段。胃鏡看到的是宏觀肉眼層面的病變,如胃黏膜的顏色,光滑度,有無潰瘍,隆起腫塊,蠕動等變化,就像把胃拿出來展開看一樣。

    病理是將取自胃壁的一小塊組織製成病理切片放在顯微鏡下放大幾十到幾百倍觀察,看到的是細胞和組織影象,根據細胞形態和細胞之間排列組合有無異常來診斷疾病。對手術切下的大標本,如部分胃,一段腸管,一個脾臟病理也要做詳細觀察記錄,然後選取有代表性的一塊做切片,最後診斷依據還是來自鏡下觀察。

    所以,病理看到的是微觀病變,它比胃鏡更能接近疾病本質,對解釋疾病,確定病變性質比胃鏡準確可靠。尤其是確定究竟是炎症或是腫瘤,如果是腫瘤到底是良性或是惡性,如果是惡性分化程度(惡性程度)如何,有無浸潤,是不是早癌,要搞清這些問題非病理莫屬,所以業內把病理醫生形容為“醫生的醫生”,把病理診斷看做疾病診斷的“金標準”可見一紙病理診斷報告具有判決書性質。手術科室對病理診斷都非常看重和依賴,有規定必須主治級別的醫師才能簽發病理診斷報告。

    跟任何診斷方法一樣,病理檢查也有它固有的侷限性,如果病變很小,活檢沒取到關鍵地方,切片沒切到有問題的地方,製片質量不好都可能影響診斷的準確性。雖然胃鏡與病理經常溝通反饋,儘量避免活檢取材造成的診斷困擾,但還是有為明確診斷再次做胃鏡補充取材的。

    疾病的診斷必須把宏觀與微觀,全面與區域性,病史與症狀結合起來通盤考慮才能保證準確性。胃上疾病也是一樣,胃鏡病理,還有幽門螺桿菌檢測,再加上症狀病史結合基本可以保證大多數病診斷準確。

    這樣解釋可以嗎,你明白了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喜歡孫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