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君玖渦渦要幸運呀
-
2 # 梅子雨summer首先糧草是要分兩種的,一種是大軍還沒動的時候,由政府出面徵集糧草運到前線,這就叫大軍未動,糧草先行。
這是因為大軍往往身上只能攜帶幾天的乾糧,如果攜帶過多的輜重就會影響行軍的速度,速度就是生命線,戰機稍縱即逝,所以糧草只能由輜重部隊先運輸,並且沿途建立兵站,在兵站裡留下大軍的行軍所需的口糧(一般7天到半個月,也可能由當地政府出面建造),並在前線留下一到三個月的糧草儲備。
只有當沿途的兵站、糧倉都建好了,前線的糧食儲備也做好了,大軍才能出征,因為如果走到一半沒了糧食,或者帶的糧食太多、走得太慢,敵人就跑了,就只能無功而返。更為嚴重的是,糧草不足,大軍就很有可能譁變,釀成大亂。
第二種糧草,就是跟在大軍身後,源源不斷地補充糧草之所以糧草需要源源不斷地補充,是因為前線一般只能囤積一到三個月的糧草。
一方面是因為古代生產力的確有限,朝廷很難一下子拿出那麼多糧草,就算是豐年,朝廷各種開銷也十分巨大,因此即使能拿出來,也會慢慢撥給,從而得出緩衝時間,以備不時之需。
另一方面,是透過糧草控制軍隊,以免軍隊失控。例如《雍正王朝》中,十四阿哥出征,那麼必然就是年羹堯負責糧草,這是因為十四阿哥是老八的人,而年羹堯是老四的人,雖然是影視劇,但是這種設定是符合史實的。
李左車為什麼肯定他可以斷漢軍糧草,防守必勝?這一場戰役是指公元204年,漢王劉邦命令韓信、張耳率一萬餘新招募的漢軍越過太行山,向東挺進,攻打項羽的附屬國趙國。而李牧之孫李左車是趙國率軍的副將,陳餘為主將,號稱趙軍有二十萬之眾。
首先戰場是在趙國境內,因此劉邦不可能讓趙國境內的官民在當地供應糧草,而且連士卒都是新招募的,自然也不可能存在大規模的輜重部隊運輸糧草,因此他們只能是大軍先行,輜重部隊從後方運輸糧草。而且韓信、李耳是長途奔襲,身上可以攜帶的糧草十分有限,又不可能從當地獲得補給,只要掐斷韓信的補給線,都不用趙軍出擊,漢軍必然不戰自潰。
可惜的是,韓信早就料定陳餘的心性,必然因為漢軍人少,而且長途奔襲人困馬乏,主動出擊。韓信讓張耳在棉河東岸擺下背水陣,自己率領2000騎兵埋伏,一舉擊潰了趙軍。
-
3 # 微風細浪
兵馬未動 糧草先行,看了這句話都以為糧草運輸隊伍在軍隊前面,實際大錯特錯了,軍隊行動一般是向敵佔區進軍或者進攻敵人,這樣的態勢讓糧草運輸隊伍走在前面不就是給敵人送糧草嗎?但凡有點軍事常識的人也不可能這麼做。所以正常情況下應該是軍隊的先頭部隊走在前面,這叫前鋒,是搜尋刺探訊息給大部隊提供情報,防止中了敵人的埋伏。軍隊後面還有後衛,負責斷後防止敵人偷襲後路,糧草隊伍在軍隊中間,這樣就能萬無一失了。
所以“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是指後勤的重要性,正確做法應該是:軍隊還沒有行動前糧草要提前準備好,糧草是隨軍隊一起或者在後方跟隨軍隊行動的。
李左車是秦朝末年的著名戰將,自然更相信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了,這裡指的是軍隊行動前要提前準備好糧草,並不是讓糧草隊伍走在軍隊前面。
回覆列表
糧草很重要,或者說是相當重要。而糧草也是怕被搶的,一旦被人搶了糧草,這戰打不打的影響挺大的,除非和那些蠻族一樣,或者,破釜沉舟,以戰養戰,那,戰爭,腦袋就在褲腰帶上拴著一樣,風險也有機會。如果你命硬心狠能豁的出去的話。當然,保衛國家是神聖的。但基本上,地段好的國家都會被敵人盯著資源想搶的,強大的國家需要武力來鎮壓以及守護。
李左車既然在歷史上留下名字,那麼,首先不是笨蛋,其次,打戰一是也有天賦,其他就是聽,看,扛。耳聽六路眼觀八方,吸取,前人經驗,上了戰場上,也有運氣成本,各憑手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