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千枝萬葉74080886
-
2 # 許科雲
1⃣️二胡有五個傳統把位,按照左手的四個實用指頭分配,每個把位內外弦共負責按八個音級。由於越往下方的弦越短,振頻就越高,指距越窄,這就出現了上把指距最大,只能一個指頭按一個音,上把加上內外空弦共十個音級,小指只能負責52,不可兼按63音級。只有在中把往下方的每個把位,才可以多按音級。比如《二泉映月》下把的一指定在弦中間時的定把演奏。
2⃣️二胡新把位有十四個,從內弦的2音依次往下、而傳統把位只有五個,有個規定:七個傳統大調中每把的一指必須按在4 i 、15 、52音級上,你記住這個規定在換把後就不會混淆了。
3⃣️二胡傳統把位還有個固定的指距要掌握好,不管換到哪個把位,一指與四指為四度關係,只有一指按4音,一二三四指為4567、這叫增四度,裡面沒有半音,四個音距平均分配,其它的都是純四度關係,其中小二度指距是該把位中全音的一半,你只要掌握了一指的音準,該把位音就準。
4⃣️二胡中的"切把"術語,就是屬於千斤下小三度一指定在上把:C調26弦的4 i 音位上、bB調37弦的52音位上、F調的15音位上、所謂稱切把,就是將一指代替千斤。因為一指還可以向上夠到一個音級,這是為了省去小三度還要換把的多餘動作,這是二胡演奏中要刪繁就簡的技巧之一。
5⃣️二胡切把後的一指作為千斤,它的空絃音因為手指比千斤線厚實也就渾厚了,不像線扎的千斤那樣明亮、切把後的一指音便於揉弦。二胡不像鋼琴電子琴有各個獨立的音級,二胡是拉響空弦,手指按不同的音位而改變了總弦長產生不同的振幅和振頻發出不同的聲音,由於越往下弦越短振幅越小音量越小,振頻越密聲音越高(高質量二胡上下把位音質懸殊才不大)、你懂了這個物理原理就知道二胡在上把小三度上才叫做切把位,其餘的稱為定把,而且切把定把後的二胡空絃音都是因為手指肉厚而渾厚的。
為了確保二胡的音色,同時與國際接軌,二胡內外弦的空絃音,一般外弦調定為國際標準音(鋼琴鍵盤中小字一組的)a1音,內弦調定為比外弦低純五度的d1音。
在這種情況,內外空絃音唱作2~6,定調為C調。
2.在二胡內外弦空絃音按照國際標準音d1~a1調定的前提下,左手的四個手指分別按弦,內外弦分別發出3、4、5、6/7、1、2、3音。這叫二胡的傳統把位。
以2~6弦的C調為例,從7~4、2~5、5~1、1~5、5~1,自上而下分為5個把位。
後一把位的第一個音與相鄰的前一把位的第一個音之間,呈純四度音程關係。
3.在傳統把位的基礎之上,以每個音比傳統把位高一個音(包括全音或者半音)為一個新的把位,就形成了二胡演奏中的新把位。以D調的5~2弦為例,外弦自上而下,5~2、7~3、1~4、2~5、3~6、4~7、5~1、6~2、7~3、1~4、2~5、3~6、4~7、5~1,新把位共有14個。
在新把位中,相鄰兩個把位的第一個音之間,呈一個大二度(全音)或者小二度(半音)的音程關係。
4.從傳統把位中可以看出,C調(26弦)內弦的上把位是從1~4指的“3--6”兩個音,和各自的內外弦空絃音呈小三度關係,中間跳越了“74”兩個音。內(外)弦一、二指按弦的3~4(7~1)之間是半音(小三度)。為了減少換把動作,把左手一指按在內弦4 ~i音位上,而且一指還可以兼顧到其上面的3~7音位,左手指的這種按弦位置相對於傳統把位 ,就叫作“切把”。
5.從物理理論得知,二胡空絃音的音高是由物體的振動所產生。一定頻率的振動,決定了振動所發出聲音的音高。
根據物理學中弦的振動頻率公式:
式中:
f:頻率;
L:弦長;
T:作用在弦上的張力;
ρ:弦的線密度。
在調定了空絃音的音高後,作用在弦上的張力為定值;
對於選定的二胡弦,其線密度也為定值。
在這種情況下,弦的振動頻率f與弦長L成反比。
弦的長度越短,其振動頻率越高,聲音也越高。
弦的長度越長,其振動頻率越低,發出來的聲音也越低。
由於千金至琴碼之間的弦長是固定不變的,因此,二胡空絃音的音高也是一個定值。
另外,從切把的定義也可以看出,切把僅僅只是改變了傳統把位中左手一指的按弦位置,二胡內外弦的絃軸,並沒有經過人為的擰緊或者鬆動,因此,切把後二胡內外弦的空絃音並沒有任何變化!
除非是人為地向琴頭或者琴筒方向改變千金的位置,以及透過擰緊、鬆動絃軸,才能改變空絃音的音高。
這就是本提問的簡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