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現在沒有吃過榴蓮,雖然跟價格也有點關係,最關鍵的是氣味讓我接受不了,其實榴蓮在人類世界也是分為兩派的,愛得欲罷不能,不愛的看都不會看一眼。
除了人類世界外,動物界對榴蓮的態度也不盡相同,有的堪稱動物界的“榴蓮大師”,有的見到榴蓮會躲得遠遠的。
不過,植物也是需要繁殖的,它們又不像動物那樣能夠自由地行走,所以,許多植物就用到了動物這個媒介進行傳播,而鮮嫩多汁、香甜可口的果肉只是它們刺激動物進食,從而將自己種子帶走方便繁殖的一個策略而已。
但是,從這個角度看,榴蓮好像有點進入“進化”的死衚衕了,因為它們的果實被一個滿是尖刺的外殼包裹著,這就勸退了大多數的動物,而果肉的特殊氣味,又不能被動物普遍接受。那麼,榴蓮為何會進化出這樣的性狀呢?又有哪些動物會對榴蓮“愛不釋手”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大多數的植物果實都是直接可以吃的,但如果我們抱著一個榴蓮啃,顯然是要疼得齜牙咧嘴的,這就是榴蓮外殼的威力。雖然這個性狀看起來是不利的,但是對於榴蓮來說卻是必須的。
首先,榴蓮的種子包在果實中,而它的種子又屬於晚成熟的一類,簡單地說就是果肉都熟透了,它的種子才真正的可以在土地上發芽長大了。但是,在自然界中,鳥類太多了,而且大部分都是雜食性的食性,它們對各種果實都是來者不拒的。
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發現,往往果實還沒有成熟時,鳥就已經對果子下手了,而且它們能夠挑到的果實都是成熟度相對較好的,這是因為鳥類除了具有像人類一樣的三色視覺外,還能看到了紫外線。(下圖左邊為我們眼中的鳥,右邊為鳥眼中的鳥,這就是四色視覺帶來的效果)
這使得在我們眼中沒有差異的果實,在鳥眼中就有了本質的區別,尤其是那些剛剛露出一點底色的果子,最容易被鳥啄了。
一旦果子沒有成熟被鳥啄了,果子很快就會掉落到地上,此時果子裡的種子是還沒有成熟的,不具備繁殖能力的,所以,榴蓮這個被刺包裹著的果實其實也是一種防禦手段,避免了種子不成熟就被動物損壞,從而無法繁殖。
其次,榴蓮是一種多年生的高大喬木,它們的樹高一般都在十幾米以上,最高的可達四十五米。眾所周知,果實成熟後會自然落地的,但是對於大多數的水果來說,它們的植株並不高,落地問題也不是很大。
但是,榴蓮就不同了,從十幾、二十幾米的高處落下,如果沒有堅硬的外殼作為保護的話,落地就摔倒稀碎了,此時種子就掉落在地上了,雖然這樣種子也能發芽,但是在大樹底下發芽,是不利於生長的(營養的剝奪),所以,它要保持種子在果肉中,才有機會被動物吃掉,並傳播的更遠的地方去。
此時堅硬的外殼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因此,榴蓮這種看似是不利的果實形態,其實是經過了自然選擇並且最有利於自己繁殖的,而且榴蓮熟透後掉落在地上,恰好摔開了部分的外殼,露出了裡面的果肉,此時氣味濃郁,就能吸引一些愛吃榴蓮的動物前來了。
大部分動物都有靈敏的嗅覺,但是不同的動物對於同一種氣味的態度是不同的,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坨翔放在那臭氣熏天只會讓人覺得噁心,但是這坨翔確實蠅蛆、蜣螂等動物的美食。
榴蓮也是一樣的,它的氣味有的動物聞起來是香的,顯然這類動物就愛吃榴蓮了。只不過,榴蓮是原產馬來西亞和東南亞部分國家的植物,所以,能吃它的動物並不多,下面我們來介紹4種:
第一種:食蟹獼猴
除了常年的猴子,食蟹獼猴也是榴蓮愛好者,雖然食蟹獼猴主要以螃蟹為食,但是生活在熱帶雨林中的它們,一旦到了果實成熟的季節,是不會放過任何一種可以食用的果實的,其中就包括了榴蓮。
當然食蟹獼猴自己幾乎打不開榴蓮,所以它們經常去榴蓮樹下撿食掉落在地面上的,因為高處掉落已經裂開口的榴蓮,而且食蟹獼猴吃榴蓮時喜歡大口的吞嚥,所以一些種子會被它吃下去,從而成為榴蓮種子的傳播者。
第二種:黑斑犀鳥
黑斑犀鳥是一種廣泛分佈於東南亞熱帶雨林中的鳥類,它們最大的特點有兩個:一是長著一張不太符合身體比例的大嘴,另一個就是它的喙上有一個冠狀的凸起,看起來非常的像一頂長長的帽子。
黑斑犀鳥也是榴蓮的愛好者,它們不但會食用成熟後掉落在地上的榴蓮,還會在榴蓮快要成熟時(已經有微小的裂開),用自己彎曲且長的喙啄開榴蓮大吃一頓。作為一種嘴巴比較大的鳥類,囫圇吞棗的黑斑犀鳥通常也會將榴蓮的種子吃下去,成為傳播者。
第三:馬來熊
大多數的熊科動物都是雜食性動物,而且植物性食物的佔比往往還不低,尤其是馬來熊。馬來熊是熊科動物中最小的成員,它們的食物主要就是水果和昆蟲,其中水果佔比最大。
當然,生活在東南亞熱帶雨林中的它,從來也不會缺少水果,其中也包含了榴蓮。馬來熊吃榴蓮並不會等到榴蓮自然掉落,畢竟它們是爬樹高手,所以在榴蓮成熟的季節,它們會爬上高樹將已經成熟還未掉落的榴蓮弄下來,然後掰開,大口大口的吃,同樣它也是榴蓮種子的傳播者。
第四:紅毛猩猩
如果要在動物界中找出一種榴蓮的狂熱愛好者,那一定就是紅毛猩猩了。動物學家們深入熱帶雨林對紅毛猩猩進行過系統的觀察,結果發現,紅毛猩猩最愛的水果排名第一的就是榴蓮,因為對於其他水果,它們通常是等成熟了再吃。
但是對於榴蓮,它們則是在榴蓮外殼還是綠色的時候就上樹摘下來,然後,用牙齒和手強行的將榴蓮開啟食用。記錄中,有一隻紅毛猩猩連續在一棵榴蓮樹上待了兩天,吃掉了119個果實。
不過,紅毛猩猩並不是榴蓮的傳播者,因為這傢伙連榴蓮的種子也不放過,就像我們嗑瓜子一樣,即便有時候不吃種子,它也會把榴蓮中的種子摳出來,然後隨意的仍在一旁,對榴蓮種子的傳播幾乎是沒有任何幫助的。
榴蓮不僅是在人類世界裡有喜歡和不喜歡的,在動物世界裡也是一樣的,從目前來看,野生環境下中只有熊、猩猩、猴子、大象、黑斑犀鳥是榴蓮的愛好者,其他的動物對榴蓮似乎都不太感冒,這可能與榴蓮的氣味有一定的關係,你喜歡吃榴蓮嗎?
我到現在沒有吃過榴蓮,雖然跟價格也有點關係,最關鍵的是氣味讓我接受不了,其實榴蓮在人類世界也是分為兩派的,愛得欲罷不能,不愛的看都不會看一眼。
除了人類世界外,動物界對榴蓮的態度也不盡相同,有的堪稱動物界的“榴蓮大師”,有的見到榴蓮會躲得遠遠的。
不過,植物也是需要繁殖的,它們又不像動物那樣能夠自由地行走,所以,許多植物就用到了動物這個媒介進行傳播,而鮮嫩多汁、香甜可口的果肉只是它們刺激動物進食,從而將自己種子帶走方便繁殖的一個策略而已。
但是,從這個角度看,榴蓮好像有點進入“進化”的死衚衕了,因為它們的果實被一個滿是尖刺的外殼包裹著,這就勸退了大多數的動物,而果肉的特殊氣味,又不能被動物普遍接受。那麼,榴蓮為何會進化出這樣的性狀呢?又有哪些動物會對榴蓮“愛不釋手”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榴蓮看似不利的特徵大多數的植物果實都是直接可以吃的,但如果我們抱著一個榴蓮啃,顯然是要疼得齜牙咧嘴的,這就是榴蓮外殼的威力。雖然這個性狀看起來是不利的,但是對於榴蓮來說卻是必須的。
首先,榴蓮的種子包在果實中,而它的種子又屬於晚成熟的一類,簡單地說就是果肉都熟透了,它的種子才真正的可以在土地上發芽長大了。但是,在自然界中,鳥類太多了,而且大部分都是雜食性的食性,它們對各種果實都是來者不拒的。
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發現,往往果實還沒有成熟時,鳥就已經對果子下手了,而且它們能夠挑到的果實都是成熟度相對較好的,這是因為鳥類除了具有像人類一樣的三色視覺外,還能看到了紫外線。(下圖左邊為我們眼中的鳥,右邊為鳥眼中的鳥,這就是四色視覺帶來的效果)
這使得在我們眼中沒有差異的果實,在鳥眼中就有了本質的區別,尤其是那些剛剛露出一點底色的果子,最容易被鳥啄了。
一旦果子沒有成熟被鳥啄了,果子很快就會掉落到地上,此時果子裡的種子是還沒有成熟的,不具備繁殖能力的,所以,榴蓮這個被刺包裹著的果實其實也是一種防禦手段,避免了種子不成熟就被動物損壞,從而無法繁殖。
其次,榴蓮是一種多年生的高大喬木,它們的樹高一般都在十幾米以上,最高的可達四十五米。眾所周知,果實成熟後會自然落地的,但是對於大多數的水果來說,它們的植株並不高,落地問題也不是很大。
但是,榴蓮就不同了,從十幾、二十幾米的高處落下,如果沒有堅硬的外殼作為保護的話,落地就摔倒稀碎了,此時種子就掉落在地上了,雖然這樣種子也能發芽,但是在大樹底下發芽,是不利於生長的(營養的剝奪),所以,它要保持種子在果肉中,才有機會被動物吃掉,並傳播的更遠的地方去。
此時堅硬的外殼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因此,榴蓮這種看似是不利的果實形態,其實是經過了自然選擇並且最有利於自己繁殖的,而且榴蓮熟透後掉落在地上,恰好摔開了部分的外殼,露出了裡面的果肉,此時氣味濃郁,就能吸引一些愛吃榴蓮的動物前來了。
愛吃榴蓮的動物大部分動物都有靈敏的嗅覺,但是不同的動物對於同一種氣味的態度是不同的,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坨翔放在那臭氣熏天只會讓人覺得噁心,但是這坨翔確實蠅蛆、蜣螂等動物的美食。
榴蓮也是一樣的,它的氣味有的動物聞起來是香的,顯然這類動物就愛吃榴蓮了。只不過,榴蓮是原產馬來西亞和東南亞部分國家的植物,所以,能吃它的動物並不多,下面我們來介紹4種:
第一種:食蟹獼猴
除了常年的猴子,食蟹獼猴也是榴蓮愛好者,雖然食蟹獼猴主要以螃蟹為食,但是生活在熱帶雨林中的它們,一旦到了果實成熟的季節,是不會放過任何一種可以食用的果實的,其中就包括了榴蓮。
當然食蟹獼猴自己幾乎打不開榴蓮,所以它們經常去榴蓮樹下撿食掉落在地面上的,因為高處掉落已經裂開口的榴蓮,而且食蟹獼猴吃榴蓮時喜歡大口的吞嚥,所以一些種子會被它吃下去,從而成為榴蓮種子的傳播者。
第二種:黑斑犀鳥
黑斑犀鳥是一種廣泛分佈於東南亞熱帶雨林中的鳥類,它們最大的特點有兩個:一是長著一張不太符合身體比例的大嘴,另一個就是它的喙上有一個冠狀的凸起,看起來非常的像一頂長長的帽子。
黑斑犀鳥也是榴蓮的愛好者,它們不但會食用成熟後掉落在地上的榴蓮,還會在榴蓮快要成熟時(已經有微小的裂開),用自己彎曲且長的喙啄開榴蓮大吃一頓。作為一種嘴巴比較大的鳥類,囫圇吞棗的黑斑犀鳥通常也會將榴蓮的種子吃下去,成為傳播者。
第三:馬來熊
大多數的熊科動物都是雜食性動物,而且植物性食物的佔比往往還不低,尤其是馬來熊。馬來熊是熊科動物中最小的成員,它們的食物主要就是水果和昆蟲,其中水果佔比最大。
當然,生活在東南亞熱帶雨林中的它,從來也不會缺少水果,其中也包含了榴蓮。馬來熊吃榴蓮並不會等到榴蓮自然掉落,畢竟它們是爬樹高手,所以在榴蓮成熟的季節,它們會爬上高樹將已經成熟還未掉落的榴蓮弄下來,然後掰開,大口大口的吃,同樣它也是榴蓮種子的傳播者。
第四:紅毛猩猩
如果要在動物界中找出一種榴蓮的狂熱愛好者,那一定就是紅毛猩猩了。動物學家們深入熱帶雨林對紅毛猩猩進行過系統的觀察,結果發現,紅毛猩猩最愛的水果排名第一的就是榴蓮,因為對於其他水果,它們通常是等成熟了再吃。
但是對於榴蓮,它們則是在榴蓮外殼還是綠色的時候就上樹摘下來,然後,用牙齒和手強行的將榴蓮開啟食用。記錄中,有一隻紅毛猩猩連續在一棵榴蓮樹上待了兩天,吃掉了119個果實。
不過,紅毛猩猩並不是榴蓮的傳播者,因為這傢伙連榴蓮的種子也不放過,就像我們嗑瓜子一樣,即便有時候不吃種子,它也會把榴蓮中的種子摳出來,然後隨意的仍在一旁,對榴蓮種子的傳播幾乎是沒有任何幫助的。
總結榴蓮不僅是在人類世界裡有喜歡和不喜歡的,在動物世界裡也是一樣的,從目前來看,野生環境下中只有熊、猩猩、猴子、大象、黑斑犀鳥是榴蓮的愛好者,其他的動物對榴蓮似乎都不太感冒,這可能與榴蓮的氣味有一定的關係,你喜歡吃榴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