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魯南打鬼人

    黃巢是暴民造反,反政府,反人類,所以失敗。朱元璋代表民族利益,推翻蒙元反動統冶,受到廣大人民的衷心擁護,所以成功。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朱元璋手握真理,而真理的力量是不可戰勝的!

  • 2 # 夜航隨筆

    1、要對比研究可複雜了,背景起因、過程舉措、領導群體、革命物件、經濟文化基礎等等全都不一樣。網路閱讀要直奔要害,單說封建時代所有農民起義要解決的主要矛盾,一個是經濟矛盾,涉及到土地和財富分配的根本利害;一個是民族矛盾,這個一般來說中原農民起義都沒有,但卻是朱元璋“開局一個碗”就能贏得天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2、包括黃巢起義在內的絕大部分農民起義,民族矛盾都不具備主要的色彩,只有元末、明末和後來半封建半殖民時代的太平天國、義和團。

    3、大元帝國建立在草原軍事霸權的基礎上,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官方以民族劃分等級的時期和朝代,這個政權客觀上最大程度摧毀了此前漢族王朝確立的文化、經濟、政治等各方面的社會基礎和堡壘,原來的民族內部矛盾消解了,固有勢力不存在或者式微了,所以這一時期民族矛盾逐步上升為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朱元璋前後的農民起義軍,訴求各有不同,號召旗號卻全都有驅除韃虜的志向。這也客觀上幫助朱元璋從最底層崛起,而不會被所謂的既得利益階層所鄙薄,只要是漢人就行,誰能打就能得到支援。

    4、黃巢起義不一樣,世家大族也好,文化權貴也罷,原來的舊勢力對末代王朝不滿意,卻也不會支援一介沒有明確政治主張的流寇。這裡就說到了農民起義自身的內因,一開始大家都奔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打著打著光靠這個就不行了,你要有願景,有理想,你要確保你的理想目標吸引到當時社會的精英們,使得他們擁護你願意為你所用。只會打土豪分田地也不行的,就是說光會破壞是遠遠不夠的,要有建設性。

    5、另外一個主要因素就是起義領導團隊的素質,這個大家耳熟能詳,就不多說了。僅僅一點,朱元璋可能確實是開局只有一個碗,腦子裡絕對不是。黃巢據說是有文化的,我個人不是很相信,那首千古絕唱百分之九十九是後人偽作。

  • 3 # 知乎責耶

    同樣作為大規模農民起義領袖的黃巢和朱元璋,一個失敗,一個成功,結局截然不同。看似不可思議,但認真分析一下,也就不難理解了。

    首先,先看看黃巢起義為什麼會失敗?

    1.目標不堅定。黃巢出身於一個鹽商家庭,沒法代表下層百姓利益。另外他是一個落榜秀才,由於對時局不滿,才揭竿而起。他並不是為反對唐朝的腐朽統治而起義的,相反他是想透過起義獲得朝廷的認可,混個一官半職。由於受到自身階級限制,目標短淺,沒有堅定的意志。要想幹好一件事,必須有堅強的意志和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勇氣。而黃巢不具備這一點,這是造成失敗的癥結所在。

    2.沒有建立強大穩定的革命根據地。他採用的是流動作戰。辛辛苦苦攻佔一座城,不派兵駐守,也不派官員管理。不安撫民生,不重視農業生產,沒積累穩定的生活物資保障。後勤保障出現嚴重問題,漕運被中斷,糧食運不到前線。官兵吃飯問題都解決不了,還拿什麼去打仗?這也是黃巢失敗的重要原因。即使敵人不進攻,就算圍困,也能困死。

    3.黃巢部隊攻下長安以後,皇帝倉惶逃跑。只顧自己貪圖享受,長達兩年沒有對皇帝乘勝追擊,使得唐僖宗逃亡四川以後,又起死回生,重新調集各地藩鎮兵力和人馬對義軍進行聯合絞殺,最終走向滅亡。

    4.黃巢剛開始部隊紀律嚴明,得到普通百姓支援,起義隊伍不斷壯大,發展勢頭良好。但自從攻佔長安以後,不再約束下屬,軍隊紀律渙散,甚至縱容下屬對地主豪強和士族以及平民百姓燒殺搶掠,得罪了無數達官顯貴,也引起極大民憤。起義的性質發生重大轉變,由正義變成了非正義,徹底失去了民心。失民心者失天下。黃巢的失敗也就在所難免!

    反觀朱元璋,結果就大相徑庭了。之所以能取得成功,絕非偶然。

    1.朱元璋處於元朝末年,社會矛盾激化,民不聊生,天下大亂。反元勢力風起雲湧,在各路義軍的打擊下,元朝的統治已經腐朽不堪,搖搖欲墜。朱元璋成為義軍首領之後,採用李善長的建議“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低調行事,積極備戰,準備兵馬糧草。招募了很多文臣武將:李善長、劉伯溫、胡惟庸、徐達、常遇春、藍玉等人,這些人為大明朝的建立和穩定立下了汗馬功勞,都是了不起的功臣。另外朱元璋不急於稱王,避免樹敵太多,既能避免遭受元朝統治者的瘋狂鎮壓,也能避免遭受周圍其他義軍同行的無端打壓,屬於典型的“悶聲發大財”。一切準備就緒,為以後奪取天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朱元璋出身社會最底層,早年的悲慘經歷和成長磨難,練就了堅強的意志和不屈不撓的頑強的鬥爭精神。對殘暴的元朝統治者恨之入骨,反元態度堅決,意志堅定,目標明確,能力卓越,知人善任。不達目的,絕不罷休!敢想敢作敢為!

    3.朱元璋做事殺伐果斷,公正嚴明。對下屬制定了嚴厲的規章制度,嚴格約束下屬。只要犯錯誤,六親不認,嚴懲不貸。另外朱元璋為人處世有遠見,部隊紀律嚴明,禁止燒殺搶掠,不隨意殺害平民和俘虜,受到眾多普通百姓的擁戴。贏得了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

  • 4 # 寂莫的農民

    黃巢太殘暴,以人肉當軍糧,至今還有傳言黃巢殺人八百萬,在樹難逃,黃巢劍可是傳言中邪兵之一,也印證了一句話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 5 # 健康小費

    這個提問本身就是BUG、、、非要把這倆風馬牛不相及的相提並論的話,蛀蟲八跟豬瘟是一個級別的必須最終登頂,而黃巢充其量不過是蛀蟲八的原老闆“過自信”

  • 6 # 楚雁歸來

    這是後來者“老二勝”的規律!

    這一規律普遍存在於許多事物中,比方說一個歌星的成名關鍵是第二首歌。比如刀郎的第一首《2002年的第一場雪》,使他一夜成名。而真正大紅大紫的卻是他第二首《衝動的懲罰》,更是深受年輕人的喜愛,那些年的情感,像極了刀郎的聲音,豪邁又狂野……

    縱觀歷代農民起義,也逃脫不了這一規律。即第一個發動起義者很難成功,而往往成功的卻是他的追隨“第二者”。

    回眸從秦末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起義開始,一直到清末洪秀全等人領導的太平天國而終,任何一個腐朽的封建王朝的覆滅,必然有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推波助瀾。但是無數的農民起義中,最終取代前朝成功建立新興政權的,只有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兩個人。為什麼?

    先說劉邦造反。他是隨大澤鄉發動起義的陳勝吳廣揭竿而起的,但陳勝和吳廣在有了點地盤後,就開始得意洋洋,過起了貪圖享樂的生活,不思進取,最終被叛徒殺害。

    而作為追隨者的劉邦,則吸取了前者的教訓。比他們更有宏圖大志,並懂得利用人才……

    再講朱元璋造反。他是投奔起義軍領袖郭子興起家的,但作為一個乞丐貧僧卻看重謀略和讀書人,先後聽取了秀才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九字訣,以及謀士劉伯溫的“務實十八策”而得天下!

    至於黃巢起義的失敗,與他本人的起義目標不堅定息息相關。

    他雖然是王仙芝的追隨者,但他與劉邦和朱元璋本質區別是,他出身於鹽商之家,在成為起義軍的領袖之後,他所代表的利益也自然就是當時社會下層的地主階級的利益。

    況且,當時黃巢之所以領導起義起義目的不純:因為自己透過科舉考試成為朝廷官員的方式失敗,因此想要透過起義的方式來當國家官員,根據他的這個目標並不是反對當時唐朝的殘暴統治,也就是說,若當時黃巢透過科舉考試成功的進入了仕途,或許後來黃巢就不會成為黃巢起義的領導者了……

  • 7 # 浪裡浮萍客

    我們仔細看歷史就知道,很多農民起義都是被迫而反的。所以這些人,往往沒有什麼核心、綱領和目標。

    基本是打到哪搶到哪,不懂收攏民心、不懂謀劃未來。所以他們的失敗是必然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可以說他們連真正的起義都算不上,充其量就是一幫流寇而已。

    黃巢起義就是如此,他之所以起義,不過是因為自己落榜,一時氣憤這才起了反心。

    估計連他自己都沒想到,他這一反,反得那麼的聲勢浩大。所以很多事情都在他的意料之外,根本就沒想過反了之後,發生的各種事情。

    所以這也讓黃巢起義,成了農民起義中,最血腥、最殘忍的一次。

    他的部隊幾乎每攻下一城,都有屠城的記載。試問這種燒殺搶掠的部隊,又怎麼會得民心、又怎麼會有人支援呢。

    而朱元璋就不一樣,他們起義的核心就是要推翻元朝,讓我們漢人自己做皇帝。有了目標有了綱領,做起事來自然會循規蹈矩,自然會注意收攏民心。

    從他攻下金陵,採納了名士朱升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後。代表他已經開始有了逐鹿天下的決心。

    試問這樣的人,他又怎麼會不成功呢!。

  • 8 # 愚叟釣淺灘

    我認為這就印證了“秀才造反,成不了大事”。因為黃巢不是真正的農民,而是落第秀才,所以與朱元璋的經歷和本質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主要在於謀略與勇氣,毅力與決心。還有,就是唐朝與元末的根基上有著腐朽程度不同。一個半死不活,還有氣力,一個已腐敗枯朽,摧毀難度不同等外部因素。

  • 9 # zhangchi1209

    因為黃巢一直0元購,不收稅,老朱就第一桶金是0元購的,後來就靠收稅的合理負擔,透過現象看本質,一個始終是賊,一個已經胸懷天下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夫妻生活了20多年了,還是不和諧怎麼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