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琿春老徐
-
2 # 荃哥實話食說
一是模式問題:
農戶-經紀人-收購商-一級批發-二級批發-社群店-家庭,每一級都會有加價,其中一、二級批發商和社群店分別要承擔城郊市場場地費、街邊門店費用,其中的成本不斷增加,都要賺錢,當然零售價就高。
二是供應鏈技術問題:產地的最先一公里是統貨銷售+冰塊保鮮,每一箱菜需要增加2斤左右的冰的重量,這種方式的保鮮期雖比不加冰塊好點,但其實作用不大,只是為了彌補冷鏈設施的不足才去的臨時辦法。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在產地採收時2小時內會進行預冷保鮮,再轉移到冷藏車直接發到城市郊區集中配送站,不但降低損耗到5%以內,而且少了經濟人和一級批發市場兩個環節。最後的城內配送和最後一公里也都會用蓄冷式的設施轉運,知道家庭冰箱還可存放一段時間,並且新鮮如初。整個國內的農產品供應鏈是個系統工程,每個環節都需要有冷鏈設施支撐和保鮮技術,看上去前期投資大,其實長期攤銷下來成本反而降低很多。
-
3 # 種植世界
大陸農產品,從土地到餐桌的成本很高,並且有些高得驚人,不敢想象。這是為什麼呢?問題出在哪裡呢?這不能不提到流通環節。農產品的流通,是導致價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雖然,高速公路運輸農產品是免費的,但從甲地到乙地,燃油費是必須得掏的。而我們的燃油費大家都知道,價格很高。再加上中間商利潤、批發商利潤、零售商利潤,多種費用加在一起,這是相當大的比例。所以,田間地頭賣5毛一斤的,到餐桌3塊、5塊一斤也很正常。
這個問題一直存在,並且很嚴重,但是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呢?最主要的辦法就是減少中間商、代理商而實行直銷。但是對於種菜的農民來說,誰有時間去搞直銷呢?這事兒還得中間人來做,比如自媒體人,透過圖文、動態、影片、直播等形式宣傳出去,讓客戶直接透過網路下單,農產品透過快遞發貨至客戶。
另外就是做社群營銷,透過與一個個社群、社群建立聯絡,從田地到社群社群,減少中間商與批發商的環節,價格就能大幅度下降。當然這主要適合於近距離的本地化農產品營銷,遠距離的不太適用,不便於操作。遠距離的最好方式,還是自媒體銷售方式。
回覆列表
農副產品由土地到歺桌,層層加碼,價格由中間增長了好幾倍。由土地到歺桌,至少經過四到五個加價環節。
一是小販子到地頭收貨。被稱為頭道販子。小販子把收上來的產品賣給當地的公司。第一次加價。
二是當地的產品銷售公司,透過資訊聯絡乙地買家,再交給運輸者長途運輸。銷售公司是二道販子。
三是運輸者長途運輸,要付油耗,人工,過道費,是三道販子。
四是運輸者將產品運到目的地,交給當地產品銷售公司,當地公司又把產品批發給超市或小販子,這是四道販子。
五是超市或少販子再將產品售給消費者,這是五道販子。
大家想一想,農副產品從土地到歺桌,至少經過五道販子,五次加價,養活五夥人的肚子,能價格不高嗎?能不成倍增長嗎?各道環節的人工工資,油耗,高昂的過道費,都要從產品上加價分成,因此,產品從土地到歺桌的價碼越來越高,就是這麼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