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布衣吳新建
-
2 # 日本二三事
科學技術哪些差距,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說得清楚。中國目前發展迅速,但是確實是有一些差距。不過只是從一個方面,很難對我們的科技和國外先進國家的科技進行系統比較。
諾貝爾獎人數比較諾貝爾各種獎項都分別代表著各個領域的頂尖水平,一個國家諾貝爾獎獲得人數,直接反應著該國的科技水平。對比諾貝爾獲獎者的人數,或許能夠對此問題進行一定回答。
上圖是2017年諾貝爾獲獎人數的排行榜,義大利和瑞士並列第九,都是17人。
第一位是美國,總共是265人。
物理學獎 68人;化學獎 55人;生理學・醫學獎 70人;文學獎 9人;平和獎 19人;経済學獎 44人。
第二位是英國,總共84人。第三位是德國,依次為法國、俄羅斯、瑞典、日本、荷蘭等。根據相關統計,截止目前,中國國籍和原中國國籍的諾貝爾獎項得主共8人,其中物理和醫學合起來共5人,其餘三名為文學獎和和平獎。
由此來看,和其他發達國家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特別是和美國的差距依然十分巨大!
科學學術論文科學論文的對比可以看出一個國家對待科學的態度,雖然並不能馬上商業化使用,但是也反映出了一個國家未來的發展趨勢。記得前段時間有一個訊息十分震撼,中國學術論文數量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中國第一次成為世界第一,這一點是值得自豪的事情,說明中國對於科學的態度為之一變,至少在學術上已經成為大國的存在。
機器人和精密儀器領域關於這個方面,筆者想透過一些資料進行展示。
截止2017年12月份, 日本世界產業用機器人份額依然是第一,排名如下:
世界1位:安川電機(日本)
世界2位:ABB(瑞士)
世界3位:發那科公司(FANUC)(日本)
世界4位:Kuka(德國)<被中國美的集団收購>
世界5位:川崎重工業(日本)
世界6位:不二越(日本)
世界7位:EPSON(日本)
世界8位:Stäubli(瑞士)
世界9位:Comau(義大利)
世界10位:Adept robots(美國)<被歐姆龍收購>
上述雖然未上榜,但是雅馬哈發動機以及松下的份額不容小覷。近年來,中國的人工費逐年升高,對於產業用機器人的研發和需求愈發迅猛,每年4倍的速度增加。隨著中國廠家的抬頭,未來在機器人領域的競爭將要愈發激烈。
電子消費品電子消費品作為一個國家經濟活力的象徵,也反映著國家的科技實力。中國的手機廠家,如今如日中天,華為全球銷量已經超越蘋果,直逼三星。更多中中國產如小米、OPPO等手機產品也是暢銷海外。華為手機在日本市場,佔據無鎖機的頭把交椅,無人能夠撼動。同時在液晶電視領域,鴻海收購夏普,讓其起死回生。
但是,雖然中國手機風生水起,晶片卻是一大瓶頸,中興的事件充分暴露了製造“中國芯”的必要性!在生活家電等領域,美的、格力還是能夠和其他廠家較量一下。
人工智慧領域在人工智慧領域,中國發展僅次於美國。相比,日本則較為落後。
隨著IOT社會的發展,自動駕駛、無人機、醫療、安全等領域的人工智慧技術將會爆發式發展。2017年,實際初創公司的投資金額較前年比增加5成,達到1600億美金。其中關於AI領域的投資正在加速,中國企業資金投資率佔據48%,美國企業有38%。2016年中國企業資金投資率只佔據了11.6%,可見一年時間增加迅猛。
在美國,有Facebook、Apple、Google、Microsoft、Amazon等企業投資鉅額參與AI競爭。中國,有Baidu、Ali、Tencent等巨頭同時參與。此點能夠與國際強國,平分秋色。
《孫正義放棄管理權也要爭奪的5G,到底會給未來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新晉中國勢力VS老牌汽車廠家,勝負難測!汽車界已硝煙四起!》
《日系8家車廠“江湖地位”最新排名,豐田傲視群雄依舊無敵!》
-
3 # 手機使用者6831078597
差的不是一點點遠,就講兩個簡單的事一個是德國電錘輕巧功率大,當打到鋼筋就離合器自動工作,而中中國產的就不行了,另一個就是日本的製冰機倒冰時靜悄悄的,而中中國產的倒冰嘩啦啦的響,工況也不一樣
回覆列表
先要區分科學和技術。
科技是個籠統概念,科技包含科學但不代表科學,科學屬於知識範疇,它是人類探索研究感悟宇宙萬物變化規律的知識體系的總稱。技術對應的是產品製造,體現人類生產力發展水平。
科學和技術的關係是,科學決定技術,即根據科學研究提供的知識、經過生產實踐發展成的各種工藝操作方法與技能就是技術。技術又為科學發展提供手段,比如許多發明發現需要經過大量實驗,做實驗就需要技術。
科學解決一般,技術解決具體,因此,把科學探索稱為基礎研究,把技術開發稱為應用研究,合起來稱為科技。
瞭解了這些,那我們與日美歐相比,主要就差在基礎研究。而技術開發即應用研究的能力,已經使日美歐惶惶不安。
諾貝爾獎主要獎勵有重大發明發現的科學家,也就是基礎研究領域,我們這一塊比較差,因此,與諾貝爾獎幾乎無緣,道理就在這裡。
為何差?主要還是沒有基礎。
從科研本身的規律看,重大科學發明發現不是無根之木。近兩三百年來的科學技術重大發明發現都是歐美人搞出來的,循序漸進就不斷有新突破。我們從零開始,最前沿的地方很少能接觸到,即使和人家交流學習,最核心的我們科學家與之相比達不到那個高度,或者說是知其然難知其所以然。搞突破幾無可能。最多就是類似專案,比如這次醫學獎抗癌防癌,有人為一位陳教授鳴不平,是他最先提出解決方案,但教授本人的解釋是,人家得獎名副其實自己有研究但成果沒人家宣傳得好。
從國家現狀看,我們需要的是技術,技術解決眼前問題,從溫飽到小康需要的是技術,不是科學。
這不是實用主義害華人很少拿到諾貝爾獎,一個科研基礎,一個國力,決定我們這個階段與拿諾貝爾獎還有距離。
國內曾有“錢學森之問”,大意是我們教育發展了這麼多年沒能培養出大師。這是有先見之明的 “問”,也就是不能以為有了技術就掌握科學,重點在於創新。錢老對國家的貢獻“兩彈一星”,大國重器,但主要還是集中在技術層面,作為錢老的認識高度,提醒大家要在科學上有所作為。
技術能解決由窮變富,由富變強靠掌握核心技術,而核心技術的源頭就是科學發明和發現。
隨國力上升,大陸各學科研究體系也建立起來,相信不要多少年,憑華人實幹吃苦精神,改革科研體制,對基礎研究重視,將不斷有人能登上科技領域巔峰,拿獎拿到手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