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木文藝
-
2 # 大才21
一、他很真實,詞意誠懇。
作為皇帝,地位先高於雲端,錦衣玉食,要有盡有;後又跌入谷底,淪為階下囚,有些方面比乞丐都不如,比如在自由方面;後又被宋帝毒殺身亡,令人唏噓。換作誰,一時,都難以適應。看高興吋他作的詞: 菩薩蠻
花明月黯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
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響偎人顫。
奴為出來難,教郎恣意憐。
亡國後作的詞:破陣子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宵漢,王樹瓊枝作煙蘿。
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
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
垂淚對宮娥。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二、用詞自然,能引起人們共鳴。
一般來說,作為曾經的帝王,有些事情是不能公開的,至少也是半遮半掩。而李煜自己雖然明知留詞會天下盡知,但他卻不在乎,不掩飾任何感情。如: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等。
三、為詞好而不顧性命。
李煜的詞意中,含有很多雖敗而不甘心的意思。一山不容二虎,作為階下囚,這是殺身之禍,然而他不顧這些,毅然不改,終國滅身死,令人嘆息。
李煜是個好詞人,不是一個好皇帝,在位期間,他濫殺忠良、猛將,自毀長城。他的死,證實了文學成就高,理想好,不一定能做好皇帝。也正因為如此,讓我們今天讀到了他的好詞。正應了:“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那句俗語。
-
3 # 北豐南飛
說實話,我真不喜歡這個人,作為一代帝王他跟宋徽宗十分相似,都不合格。但作為一個婉約派文豪,其成就又讓人歎為觀止,這點跟徽宗一樣,自創瘦金體,本人還不是做了亡國之君?!
-
4 # 閒齋囈語
李煜其人,“做個才子真絕代,可憐薄命做君王”。在在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的特殊性以及他個人的魅力無法讓人抗拒。讀李煜的作品,能夠收穫不同的人生經驗。學詩詞、瞭解歷史只是解讀李煜的附帶收穫。此人背後的文化價值和文化屬性才是最具有意義的。
-
5 # 雲飛翔hnbd
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世稱南唐後主。在位十五年,南唐亡後被俘。他在南唐滅亡前所作的詞,大多描寫宮廷的享樂生活,風格柔靡。南唐滅亡後的詞,流露出懷舊傷今、吟歎身世的複雜情緒,多傷感之語。他的詞突破了花間詞派的範圍,感情真實,形象鮮明,語言清新,富有感染力,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他的一闕《虞美人》,在宋初獨步詞壇,無人能及。尤其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更是千古絕唱。
-
6 # 錢塘漁翁1
南唐後主李煜,是歷史上與陳後主一樣在詩詞創作中很有建樹的亡國之君。作為君王,李煜顯然很不夠格,非常失敗,但是在詩詞創作中,卻是一位具有承上啟下作用的詞人,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對北宋初期詞壇有著很深的影響。如果要選一首李煜最有名的詞作,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想到7《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厥詞真實深切地表達了亡國之君,失去故國的悲切惆悵之情,令人不勝感慨。
-
7 # 一粒米的平淡真生活
傳說李煜相貌奇特,“駢齒,一目重瞳”。喜歡他的詞,取材廣闊,用情真摯,意境深遠,不愧為“千古詞帝”。他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南唐最後一位國君,一位比較悲情的君主,他接任時,南唐的國策早有失誤,國勢已敗,他根本無力迴天,只能採取消極守業的政策。即使這樣困難,他仍然維持政權達15年之久,而且在他被俘的日子中始終時時不忘故國,也算是一個可憐人吧!
回覆列表
喜歡李煜,當然是喜歡他那雋永的詞句。
李煜,作為一個帝王是不稱職的,錯殺忠臣,天真單純,軟弱無能。可是就是這樣一個帝王,卻讓人產生無盡的同情。
他那一篇又一篇流傳千古的詞作,寫盡了一代帝王的風流與哀痛。不論是“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那剪不斷理還亂的離愁,還是“別時容易見時難”的無限江山,亦或是“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萬千仇恨,都給人無盡的感嘆。
他寫的是個人國破家亡的痛苦,寫的是一個時代下的個人悲劇,卻能穿越千年,讓每個讀者,都能切身體會到這種苦恨。悲劇是永恆不變的主題,有了李煜,我們的情感就有了寄託,有了宣洩。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李煜這種飽含深情的詞句太多了,每次讀來,都讓人回味無窮,這就是他讓人喜歡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