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baohuayulan
-
2 # 鍾祥人在徐州
孩子就是一張白紙,孩子的行為習慣基本上都來源於父母,因為在他們沒有進入學校以前,大部分有效的習慣已經養成了這裡的習慣,可以是好習慣,也可以是壞習慣。養成的路徑基本一致,在孩子的習慣養成上,父母的作用無比重要,第一種習慣就叫模仿,通常孩子容易出現的壞習慣,大多數是受爸爸媽媽或者是家人的影響,比如說大人睡眠時間晚,吃飯時間不固定或者邊吃飯邊看電視,用完東西隨手放置,這些都是模仿的大人的習慣來的,第二個習慣是在父母的縱容下形成的,當孩子第一次做錯了事情的時候,父母一定要明確的表明自己的態度,並去制止,否則一旦形成惡習,改起來就很難了,有時候父母對孩子偶發的不良行為採取不聞不問的沉默態度,這樣也是一種縱容的態度。三是重複。重複的力量是巨大的,一旦形成習慣,就會不自覺的在這個軌道上執行,如果是好習慣,則會終身受益,如果是壞習慣,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害孩子一輩子,所以,作為孩子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要關注他的言行舉止,儘可能地避免重複造成的不良習慣。
-
3 # 愛吃螃蟹的張小喵
暴躁、發脾氣是家長自己兒童時期父母教育方式的投射。是家長對自己無能為力情緒的一種發洩。
孩子的習慣培養,需要嚴格的父母但更需要情緒穩定的父母,給予孩子安全感、信任感。孩子才能相信家長,才能更好地做自己。而不是怕父母責備而手忙腳亂,怕父母不喜歡自己而自卑。人一旦有負面情緒就更容易犯錯,越犯錯越懷疑自己,這就惡性迴圈了。
家長平時多看看教育育兒知識,多運動,愛自己更多一些,調整好心態再去教育孩子。
-
4 # 悅小芽兒
那是家長自己的問題,怪不得孩子,並且忍不住發脾氣暴躁,只會讓問題越來越嚴重,況且不良的行為習慣,不端正的學習態度,都是家長長期以來的養育方式不當積累造成的,又抱怨什麼呢?某種程度上也是“自食其果”啦。
所以家長先要修正自己,反思自己的養育方式,耐心傾聽一下孩子的想法,多進行溝通化解,解決好雙方的情緒,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
5 # 天真媽媽的故事小屋
孩子的不良的行為習慣,這是和家庭的習慣與教育分不開的,父母不要抱怨,種什麼樣的因,就結什麼樣的果。
孩子生下來就是一張白紙,擺在父母面前,所有的行為習慣都是父母的結晶。
對於孩子的不良行為習慣,不端正的學習態度,也不要發脾氣,沒用,只能傷了自己的身心。
想要孩子改變,還是父母先反思自己,給孩子好的榜樣作用,慢慢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拿出具體方案,一條一款,不能手軟,說到就要做到,讓孩子一點一點改變,慢慢進步,想一口吃個胖子也不可能,畢竟很多習慣在6歲前已經養成。
-
6 # 輕摳人生之門
首先要明確發脾氣、暴躁是無意識手段不是目的,若用此手段無助解決問題那就必須剋制改正。孩子小的時候有不良的行為習慣及不端正的學習態度,我們大人光急躁是沒多大作用的。要動些腦筋花些功夫觀察瞭解其形成原因,再對症下藥幫助孩子糾正過來。這是父母的職責,不能光發脾氣,要有耐心方能做的好。
孩子大的話,更得尊重他的自尊心,不可隨意發脾氣。這會讓他形成不好的自我認識,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最好能“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的方法幫助他們。
認識清楚後一方面時刻告誡自己克服暴脾氣。另一方面,忍不住的話可以走開一會兒,冷靜一下再回來。
總之,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和不端正的學習態度必須避免簡單粗暴的發脾氣,而要耐心細緻循序漸進。這是我們大人的職責!
-
7 # 心寬路自寬
所謂“行有不得 反求諸己” ,凡事先向內求,反思自己,孩子一出生就是一張白紙,怎麼教育、行為習慣的養成、正確的三觀、學習態度目標等等離得開家長嗎?以及上學後老師的教育嗎?多換位思考、多傾聽,規範自身言行舉止,給孩子做好榜樣,個人調整情緒,急躁能解決問題嗎?家長做好了自己就會好起來的
-
8 # 酸甜苦辣鹹的生活隨記
其實很多家長都一樣,面對這樣的孩子氣的牙癢癢,但是沒有辦法,現在的孩子難管的狠,一句話噎的你上不來氣,但是有什麼辦法呢,誰讓他是咱們生的呢,還得讓自己靜下來,多看一些這方面的書籍,換種方式去溝通。
-
9 # 馮國菊
首先找自己的原因,孩子不良習慣大部分和父母學的,不端正學習態度,也與家長有關,你自己學習了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首先靜觀自己,從此刻開始改變自己,孩子是影印件,孩子是咱的一面鏡子。從今天開始,我也要重新開始。
回覆列表
李浩然上幼兒園時,爸爸媽媽離婚了。
以後爸爸媽媽各自再婚,李浩然跟著爺爺奶奶生活。
爺爺奶奶四十多歲,帶李浩然還是有精神的。
但李浩然可不省心,喜歡玩耍,整天摸手機,學習一塌糊塗。
爺爺奶奶一開始由著孩子,等到發現孩子已積習難改時,只能粗魯地打罵,然而叛逆的孩子用頂撞,不完成作業來對抗,嚴重時甚至不去上學。
李浩然上初中了,爺爺奶奶更擔心了,擔心這孩子整天和一幫混小子玩耍,會學壞。
祖孫的關係就這麼不鹹不淡地維持著。
轉機發生了,誰也沒料到。
爺爺生病了,癌症。爺爺沒有力氣管教李浩然了。
奶奶也閉嘴了。奶奶被爺爺的病牽制住了,悲傷難過的情緒罩住了奶奶,奶奶除了給李浩然煮飯,洗衣,其他再也不管了。
李浩然也懵了,家裡的氣氛一下子改變了,他不知所措,他無所適從。
他突然害怕了,害怕爺爺會離開這個世界,害怕奶奶會受不了打擊,也棄他而去。
沒人管教的李浩然變了。放學到家,他不再玩手機了,而是認真地做起作業;雙休日,他不再出去了,早早地起床,讀書背書。有空時看看爺爺,和爺爺奶奶聊聊天;過去每天晚上早早上床的習慣也改變了,現在晚上都要學習到十一點多,奶奶催促幾遍才睡覺。
爺爺欣慰地對奶奶說:“我這病能使孫子改變壞習慣,我也病得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