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日衝資訊 黃
-
2 # 文都楊稼
“閏秒”就是在每天86400秒的基礎上加1秒鐘時長,這閏秒有“正閏秒”和“負閏秒”之說,正閏秒是加1秒鐘、負閏秒是減1秒鐘。
☆觀測太陽移動軌跡的日晷儀
現在國際時間是以原子鐘計時,分秒到位。
國際時間從1972年以原子鐘計時以來,已記錄到這地球自轉有那麼一點點不按規律,所記錄的資料是地球在一年四季中稍稍變緩,當記錄資料達到0.7秒之誤差時,就以1秒為基礎去把消除掉。
上半年這閏秒交換日確定在6月30日23時59分60秒,也就是7月1日零時起點之前的一剎那,下半年這閏秒安排在12月31日這天。
這閏秒對社會人士在生活中來說,是個很簡單的事情,可以抽象地不去問究。
那為什麼全球天文界共同商定要在2035年取消這閏秒一說呢?因為現在全球各國之間互往中,有許多程式全依靠網際網路程式,由於這閏秒的介入,打亂了網際網路的運算程式,干擾了網際網路的正常工作,只有取消這閏秒,對網際網路利大於弊。
屆時,天文界會有新的舉措來解決這閏秒問題。
我們使用兩種時間:一種是天文時間,這是各大天文臺透過觀測地球自轉和公轉計算出來的時間;一種是原子時間,這是用全世界公認的原子鐘測算出來的時間。
由於地球運轉的軌道和週期並不是完全恆定的,天文時間總會存在微小的變化。而原子時間就非常恆定了。因此,這兩個時間總是會有微小的差異,而且這種差異也不是恆定的,必須定期測算,國際標準化組織定了個規矩,如果差異大於1秒就調一次原子鐘。一般說來,每隔幾年就得調一次原子鐘。
那麼電腦上用的是什麼時間呢?電腦上用的是UTC時間,它基本上算是天文時間,不過還要用原子時間進行校正。這也比較合理,如果單純用原子時間,雖然準確(恆定),但是如果跟天文時間差了幾個小時的話,我們可能得半夜爬起來去上班了。
原子時間不能跟我們的作息時間(天文時間)同步,那為什麼還要用呢?有些場景離不開原子時間,比如,北斗導航系統,天上的每一顆衛星都帶著一個原子鐘,用衛星上原子鐘和地面上的原子鐘比較時間,就能透過鐘慢尺縮的原理測算出來準確的位置。
現狀是每隔幾年,人們就調一次原子鐘的時間,而這又導致伺服器、電腦的時間也得跟著調。雖然只調了1秒,但是,有不少系統的伺服器或者終端電腦是遍佈全球的,如果有那麼一瞬間它們之間的時間沒有同步,又或者有那麼一秒是空白的,誰也不知道這些系統會鬧出什麼么蛾子來,畢竟在廣大的程式設計師的心目中時間是絕對的,完全想不到現實中會出現穿越的劇情(儘管只穿了1秒鐘)。歷史上因為調了這1秒鐘導致系統崩潰的故事有好幾次了。連谷歌這樣的大佬也不能倖免於難,於是,他們就聯合起來抵制調原子時間的做法。
今天他們得逞了。至於幾百年後人們不得不半夜爬起來去上班的問題,就留給後人去傷腦筋吧,我們只管今朝有酒今朝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