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來看,門檻不一樣就不會平等,煤老闆能賺錢,大家依然看不起煤老闆這種暴發戶。當然,如果又沒學歷又沒賺到錢,更沒人看得起,沒什麼好說的。看你做出來的事情難度怎麼樣才是最硬的指標,賺錢能力只是評價的其中一個指標。說到底,大家認為本科比職高好,很大的原因是本科門檻更高,如果反過來,地位自然會跟著反過來。
就業歧視請先從內部整改,國家一邊說承認非全日制/職業教育重要性,一邊自己編制內甚至是合同工也全部設定這種障礙。我知道有人說體制內就是要篩選更優秀的人才,學歷門檻減少篩選時間等。為何就不給他們一個面試的機會?國企編制不帶頭指望私企嗎?那就是空談
雖然提高職業教育。但是各位啊,並沒有把底層人民的上升通道卡死啊!你依然可以憑藉自身能力,考出好成績,考入好大學啊!!即使我們都有能力考進大學。那將來,畢業以後呢?有那麼多的就業崗位來滿足剛出象牙塔的學生嘛。
我覺得理想的狀態是,國家應該為職業教育的學生謀一條出路,提高職業教育學生未來就業崗位的待遇。這樣,無論是選擇職業教育還是選擇精英教育,大家都能過上不錯的生活,並且都受人尊敬都能得到體面。 如果珠三角或華南地區的話去找份cnc學徒做,招聘軟體上都有,不要找做模具的,找做精密零部件的,基本上一兩個月就能獨自上手,一年就出去混了,珠三角學徒在4500到5000,技術員8000到9000,每月收入別跟那些叼毛去吃吃喝喝的,自己存下來,珠三角的城商行買180天的低風險理財還是可以的,每年進行一次大額存單,到這一步你就選擇當地用得多的程式設計軟體,找培訓班也好,自學也好,找人教也好,這不難,最後就是你選擇將來從事這行業的分支了,做大型裝置的,還是做精密小的,基本上一萬二到一萬五是沒有問題的,兄弟,只能幫你到這了,別灰心啊,努力,進廠打工也沒什麼,雖然沒大富貴,但略有剩餘還是可以的。
這個就是它邏輯不自洽,但要硬著頭皮強推的表現。
這裡先說一句,德國模式指的是按照德國那種雙軌並行的發展教育。
它本來指望的是,一方面透過強行把學生引流職高,再讓職高生往職業線上走。
另一方面透過劃撥職業本科來把整個線佈局完畢。然而問題在於:
它根本不考慮學生樂意不樂意,不在乎效果好不好。
強制五五開很好理解,就是讓一半學生進職高,強行把職高變成社會常態,完全不考慮產出效果和學生自身的態度。
職業本科就更騷了,去年就有好些個學校學生因為這個和校方幹起來(之前睿站還有錄播影片)他們本來是普通本科考進去的,鄭策一來,咔嚓成了職業本科。
然後校方就一句話“你們別擔心,畢業證雖然寫著職業本科,但不影響啥的”(你信不信沒影響?要知道之前說非全碩士與全日制同等地位,用人單位都不見得承認,更不要說職業本科)。
所以我就說,它們那是指望著在不出血的前提下,妄圖完成教育改革。而實際上,這是在改革還是損害學生利益?
至於說義務教育十二年制……我只能說難。
實際不是老闆意識不到工資太低了,而是劣幣驅逐良幣,同一個產業鏈個體吃飯的太多了,互相傷害,互相卷,而整個蛋糕實際就這麼大。整個國家,如果要提高工人待遇。我覺得創新,發展高科技等根本沒用。就是減少個體,增加公司。我們不是缺少好產品,我們是缺少公平競爭的環境。所以,如果賺不到錢,工人哪裡會有更好待遇呢?
宏觀來看,門檻不一樣就不會平等,煤老闆能賺錢,大家依然看不起煤老闆這種暴發戶。當然,如果又沒學歷又沒賺到錢,更沒人看得起,沒什麼好說的。看你做出來的事情難度怎麼樣才是最硬的指標,賺錢能力只是評價的其中一個指標。說到底,大家認為本科比職高好,很大的原因是本科門檻更高,如果反過來,地位自然會跟著反過來。
就業歧視請先從內部整改,國家一邊說承認非全日制/職業教育重要性,一邊自己編制內甚至是合同工也全部設定這種障礙。我知道有人說體制內就是要篩選更優秀的人才,學歷門檻減少篩選時間等。為何就不給他們一個面試的機會?國企編制不帶頭指望私企嗎?那就是空談
雖然提高職業教育。但是各位啊,並沒有把底層人民的上升通道卡死啊!你依然可以憑藉自身能力,考出好成績,考入好大學啊!!即使我們都有能力考進大學。那將來,畢業以後呢?有那麼多的就業崗位來滿足剛出象牙塔的學生嘛。
我覺得理想的狀態是,國家應該為職業教育的學生謀一條出路,提高職業教育學生未來就業崗位的待遇。這樣,無論是選擇職業教育還是選擇精英教育,大家都能過上不錯的生活,並且都受人尊敬都能得到體面。 如果珠三角或華南地區的話去找份cnc學徒做,招聘軟體上都有,不要找做模具的,找做精密零部件的,基本上一兩個月就能獨自上手,一年就出去混了,珠三角學徒在4500到5000,技術員8000到9000,每月收入別跟那些叼毛去吃吃喝喝的,自己存下來,珠三角的城商行買180天的低風險理財還是可以的,每年進行一次大額存單,到這一步你就選擇當地用得多的程式設計軟體,找培訓班也好,自學也好,找人教也好,這不難,最後就是你選擇將來從事這行業的分支了,做大型裝置的,還是做精密小的,基本上一萬二到一萬五是沒有問題的,兄弟,只能幫你到這了,別灰心啊,努力,進廠打工也沒什麼,雖然沒大富貴,但略有剩餘還是可以的。
這個就是它邏輯不自洽,但要硬著頭皮強推的表現。
這裡先說一句,德國模式指的是按照德國那種雙軌並行的發展教育。
它本來指望的是,一方面透過強行把學生引流職高,再讓職高生往職業線上走。
另一方面透過劃撥職業本科來把整個線佈局完畢。然而問題在於:
它根本不考慮學生樂意不樂意,不在乎效果好不好。
強制五五開很好理解,就是讓一半學生進職高,強行把職高變成社會常態,完全不考慮產出效果和學生自身的態度。
職業本科就更騷了,去年就有好些個學校學生因為這個和校方幹起來(之前睿站還有錄播影片)他們本來是普通本科考進去的,鄭策一來,咔嚓成了職業本科。
然後校方就一句話“你們別擔心,畢業證雖然寫著職業本科,但不影響啥的”(你信不信沒影響?要知道之前說非全碩士與全日制同等地位,用人單位都不見得承認,更不要說職業本科)。
所以我就說,它們那是指望著在不出血的前提下,妄圖完成教育改革。而實際上,這是在改革還是損害學生利益?
至於說義務教育十二年制……我只能說難。
實際不是老闆意識不到工資太低了,而是劣幣驅逐良幣,同一個產業鏈個體吃飯的太多了,互相傷害,互相卷,而整個蛋糕實際就這麼大。整個國家,如果要提高工人待遇。我覺得創新,發展高科技等根本沒用。就是減少個體,增加公司。我們不是缺少好產品,我們是缺少公平競爭的環境。所以,如果賺不到錢,工人哪裡會有更好待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