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道無形521

    今年立冬在11月7號下午6點45分,這個節氣的到來,為冬天拉開了帷幕。

    老話說的“立冬掃疥,三冬不寒”其中的“掃疥”是什麼意思呢?

    “疥”其實就是疥瘡、疥蟎病的俗稱。是一種傳染性的面板病,非常刺癢,由疥蟲寄生而引起的。表現在面板上就是過敏、紅腫、紅疙瘩。

    “掃疥”顧名思義就是掃除病毒。那麼究竟該如何“掃疥”呢?相傳在江蘇浙江等地會用香草、菊花、金銀花等一系列藥草在立冬這天沐浴。

    據說用天然的水配上這些藥草能夠清熱解毒,去除體內的溼氣。

    立冬這天也是秋季結束,冬季開始的交接之日。此時還沒有感受到冬天真正的寒氣逼人,用藥草泡澡也不會感受到特別的寒冷。

    立冬這天泡了澡,等以後天寒地凍的時候,人們洗澡的次數自然就減少了。

    老話說“立冬掃疥,三冬不寒”也就是指在這一天把病毒都驅除了,那麼以後整個冬天都不會感受到寒冷了。

    其實很多俗語都是我們在生活中用這種方式來表達對以後生活的美好期盼!

  • 2 # 偶然之見

    今年立冬是11月7號,人們在立冬這天用天然的水添上藥草燒熱沐浴,這個冬天就不會覺得寒冷,這種行為被稱為“掃疥”。

    立冬是冬季的開始,萬物收藏,部分動物開始冬眠,古人也有“貓冬”的說法。

    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要吃“餃子”,北方人立冬這天都會吃餃子,由於氣候和飲食習慣的不同,南方人立冬的飲食則豐富的多。

    另外還有些地方會有“冬泳”“拜冬”“釀黃酒”等習慣。

    在江蘇、浙江的民間,立冬這天有用香草、菊花、金銀花等煎湯沐浴的習俗,就是俗稱的“掃疥”。

    “掃疥”是為了清除身體上沉積已久的病菌,清熱解毒,祛除溼氣,讓身體以最佳的狀態迎接寒冬的到來。

    《廣濟方》中說:“立冬日採桑葉一百二十片,如遇閏年,則多采十片,每次用十片。煮湯後洗眼能明目。

    也有人在立冬這天摘了桑葉煮水洗眼睛,說是可以明目。

    古人為了順利地度過冬天,在立冬這天的飲食起居有很多講究,其中有些傳統習慣也不乏科學道理,所以我們現在維護傳統也是為了保護自己。

    如今馬上立冬,病毒又開始四處傳播,希望傳統的“掃疥”,能夠將頑固的病毒徹底清除出去,讓人們過個踏實順暢的冬天。

  • 3 # 菸斗雜彈

    今年十月十四立冬,“立冬掃疥,三冬不寒”從字面上解釋就是:在立冬的時候掃除疥蟲,整個冬天過起來就不會覺得寒冷。

    什麼是疥蟲呢?

    據記載,雌疥蟎會在人的面板孔穴裡產卵,待幾天後幼蟲孵出來,在面板上活動,成為蛹,最後再成為蟲,這個蟲,就是我們常說的“疥蟲”。

    表現在面板上的症狀,就是出現了過敏的紅腫,然後形成“紅疙瘩”一樣的小包包,讓人奇癢難忍,即我們常見的“疥瘡”之症。

    疥蟲怕高溫,怕紫外線,喜歡在寒冷的環境裡滋生活動,所以天氣一冷下來,就容易讓人奇癢難耐。

    正因為如此,一到立冬,必須趕快掃疥,讓疥蟲遠離身體。

    如何掃疥?

    最主要的是必須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澡,勤曬被褥,除去身上的溼氣。如果不小心感染上疥瘡,要及時治療,避免傳染。

    掃除完疥蟲,免除面板瘙癢,就可以舒舒服服地過一個愜意的冬天了。

    我是菸斗雜說,喜歡就關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學校的老師口碑那麼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