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岑詮

    吳京的票房神話和硬漢人設雙重加持,後來者很難有人能複製或超越,就像吳京無法複製成龍的成功一樣。

    其實,聰明的藝人都不會刻意去模仿任何一位名噪一時的前輩,因為結局都是東施效顰,且丟失了自己。

    就目前娛樂圈的風氣,哈韓淡了開始哈日,哈日淡了開始哈嗲,小鮮肉橫行,男藝人整得跟東方不敗一般,演技不行、炒流量來湊。

    這種“娘PAO”男藝人能指望成為吳京後繼之人嗎,恐怕給吳京提鞋都感覺令人作嘔。好在近兩年國家開始出手整治引導,流量藝人開始走下坡路。

    動作明星確實人才難得,習武時苦啊,人氣成長階段更苦,每部戲拍攝過程也苦。流量明星就不同了,演藝公司花錢炒流量,拍戲找替身,錢來得快,誰還願意受動作演員那個苦。

  • 2 # 千鍾閱讀

    並不會有。

    回顧整個華語電影百年來的歷史,你會發現,許多頂流電影巨星的成名成長之路,基本上都是獨一無二,難以複製的。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點是頂流電影巨星的成功,是天時地利人和再加一點點運氣共同作用的結果。舉幾個例子,就我們上下這幾代人數得出來名氣很大的電影演員,比如說周星馳、成龍、周潤發、李連杰等幾個,應該是綜合來講最好的了吧,試問一下,他們幾個的成名成功之路,無一不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包括時代與社會背景,市場需求,公司力捧,作品給力,觀眾接受,個人努力等等。

    第二點是每個成功的電影演員都有他獨到的風格與個人魅力,這一點是更難以複製與模仿的。以前文所述的幾位巨星來舉例:周星馳的無厘頭就是獨此一份,別人再怎麼學,觀眾看起來就是東施效顰,演不出那種感覺;成龍的風格就是可以融入各種身邊物件的雜耍加動作,同時夠搏命,單就“夠搏命”一條,按現在電影圈的情況就基本不會有了,一是確實鮮有人這麼拼,二是特效能做的事太多了;說到李連杰,就是動作夠瀟灑飄逸,連好萊塢都想收集他的動作做資料以後拿來搞特效的,這可不是隨便就學得來;至於發哥,我一時間不知道歸納,他是那種可以駕馭各種角色的大佬·····跟百變影帝梁家輝又還有點不一樣。

    我們再來看看吳京走的道路,吳京成名也很早,但一起混的是電視劇圈,在眾人眼裡,起初他就是一個“功夫小子“,為了拍電影,他到香港發展,在港漂期間,甚至只能出演沒有幾句臺詞的冷血殺手,每天晚上陪他入睡的只在郭德綱和于謙大爺,那種苦悶不得志可想而知。

    不知道是高人指點還是吳京自己思考的結果,後來他掏光家底拍了《戰狼》,為了拍好這部戲,還進特種部隊特訓一年多。事實上《戰狼》的成績並不算太亮眼,但起碼告訴了觀眾們一個事情:那些所謂的孤膽英雄的“大片”,我們也是能拍的。

    真正讓吳京大火是的《戰狼2》,如果在現在再回頭冷靜的審視這部片子,會覺得片子質量有點對不起票房成績的,只能說它當時上映的那個時間點真的選得太對了,放在前一年,後一年,或早兩個月遲兩個月都肯定沒有這個成績。如果不太記得當時國際上發生過什麼事情的,自己回頭去查吧。

    但從《戰狼2》之後,吳京真的是找到了新的“流量密碼”,那就是“主旋律”電影,以更新穎的電影工業形式來製作主旋律電影。也許這並不是他在《戰狼2》之後找到的路,只不過是他成功之後,很多事情的號召也好,推動也好,就相對會比以前容易得多。而這幾年“主旋律電影“好做,離不開中國綜合國力的上升帶來的體制、文化自信,強了就要發聲,就要對外輸出聲音與文化;還有與近幾年中美關係的惡化,每個華人心中都憋著一股氣;以及就是剛好也碰上了2019年建國70週年、2021年建黨百年、2022建團百年這些逢十逢百的“大壽”,而文藝界常有“獻禮片”的說法,不乏優秀作品。

    另外吳京參與的有一部片子比較有意思,就是《流浪地球》,探班變成主演,又變成投資人,誤打誤撞也獲得了巨大成功。但從中可以看出的是吳京是個挺講義氣的人,當一個人到達一定層氣的時候,某些優秀的品質會帶給你更多。

    所以說,沒有下一個“吳京”,因為吳京也是時代的吳京,但隨著我們國家綜合實力的越來越強大,也許會有許許多多的電影人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當全世界的人都以講漢語為榮的時候,當漢文化再次成為世界強勢文化時候,當中華民族再次偉大復興的時候,中國的電影明星們,就都是世界的巨星。

    以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核酸檢測陽性就等於確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