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禾西
-
2 # 潘恩老頭
歷史是公正的。那首春江花月夜充其量不過是一篇較能打動人心的歌詞。有人譽其為抵得上整部唐詩,那是詩歌戲說,或亇人獨寵把自己的愛人說成是子虛烏有的西子。
-
3 # 借草還魂
說明他的詩在唐朝當時並不夠驚豔,並不為當時人所認可。
說實話,春光秋月夜也沒那麼好啊,另一首更是平庸之作而已。
-
4 # 勝似春光722
這跟時代有關,唐詩沒有出版系統介入,只能靠手抄,李白如果不是遇到李陽冰,李陽冰收集抄寫太白詩作,也不可能流傳於後。
-
5 # 水木年2019
他還起碼有兩首,我奮鬥了這麼多年,一首都沒有啊!其實人生就是這樣,一首和N首,有區別麼?只要快樂,開心,人生就是值得的。
1.流傳是需要前提條件的。比如當世的流行情況、集錄情況,如果當世流行範圍較廣、抄錄、集結出版較多,則容易流傳;再比如後世的收集整理情況,如果詩人名氣較大、著作較多又具備收集整理的價值,後世一般會有人收集整理,也易於流傳。在此基礎上,流傳還受到收藏者傳承的影響,存世量必然越來越少,如果再遇上戰爭、災害等自然因素導致軼失,就更無法預估了。比如李白詩名較大,當時整理即較多,因而流傳較多;而杜甫則是後世才獲得了崇高的地位,所幸後世整理筆記及時,也才得以較多流傳。張若虛才華橫溢,或是作品精而不泛,或是作品散失較多,又或二者兼而有之,才導致流傳下來的很少。
2.少而精不是壞事。張若虛單憑《春江花月夜》就贏得“孤篇壓全唐”的美譽,就已經奠定了其在詩歌史上舉足輕重的地位了。人們對詩人水平的評價也只能根據流傳下來的作品進行評判,僅憑一兩篇流傳作品就能贏得崇高地位,而乾隆流傳作品量雖極大卻無法在藝術水平上登峰造極,兩相比較,還是張若虛更加令人敬佩吧。存世皆精品,篇篇能造極。這是多少詩人矢志追求的境界啊。
3.在印刷術技術革命之前,作品流傳的難度一直都挺大。從典籍的存世情況看,上古少於中古,中古少於近代,這當然是由於年代久遠的原因,但潛藏在年代久遠背後的是書寫和印刷技術的推廣。活字印刷為什麼能夠位列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就是因為這是革命性的突破,活字印刷出現後,出版業才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也帶來了文化的繁榮。張若虛是初唐詩人,初唐時期,甚至雕版印刷都還沒有出現,著作還主要靠抄錄的方式進行復制和推廣;雕版印刷出現在唐中後期,這種技術雖然大大減輕了複製的難度,但成本還是很高的;直到北宋仁宗時期的活字印刷術出現,才大大降低了作品印製和傳播的門檻。而張若虛的時代還享受不到這樣的紅利,所以宋代以後的詩人的作品流傳到後世,在技術難度上要遠遠低於之前。
大致就是這樣幾個因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