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in104

    日本去美國留學或考察過的官員都知道,一但和美國開戰,必然會失敗,只不過陸軍部那些狂人和陸軍不知地高地厚,以為它們是天下第一,而山本五十六指揮的偷襲珍珠港,造成了美國全面加入反法西斯的戰爭,也就是日本失敗的開始,所以其很多官員都發瘋了。

  • 2 # 一經發現

    早期日本與大清國一樣施行閉關鎖國,鴉片戰爭後,西方國家將艦隊調往日本附近,並很快用船艦利炮開啟通商口岸。

    1855年後,日本陸續開始調整管理方法,明治維新對政治經濟的改革成效比較明顯,透過大量地引進西方科學文化,科技實力得到快速的發展。

    在工業化方面的迅速發展,各地煙囪越來越多,越來越高,騰騰生起的黑煙下,一批批先進的武器裝備造了出來,成批准備部隊。同時,日軍建立了很多軍官培訓學校,培養出大批軍事人才,軍隊戰力不斷提高。

    造船與軍事工業的快速發展中,漸漸的它們發現自己的原料不足,主要靠大量進口鐵礦石和原油,來維持日常工業生產的需求。同時,人口也在快速增長,居住環境改善和房地產開發,都需要大量的土地來實現。

    最佳方案就是從島國向陸地大國發展,於是19世紀末期開始,陸續吞併琉球、臺灣、澎湖、北韓、庫頁島等地,野心日益勃勃,更大規模的擴張和侵略計劃亟待落實,一個東方大國的夢想正在形成。

    1900年,俄國看見八國聯軍在清朝得到了租界和大量的賠款等豐厚的利益,於是還想再割一塊肥肉,出兵並輕而易舉地佔領了東北大片土地。

    而日本對東三省早已經垂涎欲滴,哪裡能讓毛子獨吞,在1904年爆發的日俄戰爭中獲得大勝,接管了沙俄在東北的利益。

    因此,題主問為什麼它們會集體發瘋,答案就來了,這就是因為島國資源有限,國力強大後,侵略野心不斷膨脹的結果。當然,就因為有如此的瘋狂,最終也逃脫不了戰敗的命運。

    日軍當然不能滿足於在東北的一點點利益,於是1937年7月7日發動盧溝橋事變,進一步全面侵華的戰爭開始,妄圖整個地吞併大陸和東南亞,以實現其“共榮圈”的美夢。

    由於中國軍民奮力抵抗,讓日軍陷入大規模的陣地戰、地道戰、地雷戰、游擊戰的汪洋大海之中,日軍損失巨大。同時,西方各國對日本實施禁運,盟軍對日本海上運輸船隊進行襲擊,切斷了日本重要物資進口的航線。

    為此,日軍獠牙畢露,決定不惜一切代價背水一戰,於1941年12月偷襲美軍夏威夷海軍基地,迫使原先隔岸觀火的美軍對日宣戰。

    其實,日本國內的明白人很多,快速地實現了維新變法和工業化程序,也看到了自身許多的不足之處,加上軍國主義的猖獗,覬覦他國領土的野心不斷膨脹,不可避免地走向侵略的道路,然而二粒原子彈最終結束了它的瘋狂。

  • 3 # 正陽九九

    日本當然有明白人。首先"大東亞共榮圈"思想的提出就是認為亞洲黃種人和白種人最終有一場碰撞,這種情況我們今天已經有點感覺了。日本戰略家石原莞爾提出的石原構想是最可能成功的,當然對中國也是最危險的。他主張日本操控滿洲國牢牢佔領東北,暫時不擴張,實現日本民族登上大陸的千年夢想再一步一步走。還有山本五十六也是明白人,他也不主張跟美國開戰,但正是他實施的這一驚天挑釁。為什麼呢?其實,正如每個民族都有精英一樣,每個民族都有一股內在的力,每到歷史轉折關頭,這股力就會出來決定歷史的走向。所以說,每個民族的命運都是他自己的選擇。

  • 4 # 龍戰於野888

    日本偷襲珍珠港既有當時的現實因素,也有一戰前後的歷史因素。

    先簡要說說一戰前後的歷史因素。

    1.日本的基定國策。明治維新使日本擺脫了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危險,從此擠身歐美列強行列,並制訂了其稱霸世界的雄心勃勃的“大陸政策”,即,先佔領北韓,再佔領“滿蒙”,進而佔領全中國,最後以中國為基地,佔領亞太,甚至整個世界。

    2.國策的推進。眾所周知,1895年結束的甲午戰爭,日本戰勝清政府,北韓和臺灣從此成為日本殖民地,這是其第一步計劃的實現。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又佔領中國東北三省,這是其第二步計劃的實現。1937年七·七事變至武漢會戰,日本雖未實現其速戰速決佔領全中國的野心,但東部地區,基本為日所佔,這為其進一步佔領亞太地區,實現其遠大目標奠定了基礎。

    3.國策推進中的日美矛盾。日美兩國在亞太的爭奪由來已久,此處不再多說。一戰後的巴黎和會及其形成的凡爾賽體系暫時協調了列強在歐洲及非洲的關係。而1922年的華盛頓會議及體系,則暫時協調了美日兩國在亞太的利益關係。眾所周知,此時,美國在太平洋地區有絕對優勢,包括菲律賓在內的許多太平洋國家都處在美國的軍事掌控下。

    4.偷襲珍珠港是勢在必行。日本要實現其佔領亞太的目標,勢必要與美國開戰,至少要清除美國在太平洋的軍事基地,以掃除日本南下的隱患。珍珠港事件的發生便成了日本二戰中繞不開的一戰遺留的絆腳石。

    再說說事件發生時的現實因素。

    1.實力膨脹後的表現。如前所述,日本一路走來,既定目標一步步得以基本實現,雖然略有遲緩,但不影響大局,所以佔領中國中、東部後,南下之門已然開啟,南下之狂熱的心便也迫不及待。

    2.德日之間“軸心”而不同心的表現。1941年6月,德國大舉入侵蘇聯,日本雖有之前遭蛇咬的舉動,但不至於嚇破膽,須知沙俄時期的幾次日俄戰爭,均以日本勝利告終的。而此次日本並未配合德國東西夾擊蘇聯,自有自己的考慮。

    綜上所述,日本偷襲珍珠港是完成其既定國策的無奈之舉。不為,則雄心得不到張揚,為之,風險極大,但往往富貴險中求,日本人也深信這一點。

  • 5 # 看北京看中國看世界

    日本偷襲珍珠港是必然事件。日本本土沒有資源,只能依賴海外。三十年代末,美國已經考慮對日本實行經濟制裁。四十年代初,日本為了獲得石油而向東南亞擴張,最終引發了西方對它的經濟制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石油和鐵礦石禁運,日本的運輸線正好就是被美國太平洋艦隊封鎖的。自美國對日本實行石油禁運,日本的經濟馬上就危險了。所以,當時從戰略上說,消滅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就是日本的唯一出路。為了增加取勝的把握,日本採取了偷襲的戰術,得了一時之利。美國對此是洞若觀火的,他很快重建了太平洋艦隊不說,還進一步封鎖日本的海上航線,在日本主要港口外佈滿水雷,基本上扼殺了日本資源供應的海上運輸線,卡住了日本的脖子。美國一邊採取軍事上的進攻,一邊採取經濟上的絞殺,日本焉能不敗,它堅持不了多久。投放原子彈的主要原因還是為了防止蘇聯解決歐洲問題後把軍事力量投入日本,柏林搶奪失利已經給美國太大的教訓。所以,美國用原子彈立即解決日本問題,蘇聯連佔領軍都來不及調過來,只能靠遠東軍佔領了幾座小島。當年,日本決定偷襲珍珠港發動太平洋戰爭實際上是非常悲壯的戰略決定,如果能夠藉此打破美國的經濟封鎖,也許還有機會拼一把,這就是所謂的孤注一擲吧。

  • 6 # 張伯泣

    日軍為何偷襲珍珠港?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其實對於二戰的研究,我還是下了很多功夫的,但是最讓我不明白的就是,日本為什麼要和美國開戰。後來經過我的仔細思考,我認為日本和美國開戰有兩點原因:

    一、南下計劃

    日軍在二戰爆發之前,就有著稱霸亞洲的野心,後來又制定了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當然在侵華戰爭初期,日軍很快佔領了中國很多土地,但是此後卻因為兵源不足,以及資源的匱乏,陷入了絕境。而日本的策略是以戰養戰,就是透過侵略獲取資源,以此達成侵略的目的。當時日軍在中國戰場陷入困局之後,就制定了北上和南下計劃,北上就是入侵蘇聯,南下就是入侵東南亞。

    而北上計劃在當時看來是最可行的計劃,因為此時的蘇聯正面戰場在面臨德國的威脅,可是日軍在諾門坎戰役中,被蘇聯狠狠的教訓了一頓,日軍才認識到自己和蘇聯的差距,轉而南下計劃。當然南下離不開龐大的海軍力量,但是在太平洋上,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卻成為了日軍最大的假想敵,所以日軍決定率先發難,策劃了珍珠港事件,目的就是先發制人,給自己聯合艦隊稱霸太平洋打下基礎。不過這只是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法西斯勢力膨脹。

    二、法西斯勢力膨脹

    在德國發動侵略戰爭後,歐洲大片土地成為德國的戰利品,這就刺激到了日本,所以在當時,日本大陸軍國主義盛行,針對問題中的疑惑來說,不是說日本當時沒有明白人,而是他們覺得,法西斯在二戰中可以取勝。

    因此在日軍參謀部的策劃下,制定了襲擊珍珠港方案,要說當時反對和美國開戰的人,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就算一位,但是在狂熱的軍國法西斯勢力下,山本五十六隻好執行襲擊方案。

    所以在我們現在看來,日本那個時候確實是瘋了,但是回到當時的國際大環境以及戰場具體情形下來說,日本還真的有實力去向美國開戰。

  • 7 # 157830907東昭金

    偷襲珍珠港,日本大獲全勝。日本舉國歡慶。軍國主義勢力如日中天。但是日本從此拖入了太平洋戰爭。這也是日本勢力由盛轉衰的開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身邊有沒有破的離奇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