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立志成蟲

    “楚王問鼎”和“孔子問禮”性質正好相反,“鼎”是權力地位地位象徵,楚莊王兵臨洛邑,公然向王孫滿問起周天子九鼎的大小輕重,這是在挑戰周天子的權威和周禮的秩序。“孔子問禮”是為了更全面詳細準確的瞭解周禮,瞭解周禮的目的是為了遵守維護周禮,孔子一直反對“禮樂崩壞”的“禮”指的就是“周禮”。孔子對“禮”過於關心是為天下的擔當,孔子是魯華人,生活的那個時代是家臣陽虎架空了卿大夫季孫氏,季孫氏架空了魯國國君,包括魯國國君在內的諸侯們實際上都不大把周天子當回事兒了。春秋時代是奴隸制逐漸土崩瓦解的時代,腐朽的政治制度的崩潰伴隨著階級秩序的破壞和社會大動盪大流血,春秋300年間,因“弒君”而死的各國國君有36位,包括春秋首霸齊桓公和粉碎宋襄公稱霸美夢的的楚成王,其他諸侯國君不能保社稷而奔走者不計其數。誰願意過這種朝不保夕提心吊膽的日子?周禮代表著秩序,有秩序就有穩定和太平。這是孔子的理想,不要忘了“苛政猛於虎”的沉重和殘酷。孔子編修的史書《春秋》,真實性很高,因為同時代的魯國還有一部史書《左傳》,這兩部著作有很多相同的內容可以互相印證。《竹書紀年》就算了吧,上不得檯面

  • 2 # 左說春秋

    楚王問鼎與孔子問禮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回事。

    一、楚莊王問鼎周天子事,純系挑釁和示威。《左傳》《史記》均有紀載。楚莊王即位後,三年不出號令,左抱鄭姬,右抱越女,坐鐘鼓之間,日夜為樂。還禁止群臣勸諫。伍舉冒死諷諫,有鳥在嶺上,三年不飛不鳴,是個什麼鳥?莊王回答,。"三年不飛,飛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舉退矣,吾知之矣"。數月後,淫樂益甚。大夫蘇從以死相諫,乃罷樂聽政。殺數百人,獎拔數百人。這與記述齊威王一樣,是太史公的離騷之筆。楚莊王八年(前606)北伐渾戎,回師至洛陽,陳兵周都。周定王讓王孫滿為使勞軍楚莊王。楚莊王不問天子,卻問傳國九鼎大小輕重。王孫滿很詼諧,說在德不在鼎。莊王很傲氣說,你阻止不了。楚國兵器折下其鉤尖,足以鑄九鼎。王孫滿遂講了一大通居德才能有鼎的歷史。最後以"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挫敗了楚莊王的挑戰氣熖。

    二、至於孔子問禮於老子,是求學之意。沒有傲視周禮崩壞之意。孔子一生以克已復禮為宗旨,試周挽救禮崩樂壞的春秋亂象,不過是一箇舊知識分子的哀鳴而已,於世無補。

  • 3 # 中上行

    不一樣,問鼎與問禮是兩回事。問鼎代表窺視最高權利,是失禮。鼎是祭祀時將生硬的東西轉換成熟的能頤養生命的東西。代表國家機器權利與職能。禮是指各種場合下的禮數。孔子問禮是一種求知的表現。對周制定禮的規格形式的瞭解。

  • 4 # 徐幫主_

    感謝邀請!首先,兩個事件都是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年代久遠,至今都存在爭議,以下僅代表個人觀點,請酌情觀之。1、楚王問鼎:描述的是楚莊王北伐,在周都洛陽屯兵,明顯示威之意,而後又問周王室鼎的大小數量,這是赤裸裸的挑釁。當時周王朝失勢,各諸侯國虎視眈眈。個人覺得楚莊王的這一系列動作不排除有取締之意!2、孔子問禮:2500年前孔子向老子問禮,老子和孔子各代表道家和儒家,兩千多年來我們每一個人的思想都受兩位智者的影響。孔子問禮是向老子討教、交流、趨長避短,個人認為是積極的行為。綜上所述,得出結論:兩者有本質的不同!而且是完全的不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四十歲失業,心裡苦悶,存款不多,何以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