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野狗帶魚和糯米
-
2 # 幽默的露夜
在過去長達數十年的1-4G時代,美國等西方企業一直掌握著通訊行業關鍵技術,但5G時代則完全不同,華為以絕對領先的必要專利數量躍居世界第一,加上另一通訊巨頭中興,中國成了5G專利數量最多的國家,所以許多國家在5G建設方面開始紛紛站隊中國。但作為“科技燈塔”的老美卻處處搞針對,不僅以“網路安全”為由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同時還慫恿許多國家將華為拒之門外!
起初還是有許多國家願意為華為亮綠燈,畢竟都不想當冤大頭,沒有人會拒絕更高的價效比、更短的建設週期,更想提前釋放5G紅利。但礙於巨大的壓力,英、澳等國家率先終止了與華為的合作,歐洲一些國家也開始站隊表態,比如瑞典、德國等。拒絕華為後,一些國家為規避華為技術,試圖以Open Ran技術建設本地5G網路。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國家已經“扛不住”了,不得不再次為華為開綠燈!
其實德國的表態和荷蘭如出一轍,當老美擴大對ASML的出貨限制,荷蘭經濟大臣稱:不會跟隨老美腳步限制對華出口。不難發現包括德國在內的一眾國家已經“扛不住”了!
其實關於德國不禁止華為參與本土5G建設,早已是意料之中!
首先,市場是相互的。德系汽車進入中國市場已經數十年,市場佔有率曾一度逼近25%,也就是說國內市場4輛車就有一輛是德系車,重要的是德系車中國市場佔全球銷量的38%,如果中國以“安全隱患”為由禁售德系車,國內消費者失去的僅僅是德系車,但對於德國而言,失去的可能就是半個世界。
其次,全球移動通訊制式是一代一代的發展,每一代通訊技術都是下一代技術的基礎。從整個行業來看,6G就是從5G時代的萬物互聯向萬物智聯躍遷。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就曾公開表示,5G還沒投入商用就已展開對6G網路的研發。
而從公開的資訊顯示,中國6G甚至比5G還狠!據央媒報道,全球超過一半兒的6G專利來自中國,其中90%都是核心專利。而作為5G的領頭羊,華為在2022全球6G發展大會上展示了太赫茲毫米級成像裝置,透過太赫茲電磁波實現了240Gbps的超高通訊網速,而太赫茲就是6G所使用的波段。
雖然老美的6G專利申請佔比也有35%,但華為6G首席科學家表示,6G並非5G簡單升級,屆時全球統一標準將是必經之路,也就是說未來6G時代將由中美標準來界定,當下如果選擇諾基亞、愛立信,6G時代極有可能會全部推倒重建,這是一筆巨大的開支。
另外,老美口中的“網路安全問題”,其實是所有國家引進海外裝置必須考慮的問題,而在安全方面,華為則是最經得起考驗的5G裝置供應商。前不久,全球最大網路安全認證實驗室荷蘭SGS Brightsight表示,華為5G裝置再次成為全球第一個獲得5G核心網安全保障規範(SCAS)測試的供應商,不管是在通用安全、業務功能安全,傳輸安全還是運維安全等方面,100%透過SCAC測試。
此前英國前商務大臣凱布林也一度公開表示,英國情報及安全部門多次表明,使用華為服務不會帶來任何風險。
有著“資料偷窺狂”、“五眼聯盟之手”尊號的老美,從來沒有停止透過控制電信裝置獲取資料、情報,只有引入華為保證裝置多元化,才是聰明的選擇!
-
3 # 我的101個夢想
一,不禁止華為參與5G建設。
1.不禁止,那就是允許的意思。首頁5G技術是中國華為的核心技術,華為掌握著最主要的核心技術。
2.中國有“基建狂魔”的稱為,有一種速度叫中國速度。卡達世界盃場地都給修好,何況是5G建設。
3.其實我們相信德國不禁止,不代表別的國家不禁止,也許有些國家是禁止的,只是禁止也無效。
4.德國想要跟著中國偷師學藝,而且中國有比較廉價的勞動力。
二,德國為什麼“扛不住”了?
1.肯定是費用太高,找不到比中國更適合的人去幹了。
2.5G技術發展太慢,害怕跟不上別的國家,畢竟落後要捱打,中國早就已經開始了6G的研製。
3.中國得到世界的認可了,德國了“扛不住”想要中國幫忙建設5G.
-
4 # 風醉三千客
表面看德國此舉雖虛大於實,算是對訪問中國後的積極反饋,因為德國5G核心業務層面華為並不會有什麼訂單了。但凡事不要只看一面,更要往深了看,這裡面有非常重要的一點我們要關注,就是德國這一行為對於其他歐盟國家所釋放的積極訊號,畢竟德國在歐盟的地位舉足輕重,長遠來看,即使德國沒有多少訂單,但其他歐盟國家如果能迅速跟進,對於我們來說絕對算是成功,畢竟歐洲市場那麼大。
-
5 # 知慧子聊人生
人的美好生活需要好的產品,真正有價值的產品,好的質量,好的價格也會大幅度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
產品才是最重要的,好產品才是那最主要的因素。
一個真正為民眾負責的政府,一定會除去意識形態的干擾,政治的干擾,那些都是浮雲。
選擇浮雲的,政治家爭鬥的,只是隨了自己都心願,而犧牲了民眾的福祉。
選擇真實面對,踏實務實的,去除了政治家爭鬥的心願,而得到了民眾的福祉。
政策的制定就是一個選擇題,為權力集團負責還是真的為老百姓負責。不是德國扛不住,誰離了點別人的產品活不了呢?是德國政府有那個真正為民眾負責之心。
顯然,德國政府做出了正確的選擇,選擇了對民眾福祉幫助最大的華為產品,不受美國影響、不受政治影響,也選擇了總理訪華繼續與中國加深合作。
政治應該為人民服務,而非人民為政治服務,乃至成為政治的犧牲品。
無論華為也好,德國政府也好,都是人民福祉的勝利。
-
6 # 叮噹新科技
因為本人長期從事全球5G資料研究。所以,今天和大家說說德國5G最真實的一面,非喜勿噴!
一、德國行動網路現狀5G發展真的慢嗎?首先,大家瞭解下德國的人口數,及存在的幾大運營商。截止2021年12月,德國總人口為8312.9萬。
1、T-Mobile:德國電信是歐洲最大的電信運營商。而T-Mobile是德國電信Telekom AG下的一個子公司,也是德國本土最大的通訊公司,它的5G使用了 2 GHz及3.6 GHz 的拍賣來的頻段,以及已經可用的 LTE 頻率,透過德國全國共 50,000 根天線,在2021年覆蓋了 80% 的德華人口。速度也不錯,可以達到110.1 Mbps。
德國電信子公司T-Mobile
這裡重點提一下,德國電信目前是華為在歐洲的最大客戶,這項合作早在2G時代即開始了,並一直延續到5G;而在2020 年 12 月,德國電信還和華為達成了一項協議,使用華為裝置部分建設其覆蓋德國全國的 5G 網路。
2、Vodafone: 沃達豐不用多說了,全球最大的移動運營商,也是英國第一大運營商,它在德國也有較多使用者。它在2019年7月推出了5G服務,使用3.5 GHz頻段的新頻譜,後來使用其700 MHz頻率在農村地區部署5G。2021 年 4 月推出了商用 5G 獨立接入 (SA) 網路;2021 年 5 月,沃達豐宣佈已部署可10,000 多個 5G 天線,其 5G 網路現已覆蓋 2500 萬人。不過,它混合使用了包括700 MHz,1800 MHz、3.5 GHz頻段用於其5G網路,速度最慢,約為98.5 Mbps。
3、Telefónica (O2) :O2的5G推出比 Telekom 和 Vodafone 都要晚。它的首批 5G 站點在2020 年 10 月才上線,不過其覆蓋了農村及偏遠地區,加上價格便宜,使用者不少,它雖然只有3.5 GHz頻段,但高頻段也帶來了高速度的下載。目前,它在德國5G速度中最快,可以達到每秒131.4 Mbps。
4、1&1 Drillisch AG:這是家神奇的移動公司,它沒有任何網路,但是拍賣來很多5G頻段。按照聯邦網路局的檔案要求,到 2023 年底,1&1 Drillisch 行動網路必須要覆蓋德國 25% 家庭,否則頻段將強制被收回。
所以,Telekom、O2、Vodafone實際是目前德國三家5G支撐型網路運營商。
早在2020 年,德國一半以上的人口就已經開始使用 Telekom 的 5G網路。據德國聯邦網路局公佈資料:截止2021年12月,德國有超過53%的地區已經有至少一傢俱備提供5G服務能力的運營商。而3.5GHz (5G) 獨立組網預計將於 2025 年在德國完成部署。屆時 3.5GHz 5G 網路將覆蓋德國 43% 的人口,高於 2023 年的 42%。剩下的7% 的地理區域則最後在 2025 年實現全覆蓋。
而實際上,在2022年12月的Ookla 全球5G地圖上,如果不區分獨立組網5G的話,5G訊號已經覆蓋了德國面積的79.2%。下面的5G已商用圖則是中國目前的,大家可以對比一下。
二、歐盟對華為的態度截止發稿之日,歐盟並沒有明確禁止華為或其他5G裝置供應商參與歐盟國家5G建設。但會將此類決定的最終否決權留給其各個成員國。
德國總理默克爾等人贊成同意華為在嚴格的安全標準下參與德國5G的建設。所以在2019 年 11 月,她這麼說道:“我傾向於相信自己能夠定義比 4G、3G 和 2G 更高的安全標準,但不會從一開始就將供應商拒之門外。” 當時,德國聯邦經濟事務和能源部長也表示類似觀點。
不過,它的方式比較和緩一下,德國的決定更接近法國而非英國的全面禁止立場。法國當局已宣佈他們將阻止電信運營商與華為合作,但不會引入任何正式的法律文書來制裁該公司的行為。
德國政府學習的也正是法國對待華為的政策,你可以做,但不能都由你華為來做。所以在2021年,Telekom德國電信這麼表示:它的5G裝置採用了一個多供應商的戰略,它們同時正在使用愛立信,諾基亞,思科、及來自中國的華為的裝置。
結論,德國並不是“扛不住”了才允許華為參與其5G建設。而是在於德國最大的移動服務商Telekom,一直就在和華為合作,從2G開始一直到5G,這是長期的合作過程。捨棄了華為的裝置,德國何止5G網路,整個通訊系統都將損失巨大!
-
7 # 鎮坪縣經濟貿易局
上個月月末,美國FCC全票透過一項禁令,還是以莫須有的“安全”為由,禁止華為、中興等5家中企在美銷售電信裝置。
此禁令一出,原在此問題上與美國保持步調一致的德國卻並未跟進,德國經濟部發言人12月月初反而表示“無意效仿”,不會將華為排除在德國5G假設範圍之外。
德國經濟部此番表態也意味著華為理論上可以參與德國5G建設,有些人在看到該則訊息後認為,這是德國“扛不住”的表現,此前的供應商愛立信、諾基亞相較於華為“難堪大任”。
那麼真實情況究竟如何呢?德國此次放寬供應商限制,不惜與美國FCC“唱反調”,真的能為華為開啟一扇新大門嗎?德國經濟部此舉,有何深意呢?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分析一下德國經濟部在5G問題上,前後態度的變化,以及是否意味著“扛不住”了:
首先,兩年前,美國FCC拉攏德國共同抵制華為參與5G建設美國對華為的制裁由來已久,自2019年至今,以對華為實施了共計4輪制裁,範圍從凡是使用美國技術的公司,均不能為華為代工或供貨,到禁止美企使用華為裝置與服務,幾乎“事無鉅細”,對華為進行全面限制。
明面上看,美國對華為的制裁是出於“安全考慮”,實際是出於對華為乃至全部中企高科技領域的發展限制,亦有保護美企利益的考量。
2019年年初,美國拉攏英國、德國等歐洲國家一起把華為排除在5G建設範圍之外,甚至為了讓德國在此問題上與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保持步調一致,以“減少情報分享”為威脅。
對於FCC的“提議”,德國其實一直也沒有明確排除或禁止華為,態度上一直比較搖擺不定,甚至表示缺乏明確的證據證明華為裝置存在安全漏洞,且將華為排除在外在大陸也缺乏法律依據。
儘管德國的表態不明確,甚至給華為參與5G建設留了“口子”,但事實上華為也沒有賺到便宜,真正落實到實處時,華為的參與度極低,反而是愛立信和諾基亞等非中企的參與度更大。
尤其是德國《對外經濟法》改革之後,要求德國本土企業和非歐盟企業在關鍵基礎設施進行合作時,需納入嚴格審查。
這條規定對於華為這類非歐盟企業來說,極不友好,甚至帶有歧視和防範的味道。
正因如此,儘管在華為參與德國5G建設問題上,並未一棍子打死,但舉棋不定的朦朧態度實際已經表明了其真實態度,華為在德國本土5G建設上的低參與度也就說得通了。
換一個角度想,倘若完全遵照公平公開的市場競爭,以華為在5G領域三四千項的專利技術,深度合作是水到渠成的事。
然而,一個莫須有的“安全”事由讓華為蒙受了損失,英、法、德受制於美國所作出的決定更是讓華為喪失了歐洲這一大市場。
其實德國舉棋不定的態度,既不完全限制、又製造阻礙的朦朧政策,除了受制於美國之外,也有自身的考量和“難點”:
比如不完全限制是出於在5G領域自身能力上的掣肘,單憑自身能力,很難快速完成5G佈局和建設,給華為留口子是為了在必要的時候“好調頭”;
再比如,實踐中又製造阻礙,是源於對中國科技崛起的不安,一時難以接受我們在5G領域遙遙領先的事實。
此前,芬蘭的諾基亞和瑞典的愛立信更受青睞,畢竟是歐洲的公司,按照他們的“邏輯”,不存在安全上的“威脅”,所以在德5G網路建設中,這兩家歐洲公司的份額更多。
然而,相較於華為,兩家公司在5G網路的時候更多的使用較為落後的Open Ran技術,且建設效率遠不及華為,會推遲2年左右,且會因此增加約10億歐元的直接損失。
可以這麼理解,德國暗地裡與美國FCC保持步調一致的態度和決定,對於德國和華為來說,互有損失,至少體現在建設週期和建設花費上。
再這麼下去,德國5G可能真“扛不住”了,所以兩年多以來,屢有推翻“禁止裝置供應商華為進入德國5G無線網路”的聲音傳出,以德國第二大電信商西班牙電信德國為代表的通訊公司,也帶頭表明對華為的樂觀態度。
其實不止是德國,歐洲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國也曾宣佈要與華為加強合作,兩國還在5G網路升級提升方面,將華為和諾基亞納入“同等支援”,絲毫不排斥華為。
將華為排除在外,造成建設週期延長、花費增大,德國還能不能“扛得住”?這一排斥政策何時才能轉變?12月初迎來了轉機:
二,面對FCC新禁令的出臺,德國經濟部選擇說“不”!自2019年起,在對華為實施了4輪制裁之後,11月末,FCC針對華為、中興等5家中企的禁售法案又全票獲得了透過。
這次還是老調重彈,以“安全構成了不可接受的風險”這一莫須有的理由,全面禁止華為、中興、海康威視、海能達、浙江大華5家中企在美國授權銷售新裝置。
這次新法案的透過可以視作“禁售令”的2.0加強版,與上述5家中企形成競爭關係的美國相關企業也會因該法案的透過而獲得重大利益。
新禁售令獲得FCC透過
FCC新禁令的出臺,德國會跟嗎?
這次德國選擇了說“不”,12月2日德國經濟部發言人已經明確表示不效仿美國全面禁售華為!
就在德國作出選擇之後,美方某議員對其態度作出了批評,稱此舉會威脅德國安全、歐洲國家安全。總之,還是拿無憑無據的“安全”說事,理由顯得空洞又乏力,不具任何說服力。
德國方面作出此番表態之後,華為方面也發表了意見,相較於美方的“蠻橫無理”,華為的依據則更科學,稱網路安全使用與供應商所屬國無關,行業和監管之間的全球標準,才能確保安全。
顯然,華為的這一表態從側面表達了華為製造的裝置符合“全球標準”,不應質疑其安全問題。
當然,德國在不跟進的同時,也並不意味著全面放開了對華為的限制,事實上依然會對中國電信裝置製造商生產的產品,“繼續依照個案的不同狀況作出決定”。
這就意味著在以後的合作中,但凡是涉及到中企通訊商的產品和專案,依然會逐個稽核後再做決定。但縱然如此,較之前還有有了寬鬆和進步,與中企通訊商的合作大機率將更進一步。
其實可以完全理解德國經濟部的這一態度,畢竟從限制到寬鬆,再到“一視同仁”,需要一個循序漸進和逐步驗證的過程,180度的態度大轉彎也不現實,只要後期能驗證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安全”問題,信任和合作必然還會加深。
三,德國表態不禁止華為參與5G建設,是意味著“扛不住”了嗎?其實態度之所以如此大的轉變,與其說是“扛不住”了,不如說事實已經證明,對於華為等中企通訊商,完全沒有必要保持過度的“緊張”,兩年多的時間已經驗證了安全方面不存在任何問題,對其質疑都是毫無根據的,這才是不禁止華為參與5G建設的根本原因所在:
一方面,華為在5G方面遙遙領先,相較於其他競爭企業,也確實飽有技術高、服務好、週期短、花費少的優勢。
但只有以上優勢還是遠遠不夠的,通訊安全是各國都注重的,這一點無可否認。所以只有當事實能證明對其“安全性”的質疑沒有依據之後,疑慮打消之後,華為的上述優勢才能助其獲得訂單和專案。
對安全性的驗證,要交給時間,實際上兩年時間過去了,安全性得到了印證,對華為的限制和阻撓終究不是出於表面上的“安全質疑”,實則是對華為崛起的限制,抑或是對中國科技發展的打壓,以及對美國本土通訊商的利益保護。
隨著時間的推移,此前與美國FCC保持步調一致的歐洲國家,越來越清醒的意識到了上述真相,態度轉變、加深合作也就水到渠成了,畢竟無論是德國本土企業,還是歐盟企業,或者是中資、日資、韓資企業,在經濟全球化下,都是市場化競爭,專案的建設講求的是價效比,而不應因企業“國籍”來做區分。
事實上,華為5G裝置是全球第一個獲得SCAS(5G核心網安全保障規範)測試的供應商,傳輸、功能、運維等方面都通過了安全測試,如果對華為都有安全方面的疑慮,那麼全球其他電信裝置商豈不是更不能過關?
綜上,此次德國作出“不禁止華為參與5G建設”的態度轉變,與其說是“扛不住”了,不如說是對華為等中企裝置供應商有了更進一步的信任,這才是前提和基礎,之後才是技術、服務等方面的突出競爭力。
相信基於互信,華為5G會在國際上中標更多的專案,真正走出國門,參與各國5G網路建設
-
8 # 丹牛老師教英語
德國不禁止華為參與5G建設,主要是因為德國政府沒有直接針對華為實施禁令,而是採取了一種更為靈活的監管方式。在德國,政府認為所有的通訊基礎設施供應商都應當遵守一些嚴格的安全規定,並且會對所有的供應商進行審查,以確保安全性。
但是,德國政府也承認,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國家可能會對德國採取報復性措施,因此,德國政府也不得不考慮到國家安全和經濟利益的平衡。
德國之所以“扛不住”,是因為它面臨著來自美國和中國的巨大壓力。
一方面,美國一直在對德國施壓,要求德國不禁止華為參與5G建設,並且威脅要暫停與德國的軍事合作。美國認為,華為擁有潛在的安全風險,如果德國不禁止華為參與5G建設,那麼它的安全將受到極大的威脅。
另一方面,中國也在施壓,要求德國不禁止華為參與5G建設。中國認為,德國禁止華為參與5G建設,會損害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並且會影響德中兩國的經濟合作。
-
9 # 中年老劉聊財經
上個月月末,美國FCC全票透過一項禁令,還是以莫須有的“安全”為由,禁止華為、中興等5家中企在美銷售電信裝置。
此禁令一出,原在此問題上與美國保持步調一致的德國卻並未跟進,德國經濟部發言人12月月初反而表示“無意效仿”,不會將華為排除在德國5G假設範圍之外。
德國經濟部此番表態也意味著華為理論上可以參與德國5G建設,有些人在看到該則訊息後認為,這是德國“扛不住”的表現,此前的供應商愛立信、諾基亞相較於華為“難堪大任”。
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
那麼真實情況究竟如何呢?德國此次放寬供應商限制,不惜與美國FCC“唱反調”,真的能為華為開啟一扇新大門嗎?德國經濟部此舉,有何深意呢?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分析一下德國經濟部在5G問題上,前後態度的變化,以及是否意味著“扛不住”了:
首先,兩年前,美國FCC拉攏德國共同抵制華為參與5G建設美國對華為的制裁由來已久,自2019年至今,以對華為實施了共計4輪制裁,範圍從凡是使用美國技術的公司,均不能為華為代工或供貨,到禁止美企使用華為裝置與服務,幾乎“事無鉅細”,對華為進行全面限制。
明面上看,美國對華為的制裁是出於“安全考慮”,實際是出於對華為乃至全部中企高科技領域的發展限制,亦有保護美企利益的考量。
2019年年初,美國拉攏英國、德國等歐洲國家一起把華為排除在5G建設範圍之外,甚至為了讓德國在此問題上與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保持步調一致,以“減少情報分享”為威脅。
對於FCC的“提議”,德國其實一直也沒有明確排除或禁止華為,態度上一直比較搖擺不定,甚至表示缺乏明確的證據證明華為裝置存在安全漏洞,且將華為排除在外在大陸也缺乏法律依據。
儘管德國的表態不明確,甚至給華為參與5G建設留了“口子”,但事實上華為也沒有賺到便宜,真正落實到實處時,華為的參與度極低,反而是愛立信和諾基亞等非中企的參與度更大。
尤其是德國《對外經濟法》改革之後,要求德國本土企業和非歐盟企業在關鍵基礎設施進行合作時,需納入嚴格審查。
這條規定對於華為這類非歐盟企業來說,極不友好,甚至帶有歧視和防範的味道。
正因如此,儘管在華為參與德國5G建設問題上,並未一棍子打死,但舉棋不定的朦朧態度實際已經表明了其真實態度,華為在德國本土5G建設上的低參與度也就說得通了。
換一個角度想,倘若完全遵照公平公開的市場競爭,以華為在5G領域三四千項的專利技術,深度合作是水到渠成的事。
然而,一個莫須有的“安全”事由讓華為蒙受了損失,英、法、德受制於美國所作出的決定更是讓華為喪失了歐洲這一大市場。
其實德國舉棋不定的態度,既不完全限制、又製造阻礙的朦朧政策,除了受制於美國之外,也有自身的考量和“難點”:
比如不完全限制是出於在5G領域自身能力上的掣肘,單憑自身能力,很難快速完成5G佈局和建設,給華為留口子是為了在必要的時候“好調頭”;
再比如,實踐中又製造阻礙,是源於對中國科技崛起的不安,一時難以接受我們在5G領域遙遙領先的事實。
此前,芬蘭的諾基亞和瑞典的愛立信更受青睞,畢竟是歐洲的公司,按照他們的“邏輯”,不存在安全上的“威脅”,所以在德5G網路建設中,這兩家歐洲公司的份額更多。
然而,相較於華為,兩家公司在5G網路的時候更多的使用較為落後的Open Ran技術,且建設效率遠不及華為,會推遲2年左右,且會因此增加約10億歐元的直接損失。
可以這麼理解,德國暗地裡與美國FCC保持步調一致的態度和決定,對於德國和華為來說,互有損失,至少體現在建設週期和建設花費上。
再這麼下去,德國5G可能真“扛不住”了,所以兩年多以來,屢有推翻“禁止裝置供應商華為進入德國5G無線網路”的聲音傳出,以德國第二大電信商西班牙電信德國為代表的通訊公司,也帶頭表明對華為的樂觀態度。
其實不止是德國,歐洲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國也曾宣佈要與華為加強合作,兩國還在5G網路升級提升方面,將華為和諾基亞納入“同等支援”,絲毫不排斥華為。
歐洲5G電信行動網路
將華為排除在外,造成建設週期延長、花費增大,德國還能不能“扛得住”?這一排斥政策何時才能轉變?12月初迎來了轉機:
二,面對FCC新禁令的出臺,德國經濟部選擇說“不”!自2019年起,在對華為實施了4輪制裁之後,11月末,FCC針對華為、中興等5家中企的禁售法案又全票獲得了透過。
這次還是老調重彈,以“安全構成了不可接受的風險”這一莫須有的理由,全面禁止華為、中興、海康威視、海能達、浙江大華5家中企在美國授權銷售新裝置。
這次新法案的透過可以視作“禁售令”的2.0加強版,與上述5家中企形成競爭關係的美國相關企業也會因該法案的透過而獲得重大利益。
新禁售令獲得FCC透過
FCC新禁令的出臺,德國會跟嗎?
這次德國選擇了說“不”,12月2日德國經濟部發言人已經明確表示不效仿美國全面禁售華為!
就在德國作出選擇之後,美方某議員對其態度作出了批評,稱此舉會威脅德國安全、歐洲國家安全。總之,還是拿無憑無據的“安全”說事,理由顯得空洞又乏力,不具任何說服力。
德國方面作出此番表態之後,華為方面也發表了意見,相較於美方的“蠻橫無理”,華為的依據則更科學,稱網路安全使用與供應商所屬國無關,行業和監管之間的全球標準,才能確保安全。
顯然,華為的這一表態從側面表達了華為製造的裝置符合“全球標準”,不應質疑其安全問題。
當然,德國在不跟進的同時,也並不意味著全面放開了對華為的限制,事實上依然會對中國電信裝置製造商生產的產品,“繼續依照個案的不同狀況作出決定”。
這就意味著在以後的合作中,但凡是涉及到中企通訊商的產品和專案,依然會逐個稽核後再做決定。但縱然如此,較之前還有有了寬鬆和進步,與中企通訊商的合作大機率將更進一步。
其實可以完全理解德國經濟部的這一態度,畢竟從限制到寬鬆,再到“一視同仁”,需要一個循序漸進和逐步驗證的過程,180度的態度大轉彎也不現實,只要後期能驗證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安全”問題,信任和合作必然還會加深。
三,德國表態不禁止華為參與5G建設,是意味著“扛不住”了嗎?其實態度之所以如此大的轉變,與其說是“扛不住”了,不如說事實已經證明,對於華為等中企通訊商,完全沒有必要保持過度的“緊張”,兩年多的時間已經驗證了安全方面不存在任何問題,對其質疑都是毫無根據的,這才是不禁止華為參與5G建設的根本原因所在:
一方面,華為在5G方面遙遙領先,相較於其他競爭企業,也確實飽有技術高、服務好、週期短、花費少的優勢。
但只有以上優勢還是遠遠不夠的,通訊安全是各國都注重的,這一點無可否認。所以只有當事實能證明對其“安全性”的質疑沒有依據之後,疑慮打消之後,華為的上述優勢才能助其獲得訂單和專案。
對安全性的驗證,要交給時間,實際上兩年時間過去了,安全性得到了印證,對華為的限制和阻撓終究不是出於表面上的“安全質疑”,實則是對華為崛起的限制,抑或是對中國科技發展的打壓,以及對美國本土通訊商的利益保護。
隨著時間的推移,此前與美國FCC保持步調一致的歐洲國家,越來越清醒的意識到了上述真相,態度轉變、加深合作也就水到渠成了,畢竟無論是德國本土企業,還是歐盟企業,或者是中資、日資、韓資企業,在經濟全球化下,都是市場化競爭,專案的建設講求的是價效比,而不應因企業“國籍”來做區分。
事實上,華為5G裝置是全球第一個獲得SCAS(5G核心網安全保障規範)測試的供應商,傳輸、功能、運維等方面都通過了安全測試,如果對華為都有安全方面的疑慮,那麼全球其他電信裝置商豈不是更不能過關?
綜上,此次德國作出“不禁止華為參與5G建設”的態度轉變,與其說是“扛不住”了,不如說是對華為等中企裝置供應商有了更進一步的信任,這才是前提和基礎,之後才是技術、服務等方面的突出競爭力。
相信基於互信,華為5G會在國際上中標更多的專案,真正走出國門,參與各國5G網路建設。
-
10 # 草原1石人
西方國家啥時都將政治利益放在第一位。
因為,政治,就是所謂的人權自由、民主,是控制意識形態的東西。讓老百姓看到,政府是為老百姓好,是為國家安全。其實,西方更專注政治政權的統治,讓百姓擁護他。
包括德國,整個歐洲都因漂亮國的霸權,屈服於他的淫威之下,擁美。
但,經濟的發展,才是一國強大與否的基礎。西方政客都清楚,百姓生活離不開經濟的發展。默大媽時代的德國,深喑此道,發展有了實力,說話那也不一樣。這是鮮活的事例。舒爾茨上臺,諂媚可以一陣,發展被漂亮國割肉,自己的百姓呼聲不斷。
孰重孰輕,自己的國力還需要自己發展才是硬道理。所以,不是扛不住,而是到了該堅強的時候了。
-
11 # 鄉將語冰
“歐洲國家禁止華為參與5G建設”的大背景是歐美國家不甘心在通訊領域落後中國,然後在美國所謂的“通訊安全”的忽悠下做出的決定。
歐洲的水門事件和“斯諾登”事件向歐洲國家表現的是:“歐洲的通訊安全威脅”並非來自中國華為公司,歐洲水門事件的竊聽威脅指向以色列提供的軟體,而斯諾登爆出的事實卻是來自美國利用通訊後門形成的威脅。
德國也有自己的通訊業巨頭,他們也會有自己的判斷,只不過專業的分析抵不過美國價值觀宣傳的洶洶民意,風頭過後,德國需要撥亂反正,趁著歐洲水門事件聽證會,不再禁止華為參與5G建設水到渠成。
德國也是耍滑頭,在禁止又放開華為之間其實還是為自己大陸的通訊巨頭爭取了時間,避免了華為大規模佔領歐洲的通訊市場。對華為也是好事,畢竟德國不再禁止後,會不會引發蝴蝶效應,歐洲其他國家會不會跟進?
歐洲市場禁止華為遭遇巨大損失
-
12 # 愛科普的寄生菌
首先德國是扛不住了嗎?其實不然,既然當時選擇禁止華為參與5G建設,肯定是為了把更多的利益留給自己國家的一些企業。
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的時候,美國一直在和中國打貿易戰。同時美國一直在制裁華為,德國作為北約的一部分,同時也是歐洲主要的貿易經濟體,肯定還要看老美的臉色,就是想讓華為自己建設5G,可能也不放心網路安全問題。
現在美國開始取消對華關稅和對華為的制裁,那麼趁這個機會向華為丟擲橄欖枝,可以加大和中國之間的貿易。
華為在5G建設方面還是很有實力的,前一段時間,全球最大網路安全認證實驗室荷蘭SGS Brightsight表示,華為5G裝置再次成為全球第一個獲得5G核心網安全保障規範(SCAS)測試的供應商,不管是在通用安全、業務功能安全,傳輸安全還是運維安全等方面,100%透過SCAC測試。如此可以看出,華為在5G裝置開發上還是處於一定的優勢的。
華為和德國的貿易一直存在,華為有很多新機子都在德國發布,目的就是想要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在宣傳這一方面德國的媒體做的確實是更加的好一些。德國本身是歐洲的經濟中心,而且德國的經濟也是非常的好,所以如果在德國發布新手機的話,那麼就可以吸引全球媒體的眼球。
和中國合作是德國提升經濟實力的一個很好的機會,德國沒有那麼傻,和中國這麼大的市場過不去,和錢過不去。
-
13 # 我是一個平凡的人8421
德政府在《國家工業戰略2030》草案中指出其在通訊技術、人工智慧、網際網路技術、生物技術等新興領域的發展不盡如人意。
因為德國開始跟隨美國和歐洲其他國際禁止華為5G的時候,是寄希望於Open Ran技術建設本地5G網路的。德國電信折騰了幾年後發現,open Ran技術是爛泥扶不上牆,德國現在停止了對Open Ran供應商的認證資格。
通訊技術中1G到5G是一個迭代的過程,不可能說繞開一個重新另外開發一套通訊技術出來,包括現在很多國家都在研發的6G,其實也是在5G的基礎之上開發的。所以就決定了華為5G是其他國家繞不過去的坎。
另外,全世界都知道華為5G技術是安全的,安全方面至少比美國那個偷窺狂要安全的多。
另外,現階段中德關係回暖,德國很多商業巨頭都在中國加大投資,貿易是雙向的,所以德國有限的放開電信市場,是中德雙方都需要的,德國要儘快建設自己的5G網路,因為有《國家工業戰略2030》要去實施,5G不建設,卡在那裡,幾年後黃花菜都涼了!中國也要進入世界市場,德國就是最好的廣告,賺不賺錢先不說,廣告效應肯定有的。其實這也意味著美國對中國5G和華為的封鎖是失敗的。
回覆列表
以當前世界的發展,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企業。
如果只是一味的閉關鎖國,一味的封鎖技術高強的公司,短時間內或許沒有太大的端倪。但是一旦把時間拉長五年,十年,再回過頭來看,譭譽參半吧。
如果自己具有很強的研發能力,而且資金投入足夠充足。這樣的決定或許是對的。
但如果兩者缺一項,甚至兩項都沒有,那必然是會衰落的。
在科技和網路並不發達的幾十年,幾百年之前。或許還能依靠自己,依靠家族的人把國家和企業做大做強。
但是在這個地球無限小的時代裡,唯有擁抱變化,努力成長,取長補短,合作共贏才有可能長久的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