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娛樂影視農家樂

    最好的辦法就是在一段時間裡讓她一直玩,逼著她玩,一天24小時除了吃飯儘量都讓她玩,早上6點就喊她起床,給她做好飯讓她吃了就開始玩,然後不要打擾她,一天三頓飯都管好,至少要保證早上6點到晚上12點這中間的時候都在玩遊戲,中間她要是瞌睡了就把她喊醒,讓她起來接著玩。前幾天她或許還能堅持住,後面精力就會慢慢不足的,這就需要你好好督促了,一定要堅持到她自己真的反感玩遊戲,而不是僅僅的身體熬不動的時候。

    有些家人教育小孩子都會說熱水壺不能碰會燙傷你的,小孩子只是知道這個東西好像會傷害到自己,但是有時候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還是會去碰,要是僅僅是燙一下還好,要是熱水壺被碰反了那問題就大了。但是有的家長的做法就不同了,直接來著孩子的手放在熱水壺邊上,讓孩子真真正正的感覺到真的會疼,那麼以後他就不會去碰了。

    打遊戲也是一樣,要是一味的阻止那麼孩子或許會更加想玩的,要是條件和時間允許的話,就好好讓她玩一段時間,讓她自己覺得遊戲也沒什麼意思,那麼以後她就不會沉迷了,當然不會說她完全就不玩遊戲了,只是說她會更加理智的對待遊戲。為什麼又要逼著她玩,保證她每天都在長時間玩遊戲呢,這就是加快她的反感程度,讓她早點醒過來,不要過度沉迷遊戲,適度的玩遊戲還是有好處的。

  • 2 # 立立在學習

    現在上網課,間接讓人手一部手機,條件允許的,還有平板和電腦。在學習之餘,都會有意無意的玩玩遊戲,最後是否沉迷,可能還跟孩子的自制力,家長的教育和管控有關係。

    我朋友的女兒,十分乖巧,小學成績一直是榜樣,朋友也別提多開心了,我們也經常聽其講育兒經,他也是比較反對給孩子配手機等電子產品,認為這些新興的東東,對心智不成熟的孩子來說,只有誘惑帶來的傷害,助力很少。

    所以她女兒上初中時,只有手錶電話,沒有手機。他女兒上初中時,透過考試,順利進入了快班,一切向著美好的方向前進。

    可後來疫情上網課,手機變成必需品了,只能為孩子配手機,在家獨自上網課了。這樣到初二的時候,朋友參加家長會,才知道女兒從快班回到了普通班。問了班主任才知道,這個快班是動態的,每次期末考,全校名次靠前的,可以到快班學習,不然就回到原班級。

    朋友急切的問女兒現在成績怎樣,班主任說,總體還是在班級上游,但在全年級排名中有下滑。希望家長多關心,多鼓勵。

    後來朋友從側面瞭解到,女兒有點迷上游戲,而且還加入了一個什麼戰隊,致使成績下滑。朋友知道後又氣又急,這次反過來問我們有什麼好辦法,面對遊戲,這麼多專家教授都沒有辦法,我們也只能把網上理論拿來安慰朋友了。

    朋友讓其愛人辭職在家監督孩子上網課,同時也和其女兒長談了一次。前面說其女兒很乖巧,果真是別人家的女兒,馬上改正了。

    今年初三,又到了快班,上一次模擬考,上市重點高中沒問題。朋友又回到驕傲中,我們和他開玩笑到。這次他挺謙虛的說:“還有三年高中呢?”是哦,沒進雙一流,我們總在路上,焦慮和擔心是免不了的。

  • 3 # 愛過亦痛過

    我女兒剛上初中一年級時,連續兩次考試都考了全班第一,我一時高興就買了一部手機給她作為獎勵。

    沒想到自從有了手機後,女兒成績下降了,一下就掉出了前十名。我找女兒瞭解情況後得知,原來是手機惹的禍。女兒承認自從有了手機後,就喜歡上了玩遊戲。她也知道現在是讀書學習階段,自己不應沉迷於遊戲而荒廢學業,但她說自己有點控制不住。

    我提議讓女兒把手機交給我保管,待她放假時再交還給她。女兒不同意,說是不方便,但她可以向我保證以後一定會認真學習,不會再沉迷遊戲。出於對女兒的信任,我也沒有再堅持讓女兒把手機交給我保管。

    女兒果然信守承諾,不再沉迷手機遊戲,成績也提升回去了。後來我在和女兒聊天時問起她,用什麼方法戒掉沉迷遊戲的。女兒告訴我,她是請同學幫忙互相監督,平時兩人互相將手機交給對方保管,需要用時再拿回。

  • 4 # 阿娥你好

    我女兒上大學時,一次我去學校看她,因為過了飯點,食堂吃飯的人寥寥無幾,除了我和女兒,還有一對學生情侶在打遊戲。

    座位離得近,小情侶說話內容聽得很清楚,女生既不熱衷打遊戲,也不擅長打遊戲。遊戲過程中女生一直催促男生快點結束,男生一直抱怨女生打得不好。

    我看了看身邊的女兒,又看了看不遠處和女兒差不多年齡的女生,向女兒提了個問題:你們班女生也和男生打遊戲嗎?女兒:打呀,不打遊戲就融不進某些群體,融不進群體就交不上朋友,沒有朋友就會感覺孤單。

    孩子想要“融入某個群體”,是為了滿足歸屬感需求,孩子透過遊戲發展友情,是為了滿足存在感(社會交往中)需求,至於題目中女生重遊戲輕學習的原因,題主可以透過輕鬆聊天的方式,瞭解女兒的具體情況。

    學習受挫?交友需要?逃避現實?不管是哪種,都可以透過和孩子一起共渡難關來解決,我女兒在學齡前、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每個階段都有過艱難時刻,時至今日,每當我倆聊起一起扛過的那些過往,依然感慨萬千。

    主動學習是需要強烈心理動機的,女兒上高中時,我看過李曉鵬寫的《學習改變命運》,裡面提到他的大學舍友,高度近視、鄉音濃重,畢業求職多次碰壁,原生環境特別艱苦,不甘心平庸渡過餘生,考研考公終於留京,實現了個人階層的飛躍。

    我在女兒初高中時反覆研讀李曉鵬《學習改變命運》、《學習高手的三駕馬車》、《高考狀元的屠龍寶刀》以及尹建莉《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書裡的知識曾給予我啟迪和滋養,李曉鵬的書勵志生動,尹建莉的書真誠溫暖,讀後定會受益匪淺。

  • 5 # 奔跑著80後

    到了初中還不知道學習說明這個學生不適合走學習這條路,再逼孩子也是父母孩子都不痛快,放棄吧,選擇其他路或者怎麼高興怎麼來

  • 6 # 蘇州浪子2020

    現在要辦法要你們大人付出更多,畢竟從小沒有培養好的習慣。本來遊戲小時後就不應該禁,而是控制一個度。不然長大了一發不可收拾。我們那時候沒啥遊戲,到了大學多少以前學習好的都迷戀遊戲,而我從小偷偷玩,有一天突然發現遊戲好像一點意思都沒有,長大了就沒那麼喜歡玩遊戲了。所以請花時間和女兒好好溝通吧,不是不讓她玩,而是要用知識的頭腦去玩,別被遊戲玩了。制定好學習計劃,把學習和遊戲時間設定好,這樣大家都有自己的空間,學習好了以後才能玩的更久,更有頭腦。

  • 7 # 小小IT流

    這個問題現在非常普遍,不得不引起大家的重視。雖然從國家層面,已經算是重拳出擊,限制未成年人在週五、六、日只能玩一個小時,並且加快落實全面實名制,以達到防沉迷的目的。但現實情況是,娃們會用爸爸媽媽的身份資訊合法註冊,從而繞過監管。因此,不良的電子遊戲製品已經成為毒害青少年的毒瘤,嚴重影響了青少年的身心,傷害深層穿透到學習、生活、家庭關係的方方面面。因此,要妥善解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遊戲的甄選和分級

    以我家娃的情況來看,開始時在小學四五年級的時候,她同學在玩《第五人格》,於是她也開始玩,起始倒是沒怎麼注意,後面發現娃的畫風突變,而且大多數畫的是遊戲中的角色,紐釦眼造型,哥特式畫風,雖然藝術天地裡沒有對錯,但審美的畸形,大量恐怖元素的攢集,對三觀尚未正確形成的小學生、初中生而言,是屬於地基中埋定時炸彈的行為,對映到人潛意識中的陰暗,將會溫水煮青蛙一樣廢了一個人的人生。

    為了營造恐怖氣氛,每個主角都是從世界恐怖文化素材中找出來的扛把子,而場景設定也往往是按標準恐怖片那樣發生在廢棄的廠房、無人的醫院,深入其中,還要不要娃好好睡覺了,我家娃現在睡眠不好,很大原因跟這個有脫不開的關係。

    這款遊戲我親自下場試玩過,別的不說,光入場試煉環節,逃離小丑的狙殺,以我成年人的角度我都嚇得不敢玩,何論小孩子。後面查了一下,這款遊戲改編自國外的恐怖題材遊戲《黎明殺機》,無非把主角中的殺人武器換成了掃把、刀,避免了直接的血腥展示,但粉飾無法改變本質,其狙殺模式的設定,遠非王者榮耀中那麼隱晦,血槽到底,結束,它具體呈現了參與角色絕望逃生、掙扎等細節,但他的限制分級則遠遠沒有跟上。因此,家長必須拿出時間和精力,知道娃在玩什麼遊戲、遊戲設計細節是怎樣的等等。

    家長的心態要擺正,不要一刀切,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當意識到問題比較嚴重時,我在網上想大致蒐羅了一下其它家長辦法,找個好的方案,但結果令人震驚:整個網路竟然沒有一篇說這種遊戲不好的聲音,唯一一篇是一位媽媽絕望無力的痛罵,但這裡有一個細節,就是這個媽媽發的是圖,而不是文字。作為資深IT人士,我泛起一陣無力感,也深度理解了所謂把資本關在籠子裡的、把權力關在籠子裡的道理所在,幹著斷子絕孫的勾當,拿著帶血的籌碼,還不讓人發出一點聲音,牛掰。

    遊戲廠商巨爽的同時,現實塑造了無數有點沉迷的娃和頭都大了的父母,一邊是教育資源短缺導致的惡性競爭讓父母急紅了眼,一邊是娃對學習無關痛癢的應付和在遊戲編織的幻境裡沉迷,成績極速下降。父母整天嘮叨爭第一、第二,第三,遠不如娃聽到First Blood、Double kill、Triple kill 來的興奮,你的那些大道理、正義之言,遠遠比不上游戲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刺激、好玩,在娃簡單的世界裡,這就是世界的全部,是時尚和潮流,所以,裹脅著娃的,還有同學裡面的遊戲圈子,有的時候,甚至是進圈的渴望讓學霸級別的娃放下紙筆,邁入了所謂榮譽戰隊,不玩遊戲的,沒有牛逼戰績的,好像臉上就像寫著無數的low字,走路都要牆縫走。

    站在客觀的角度講,我曾經一度不排斥娃玩遊戲,透過玩遊戲,娃可以透過別的方式學會團隊意識、歷史、文化,甚至眾多冷知識,但前提是健康、積極向上,能配的上具有文化格局這幾個字的,另外,每天一小時的極限也必須做到,總體策略是娃玩遊戲,不是遊戲玩娃

    遊戲災氾濫,但父母面對的是時刻跟你槓的娃,打罵只會在父母和娃之間築牆,遠遠解決不了問題,我們於是嘗試用新習慣代替老習慣的方法,推行防火帶策略,就是找比較適合,相對健康的遊戲推薦、甚至鼓勵TA玩,比如,我家娃就被從《第五人格》的坑裡挪到了《哈利波特:魔法覺醒》的坑裡,這個遊戲我玩過,一路打到殿堂級魔法師,甚至還和娃聯機打,相對正面,從而避免了黑暗元素對娃的浸染,找回了不少原有的家庭樂趣,也在很多事情上和娃有了共同話題。

    根據娃的個性對症下藥

    相比之下,我家娃是很講道理的,在大方向上拎得清,很多事情上都願意配合和順從,但有時候跟娃也說不透,娃很難理解人就像種子一樣,要在合適的時候播種,在不同的時期發芽、抽穗、結實、收穫,每件事都有一個視窗期,錯了了某個視窗,可能就是要用一輩子來還,甚至還還不上。每個娃都是塊金子,可能在被慢慢的蒙塵,而父母就要在初期幫她擦,讓她有光、有亮,直至習慣了,她本能的去點亮自己。

    所以,我家娃可以坐在我面前去做一課一練和輔導教材,但很多情況下,就是坐不太住,這也沒法著急,只能從五分鐘開始,慢慢過渡,希望後面慢慢能夠好起來。但無論如何,從父母的角度,還是要把心抽出來,放在娃的身邊,努力去聆聽,知道他們怎麼想的,慢慢找辦法解決問題,而非一刀切,強行進行意識注入和獨裁,還是那個例子,讓行人脫衣,大風往往適得其反,暖日Sunny才能事倍功半。

    增加社會關注度,從行業層面引起重視並進行深度監管

    作為大的層面講,呼籲遊戲廠商不要把自己的產業搞得變了味道,多製造解藥,而非毒藥,多製造解決方案,而非不斷給我們家長挖坑,賺點心安理得的錢他不香嗎?否則,挨著罵賺那點錢,有意思?

    作為對這個行業進行監管的文化部門,也要擦亮眼睛,建立良性的溝通、反饋、投訴、舉報機制,方便聆聽來自各方的聲音,教育部門則應該制度性的杜絕遊戲進校園,學生建遊戲圈子等,並進行家校互動,妥善的建立發現問題、跟蹤問題、解決問題的制度和流程,並讓家長們深度參與。

    共建健康學習環境任重道遠,也呼籲家長和老師共同關注,培養能夠放心接班的下一代,而非在虛擬世界裡大殺四方,在現實中懵懵懂懂不知所云的下一代!

  • 8 # 母嬰健康管理孫老師

    遊戲毀掉一個人就像毒品毀掉一個人一樣的!明明有毒,還上癮!還好,你的孩子只是有點沉迷,有點上癮!你得把它當病治,雖然這個病還是輕症!

    方法很簡單,沒收一切遊戲工具,看著她學習看著她做完作業!在學校讓老師看,在家裡有家長看,來回路上反正家長接送!斷掉的這段時間用學習來補,提高成績,提高榮譽感,提高成就感!迴歸正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藥店隱藏著哪些不能說的秘密或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