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T2(弱),突發性耳聾聽力受損,G4硬頂強咬字,支撐弱,語感辨識度強
吳克群,這位當年放出狂言“五年之內超過周杰倫”的男歌手,實際上是我們普通人參與音樂圈能做到的極限代表。在他20歲的時候他沒有任何聲樂、音樂基礎,節拍、節奏,音準、音高、咬字、氣息都有問題,但是人家在25歲完成創作並演唱現象級歌曲而爆火。這份努力,才是吳克群身上最大的閃光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當下吳,已經是北京市民吳先生。
在聲樂上,吳克群的問題還是比較多,這是因為20歲才開始學唱歌必然會存在的弊端。而且吳克群的聲樂唱功是直接和商業市場對接,和聲樂基本功、聲樂教學沒有任何關係,全靠個人摸索和鞏固自己的辨識度音色,這也導致了吳克群比較忽視當下2022年認為的混聲芯體支撐。音樂上也稍微停留在套路和絃,但3、5年可以完成多首現象級歌曲的作曲,已經非常有才華。
在音色上,吳克群是一個典型的青年明亮嗓,本身的聲帶諧波偏向於中音偏高型別,音色辨識度主要集中在咬字語感的個性化上,尤其是主歌切分尾音,點觸從不延音的處理,很負符合青春期個性。這是2005年時代歌手的特質,他們敢於跳出聲樂學院派邏輯,去做非常多的市場化個人標籤音色的嘗試,當下就很少了,雖然音色越來越多,但是個人標籤化辨識度音色卻是在下降。
音色技巧上,吳克群對於混聲的理解不是很夠,主要以真聲、假聲為主,甚至於他有一個假聲演唱原調《青藏高原》的影片,雖然不好聽。這裡問題所在是缺乏更先進的混聲技術,沒有一個持續更新演唱技術的動力,可能和耳朵失聰有關。
音域上,吳克群以G調為主,歌曲最高音點觸F#4和G4,副歌常用音域是D4-E4,G4的Live假聲漏氣比較重,這對於男歌手而言勉強夠用。屬於一個T2較弱的水平,主要是缺乏G4的密集強咬字,假聲過於羸弱,但是不管如何的D4和E4的音高已經具有平均水準,差不多和當下倒嗓的周杰倫一樣的音域能力。
腔體上,是吳克群稍微缺乏能力的部分。因為當下的聲樂市場,對於聲壓、高音、強混、五組的需求量很高,而吳克群的唱功更多的是針對於市場,這樣會忽視聲樂基本功的練習,比如每天開嗓,每天練音階,開拓音域這些需要每天都做的事情,吳克群肯定是難以維持,周杰倫也是如此。而缺乏基本功,就會導致經驗主義的不進則退,進而形成一個回憶商業路線的閉環,不在學習新知識。
當下《披荊斬棘的哥哥2》是最後一波當年小孩長大的餘熱了,等新一批鄧紫棋、李榮浩等人變老,他們的市場便會進一步壓縮。還有是有源源不斷的作品和學習動力,才能維持商業頂級流量,很顯然周杰倫這一點做得更好,吳克群已經有些半隱退成為市民的想法。以下簡單深度分析;
在音色上,吳克群身上有一種屬於當年那個傳統唱片時代的特質——商業辨識度。當下的聲樂環境,因為大量歐美高階聲樂知識的匯入,導致了大量的音樂教學培訓機構的產生,這是好事也是壞事。好在的確我們中國的孩子和歌手,音域、音色、腔體能力的確在增加。
但是另一方面,過於將歐美的語感和中文同化,導致了很多機構在咬字語感上對於學員過於同質化,學生沒有了個性化辨識度。
吳克群的音色最大的魅力,並不是音色本身的泛音列分佈有多好聽,而是咬字的切分語感對於音色商業辨識度的加持。這種在語感上去開拓商業,是非學院派、非系統聲樂教育歌手的專利,比如張學友、比如劉德華、比如周杰倫,他們這些大佬,在中國十一所音樂大學的流行唱法班,基本上都是反面教材。但恰恰,人家唱的老百姓就是愛聽。
為什麼?因為張學友、劉德華、周杰倫、吳克群他們的語感辨識度唯一,這種唯一性可以讓老百姓在三分鐘之內永遠記住這個聲音,以後但凡看到吳克群三個字,腦中就有吳克群的唯一性音色語感在演唱。這在音樂審美上,叫“聯覺標籤化”,傳播學上應該也有類似的定義。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邁克爾傑克遜的服裝、舞蹈、太空步、手勢、撕裂音等等,邁克爾傑克遜基本上一生都在做聯覺標籤化這件事情,讓所有的事情,都指向自己。每都一個聯覺標籤化,他就多一個受眾群體。喜歡音樂,邁克爾傑克遜由唱法音色來滿足他。喜歡舞蹈,由舞蹈、動作、節奏來滿足。喜歡帥的,由服裝來完成。流行的核心,就是這些唯一性標籤的聯覺共同指向。
在市場音色上,唯一性標籤化是非常重要的破圈核心,也是文化輸出核心。音色的審美本身就是一個以商業化市場辨識度為主體的權重分配。所以實際上,大部分老百姓認為2000-2005年的華語樂團更好,不是沒有一點原因的,的的確確當年的音色唯一性標籤化,遠比現在好。現在大家都唱一個音色,都追求混聲,少了點個人辨識度。
在音色辨識度中,語感是非常容易形成商業唯一性效果,又不觸及抬喉傷嗓發音的唯獨。什麼意思呢?以吳克群為例,他對於商業辨識度的把控就是不去幹涉嗓子發音,而是用嘴皮子作為辨識度的源頭。這個方法,對於華語音樂是行的通,可以減少中文演唱的連續性必然歸韻問題。
同樣的張學友和劉德華,兩個人都有典型的HK地區胸聲作為音色辨識度,周杰倫的辨識度則是依附於絕對音高的音頭延音思維的維持,斷絕中文歸韻。那英的辨識度則是以面罩共鳴中的蝶竇共鳴為辨識度。不管是哪一種方式,他們都找尋到了一個市場上沒有的空白領域,將此作為自己的音色辨識度源頭。
不管是動嘴皮子的語感,還是地區方言的腔體個性,還是對於音高的精緻把控,以及對於胸腔、鼻腔、腹腔、頭腔的各種運用,頂級的商業歌手,一定需要一個只屬於自己的標籤化音色,才能打破三年一波新人,五年一波老人的時間詛咒。
當年吳克群用同名專輯《吳克群》一張唱片成功盤活自己的事業時,就是這樣的唯一性辨識度思維,但是在《吳克群》專輯時期,吳克群並沒有日後《為你寫詩》那樣的切分語感。自身沒有辨識度音色該如何破圈呢?吳克群來教你。
聽過《吳克群》這首歌的人,一定知道吳克群的思維:對比。吳克群在演唱《吳克群》這首歌時,就分別模仿了阿杜、周華健、王力宏、周杰倫、劉德華、阿信、李宗盛,七個人過後,吳克群用自己的聲音唱了副歌“我只不過想唱歌給你聽,用我的聲音”,用我“吳克群”的聲音。在音色商業這塊,吳克群在24歲就徹底玩明白了。
自己沒有辨識度,我就模仿他人。成功之後,自己也找到感覺,完成了一波語感切分的辨識度。辨識度上來了,才造就了吳克群在2005-2008年的爆火。雖然僅僅是三年,但是如果沒有這個流行音樂之中最重要的聯覺標籤化思維,基本上不可能完成這三年的現象級傳播。
CD音域:C3-G4;
質量音域:E3-F#4;
Live音域:C3-F5,F5漏氣假聲+後期混音。
在音域上,吳克群的Live主要還是以F4以下的親民音域為主,G4的假聲漏氣,需要蓄力才能完成硬頂G4,在《為你寫詩》的B段最高音有連續兩個G4,這個質量較低。可以作為T3較強的水平,或者是T2較弱。至於他唱的《青藏高原》,唱的挺好,就是不好聽。
希望未來吳克群可以拿起作曲人、作詞人的身份,創作更好的作品。
華語T2(弱),突發性耳聾聽力受損,G4硬頂強咬字,支撐弱,語感辨識度強
吳克群,這位當年放出狂言“五年之內超過周杰倫”的男歌手,實際上是我們普通人參與音樂圈能做到的極限代表。在他20歲的時候他沒有任何聲樂、音樂基礎,節拍、節奏,音準、音高、咬字、氣息都有問題,但是人家在25歲完成創作並演唱現象級歌曲而爆火。這份努力,才是吳克群身上最大的閃光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當下吳,已經是北京市民吳先生。
在聲樂上,吳克群的問題還是比較多,這是因為20歲才開始學唱歌必然會存在的弊端。而且吳克群的聲樂唱功是直接和商業市場對接,和聲樂基本功、聲樂教學沒有任何關係,全靠個人摸索和鞏固自己的辨識度音色,這也導致了吳克群比較忽視當下2022年認為的混聲芯體支撐。音樂上也稍微停留在套路和絃,但3、5年可以完成多首現象級歌曲的作曲,已經非常有才華。
在音色上,吳克群是一個典型的青年明亮嗓,本身的聲帶諧波偏向於中音偏高型別,音色辨識度主要集中在咬字語感的個性化上,尤其是主歌切分尾音,點觸從不延音的處理,很負符合青春期個性。這是2005年時代歌手的特質,他們敢於跳出聲樂學院派邏輯,去做非常多的市場化個人標籤音色的嘗試,當下就很少了,雖然音色越來越多,但是個人標籤化辨識度音色卻是在下降。
音色技巧上,吳克群對於混聲的理解不是很夠,主要以真聲、假聲為主,甚至於他有一個假聲演唱原調《青藏高原》的影片,雖然不好聽。這裡問題所在是缺乏更先進的混聲技術,沒有一個持續更新演唱技術的動力,可能和耳朵失聰有關。
音域上,吳克群以G調為主,歌曲最高音點觸F#4和G4,副歌常用音域是D4-E4,G4的Live假聲漏氣比較重,這對於男歌手而言勉強夠用。屬於一個T2較弱的水平,主要是缺乏G4的密集強咬字,假聲過於羸弱,但是不管如何的D4和E4的音高已經具有平均水準,差不多和當下倒嗓的周杰倫一樣的音域能力。
腔體上,是吳克群稍微缺乏能力的部分。因為當下的聲樂市場,對於聲壓、高音、強混、五組的需求量很高,而吳克群的唱功更多的是針對於市場,這樣會忽視聲樂基本功的練習,比如每天開嗓,每天練音階,開拓音域這些需要每天都做的事情,吳克群肯定是難以維持,周杰倫也是如此。而缺乏基本功,就會導致經驗主義的不進則退,進而形成一個回憶商業路線的閉環,不在學習新知識。
當下《披荊斬棘的哥哥2》是最後一波當年小孩長大的餘熱了,等新一批鄧紫棋、李榮浩等人變老,他們的市場便會進一步壓縮。還有是有源源不斷的作品和學習動力,才能維持商業頂級流量,很顯然周杰倫這一點做得更好,吳克群已經有些半隱退成為市民的想法。以下簡單深度分析;
1:音色;在音色上,吳克群身上有一種屬於當年那個傳統唱片時代的特質——商業辨識度。當下的聲樂環境,因為大量歐美高階聲樂知識的匯入,導致了大量的音樂教學培訓機構的產生,這是好事也是壞事。好在的確我們中國的孩子和歌手,音域、音色、腔體能力的確在增加。
但是另一方面,過於將歐美的語感和中文同化,導致了很多機構在咬字語感上對於學員過於同質化,學生沒有了個性化辨識度。
吳克群的音色最大的魅力,並不是音色本身的泛音列分佈有多好聽,而是咬字的切分語感對於音色商業辨識度的加持。這種在語感上去開拓商業,是非學院派、非系統聲樂教育歌手的專利,比如張學友、比如劉德華、比如周杰倫,他們這些大佬,在中國十一所音樂大學的流行唱法班,基本上都是反面教材。但恰恰,人家唱的老百姓就是愛聽。
為什麼?因為張學友、劉德華、周杰倫、吳克群他們的語感辨識度唯一,這種唯一性可以讓老百姓在三分鐘之內永遠記住這個聲音,以後但凡看到吳克群三個字,腦中就有吳克群的唯一性音色語感在演唱。這在音樂審美上,叫“聯覺標籤化”,傳播學上應該也有類似的定義。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邁克爾傑克遜的服裝、舞蹈、太空步、手勢、撕裂音等等,邁克爾傑克遜基本上一生都在做聯覺標籤化這件事情,讓所有的事情,都指向自己。每都一個聯覺標籤化,他就多一個受眾群體。喜歡音樂,邁克爾傑克遜由唱法音色來滿足他。喜歡舞蹈,由舞蹈、動作、節奏來滿足。喜歡帥的,由服裝來完成。流行的核心,就是這些唯一性標籤的聯覺共同指向。
在市場音色上,唯一性標籤化是非常重要的破圈核心,也是文化輸出核心。音色的審美本身就是一個以商業化市場辨識度為主體的權重分配。所以實際上,大部分老百姓認為2000-2005年的華語樂團更好,不是沒有一點原因的,的的確確當年的音色唯一性標籤化,遠比現在好。現在大家都唱一個音色,都追求混聲,少了點個人辨識度。
在音色辨識度中,語感是非常容易形成商業唯一性效果,又不觸及抬喉傷嗓發音的唯獨。什麼意思呢?以吳克群為例,他對於商業辨識度的把控就是不去幹涉嗓子發音,而是用嘴皮子作為辨識度的源頭。這個方法,對於華語音樂是行的通,可以減少中文演唱的連續性必然歸韻問題。
同樣的張學友和劉德華,兩個人都有典型的HK地區胸聲作為音色辨識度,周杰倫的辨識度則是依附於絕對音高的音頭延音思維的維持,斷絕中文歸韻。那英的辨識度則是以面罩共鳴中的蝶竇共鳴為辨識度。不管是哪一種方式,他們都找尋到了一個市場上沒有的空白領域,將此作為自己的音色辨識度源頭。
不管是動嘴皮子的語感,還是地區方言的腔體個性,還是對於音高的精緻把控,以及對於胸腔、鼻腔、腹腔、頭腔的各種運用,頂級的商業歌手,一定需要一個只屬於自己的標籤化音色,才能打破三年一波新人,五年一波老人的時間詛咒。
當年吳克群用同名專輯《吳克群》一張唱片成功盤活自己的事業時,就是這樣的唯一性辨識度思維,但是在《吳克群》專輯時期,吳克群並沒有日後《為你寫詩》那樣的切分語感。自身沒有辨識度音色該如何破圈呢?吳克群來教你。
聽過《吳克群》這首歌的人,一定知道吳克群的思維:對比。吳克群在演唱《吳克群》這首歌時,就分別模仿了阿杜、周華健、王力宏、周杰倫、劉德華、阿信、李宗盛,七個人過後,吳克群用自己的聲音唱了副歌“我只不過想唱歌給你聽,用我的聲音”,用我“吳克群”的聲音。在音色商業這塊,吳克群在24歲就徹底玩明白了。
自己沒有辨識度,我就模仿他人。成功之後,自己也找到感覺,完成了一波語感切分的辨識度。辨識度上來了,才造就了吳克群在2005-2008年的爆火。雖然僅僅是三年,但是如果沒有這個流行音樂之中最重要的聯覺標籤化思維,基本上不可能完成這三年的現象級傳播。
2:音域;CD音域:C3-G4;
質量音域:E3-F#4;
Live音域:C3-F5,F5漏氣假聲+後期混音。
在音域上,吳克群的Live主要還是以F4以下的親民音域為主,G4的假聲漏氣,需要蓄力才能完成硬頂G4,在《為你寫詩》的B段最高音有連續兩個G4,這個質量較低。可以作為T3較強的水平,或者是T2較弱。至於他唱的《青藏高原》,唱的挺好,就是不好聽。
希望未來吳克群可以拿起作曲人、作詞人的身份,創作更好的作品。